顾名思义,“罗汉菜”乃属佛门斋饭里的菜肴。
相传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并发展迅速。那年头,国人皈依佛门者越来越多,寺庙充斥名山胜地。因为信佛的人和僧尼吃素,于是素饭斋菜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演化成庞大的寺院菜系。再经流传民间,寺院菜又成为素菜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为各阶层的人们所接受。
斋食在发展中日趋走向高档。寺庙上层十分讲究饮食的品味和口感,并经常用以招待显贵施主。“罗汉全斋”用料高级,烹制精细,每用一种原料时,均用名气大的、信仰者人数众多的罗汉命名。这样既有独创性,又极大地增强了菜馔的知名度。一般罗汉菜制作,至少选用10种原料,有的菜达18种,正好与“十八罗汉”同数。
唐宋以来的帝王信佛的不在少数,而且很多帝王还带头吃斋,满朝文武百官逢迎趋附,便蔚然成风。于是“罗汉菜”的声誉日渐抬高。民间信佛的善男信女们,也多以品尝“罗汉菜”为平生快事,流传也就更广了。
罗汉菜本属佛门的菜肴,和皇室后宫又怎么牵扯得起来呢?
原来这又和慈禧太后有关。
慈禧太后,人称“老佛爷”,为什么叫老佛爷呢?没别的原因,就因为她声称自己信佛教。她信佛还挺像回事,后宫斋供佛祖,香火长年不断,佛以素为食,她也跟着食素。
这就难倒了后宫的御厨们。他们为讨老佛爷欢心,在制作斋食中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研究了素菜的各种技法,把天下所有罕见的山珍名产都试烹过,但就是不合老佛爷的口味,怎么办呢?他们找来了薛宝辰的《素食略说》:“菜蔬瓜之类,与豆腐、豆腐皮、面筋、粉条等,俱以香油炸过,加汤一锅同焖,甚有山家风味。太乙诸寿,恒用此法,鲜于枢有句云‘童炒罗汉菜’,其名盖已古矣。”也就是说,经香油炸的任何东西,没有不好吃的,若是老佛爷说好吃了,即使事实上的不好吃也要变成好吃。问题是,菜还没送给太后吃,怎么知道她会不会说好吃呢?
还是太监李莲英有办法,他跑到广化寺去,从那儿请来了一个寺院的主厨,这个主厨没别的本事,就是做罗汉菜极有心得,巧趣的是,慈禧对他做的“罗汉菜”也倍加喜欢,并把原来的罗汉菜这个名称前面加了“十八”二字,从此,“十八罗汉菜”便在后宫中传开了。
[制作流程]
原料:发菜,熟栗子,素鸡,鲜蘑,熟冬笋,水发冬菇,黄花菜,白果,菜花,胡萝卜,木耳,麻油,绍酒,酱油,湿淀粉,熟花生油,鲜汤,白糖,味精,姜末。
做法:
1.先把发菜用凉水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冬菇、蘑菇、冬笋、胡萝卜分别切成骨牌块;菜花切成栗子块;白果拍碎;黄花菜用刀改成3厘米长的段;素鸡切成薄片;菜花、白果、胡萝卜放开水中焯熟,沥干水分。
2.炒锅置旺火上,倒进油75克,烧至8成热,除发菜之外剩余的原料全部入锅煸炒,放入酱油、姜末、白糖、味精、绍酒、鲜汤等调料,炒拌均匀后下发菜,见沥汁起滚,用湿淀粉勾芡,浇上麻油,出锅装盘。
成品特点:营养丰富,汤鲜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