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摄影师一定是恋物癖
相机是摄影师的第二生命。陈家亮是个不折不扣的尼康粉。在他十来平方米的卧室内,一个明亮如新的玻璃柜子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相机和镜头组合,既有老式的海鸥牌胶卷相机,也有一度流行的LOMO相机,当然最多的,还是印有尼康标识的“长***大炮”。
第一台尼康单反是高一时父亲送给他的尼康D40入门级相机。当时,陈家亮就读于广州美术中学,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可有时候他来不及把整个风景画下来,就需要用相机把景色拍下来,回去后再加工,所以才有了买相机的念头。对于儿子的需求,陈爸爸很支持,尽管当时的入门级相机也不便宜,但他二话没说就把相机买下。从第二台相机尼康D80开始,到如今的第五台尼康D600专业级全幅单反,他没再问父母要过钱,靠帮淘宝卖家、杂志、结婚新人等客户拍照挣钱升级器材。
如今,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收录在尼康的镜头下。“尼康从没让我失望过,一直喜欢尼康的色彩、操控性和锐度,当然还有快门的声音!”陈家亮曾在微博里表达对尼康相机的着迷。让他着迷的不只是相机本身,还有镜头中的人和景,包括富力地产、广州友谊商店、宝马汽车等企业或品牌。2014年,他的目标之一是买一台4万元左右的尼康D4。
每个***丝都有一段心酸的经历
2010年9月,经朋友引荐,刚上大二的陈家亮加入了《赢未来》杂志,负责杂志社的外拍任务。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往专业摄影师方向发展。摄影之路上虽然有漂亮的模特和无限的风光,但想要拍出高质量的作品并非易事。
2012年7月,陈家亮与杂志社文字记者前往浙江舟山采访“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第四天要进行“抢滩登礁”比赛,学生分成四队划着橡皮艇到离岸边约300米的礁石完成登陆任务。当天下午风浪不大,可海上的洋流颇为湍急。“为了捕捉学生的登礁瞬间,他要搭乘快艇一路追踪皮艇,海浪把船颠簸得厉害,人想站起来都很困难,更别说拿着机器拍摄了。”想起那次经历,陈家亮至今印象深刻。为了找到满意的角度,他在船夫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走上船头,一手扶着船舷,一手举起相机。有好几次,船身被海浪抛得老高,他半个身子都悬在船外。因为单手难以稳定相机,陈家亮请人用力抱紧他的双腿,好空出扶船舷的手。
2013年7月,陈家亮为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他们商量好的取景点之一是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大剧院。起初,他们以为大剧院是公共场所,在门前拍照没问题,可开拍不久就有保安前来驱赶。磨了半小时的嘴皮子,保安才勉强同意。
遭遇驱赶加上天气炎热,新人的心情明显受影响,一时间难以进入状态。作为摄影师,调动被拍摄者的状态是份内事,陈家亮又得去安抚和调动新人情绪。逗乐了新娘后,她的妆容已经被高温天气融掉了,只好停下来补妆……
商业摄影有时挺“伤业”的:在商就得言商,客户要求至上,没有客户会为你的个人兴趣买单,除非你已经很大牌。
好作品是摄影师的精神安慰剂
陈家亮在读书期间就有机会策划一场自己的作品展,结果很酷,过程很苦。2011年9月,陈家亮与好友陈晓珊在韶关学院举办了一场“双人摄影展”。从申请场地、挑选照片、冲晒照片,到购买相框、制作宣传海报、布置场地,整场展出耗时两个月。除了校友捧场,学校广播台和电视台也对两人进行了访问。在大城市或名校中,这样的展览机会也许很普通,但对于陈家亮,读书期间的这场双人展给了他无穷的正能量:“原来我的作品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向往。”
成名其实就是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人
2013年6月走出校门前后,陈家亮梦想拥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毕业后他先后添置了尼康D3、D600全画幅单反相机和尼康24—70,百微,12—24等工作镜头。但由于资金不足,目前场地成了他最大的烦恼:虽然杂志社有一间小摄影棚,但离专业级还是有一定距离。
“毕业后头半个月很迷茫,没有生意,真的是手停口停。一个人静下来就会想得太多,父母、房子、结婚等等。那时候我会去打打羽毛球,去书店看看书或与朋友出来吃饭聊天。或者,干脆去扫街,摄影师决不能让手艺生疏。其实对于未来,想太多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切实地去尝试,这好比钻石油,只要选对方向就要坚持往一个方向往下挖;而不是各个地方都挖一下,最终什么都浅尝辄止。”如今,他打算与好友合伙开创一家以“咖啡+摄影”为核心业务的工作室,“一楼是咖啡店,布置要舒适,用于招呼客户和咖啡经营;二楼是摄影棚,要有专业的配备,用于业务拍摄和咖啡讲座。”他热切描绘着工作室的布局,“我期待着在那里大展拳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摄影师陈家亮:时刻会成名,但我hold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