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世界银行迎来了一位新盟主——金墉,这位中文译名与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相似的美籍韩裔人士在争议中当选为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从此,世界银行将如何发展和作为,有人疑惑,也有人期待。
“外行”的经历
金墉(韩国名Kim Yong,美国名Jim Yong Kim),美籍韩裔。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5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在艾奥瓦州长大。金墉于1991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又获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金墉主要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世界卫生及社会医学系主任。2005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全美“二十五位最佳领袖”。2006年当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09年被任命为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校长,成为该学院首位亚裔校长,也是常春藤联盟院校中首位亚裔校长。2012年3月23日,在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提名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乎很多人意料”地提名金墉出任世界银行新一任行长。2012年4月16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宣布,该行当天选定金墉成为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7月1日上任,任期5年。金墉也成为继潘基文之后,又一位在重要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者的“韩国人”。
金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顾问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司司长,还是非盈利性组织“卫生伙伴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因为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他于2003年获得美国医学界著名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奖励。
金墉的父亲是一名牙医,曾是艾奥瓦大学的一名教师,他的母亲则是一位通晓中国文化的学者,取得过中国哲学博士学位。金墉的妻子林永淑与他育有两个子女。金墉爱好广泛,曾任高中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和校篮球队的得分后卫,也是高尔夫球发烧友。
颇有争议地当选
金墉从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那一刻起,就被人争议,最主要的争议就在于他的专业背景。从金墉的专业和履历来看,他的专长和主要工作领域在医学方面,而对世界银行的主要需求专长和涉及领域——经济、金融则基本没有涉足。这是金墉最大的硬伤,他因此被一些人讥讽为经济金融学界的“业余爱好者”,有人甚至开玩笑说:难道世界银行真的到了需要一名医生来“救治”的时候?
获得奥巴马提名的金墉当选可以说“毫无悬念”,因为美国及其盟友拥有足以让他当选的投票权。作为当今世界***府间最主要的两大金融机构之一的世界银行(另一机构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自成立起,世界银行的行长就由美国人担任,从第一任行长尤金·迈耶(Eugene Meyer)到第11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 (Robert Zoellick),从未出现意外,甚至从未有他国人士挑战这一职位。欧洲人掌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人掌控世界银行,这似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中的“不成文规定”。
包括选举行长在内的重要事项都需要世界银行的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世界银行股本成正比。世界银行每一会员国拥有250票基本投票权,每认购10万美元的股本即增加一票。认购的股本与该国的经济实力直接挂钩,因为美国超强的经济实力,它认购的股本最多,于是美国对世界银行事务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拥有否决权(根据世界银行相关规定,重大事项须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支持,而美国自己就拥有15.85%的投票权,即美国可以否决世界银行一切重大事项),这也是世界银行行长一直由美国人担任的重要原因。当然,美国在世界银行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在世界银行掌握着超过50%的投票权。没有经济金融背景的金墉正是依靠美国在世界银行超强的投票权及其盟友的支持而当选的,而不是依靠超强的专业知识和资历,这也是他广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在本届世界银行行长的选举中,发展中国家就打破了过去由美国总统单独提名而后获得任命的“惯例”,推举尼日利亚***长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以及哥伦比亚前***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角逐世界银行行长一职。两人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相比较于金墉,他们在经济金融领域拥有更显赫的专业知识和资历,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当选,但却从另一方面加剧了世人对金墉当选的质疑。
面临的挑战
虽然尚未上任,但可以预料,金墉在世界银行行长职位上将面临巨大挑战,他应对这些挑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公信度。
第一,提高自身威望、重塑世界银行权威的挑战。因为专业、履历、当选经历等因素,从开始就面临各种质疑的金墉,能否尽快树立自己的行长威望将是他面临的重要挑战。毫无疑问,外界对于金墉的能力质疑将会长期伴随着他。金墉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知识,这使得他在专业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因为没有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任职的经历,这使得他缺少该领域足够的人脉资源,而这恰恰是世界银行行长这样的重要职务所需要的。
世界银行行长是一个需要经常和各国部长级以上领导人、各国际组织的重要领导人打交道的职位,金墉缺乏此方面的经验。他没有在重要的国际组织担任重要领导人的经历(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时,他很少有机会和各国部长级以上领导人、各国际组织重要领导人打交道),甚至在美国国内也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治经济高层交往中,金墉的表现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世界银行是一个包含基础设施、气候变化、能源、教育、农业、私营部门发展等职能部门的大国际机构,而对于这些领域中的大部分,金墉都是“门外汉”。能否尽快熟悉业务,并展现出符合职位的领导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行长“威望”,这将是金墉面临的重要挑战。
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银行在解决世界贫困、增加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效果乏力,并招致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银行能力的质疑,导致其权威性受损,如何重塑世界银行在世界的权威,也是金墉上任后需要积极面对的课题。
第二,协调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关系的挑战。作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代言人”,金墉无疑代表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利益,同时他也会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但作为世界银行的行长,金墉需要协调好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系。作为医学专家,金墉曾经在海地和秘鲁等贫穷国家成功地完成了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多个项目,尤其在降低当地肺结核***成本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部门主持工作期间,他从事了大量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医疗条件和预防疾病的工作。这些工作经历和经验,将有助于金墉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但在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系方面能力还远远不够。推动世界银行进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在世界银行内,虽然发达国家的投票权比例仍然占主导,但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容忽视,且在不断增加投票权。经过2010年的投票权改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已经增加到了47.19%。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下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上升,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必将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世界银行在现实中也越来越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资金、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以履行在世界各地的职能。因此,能否处理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部分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将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名称职的行长。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年5 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开始在世界银行拥有投票权。此后,我国同世界银行在很多领域展开了合作,世界银行通过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改造、能源、农业等国家重点建设以及金融、文卫环保等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通过本身的培训机构,为我国培训了大批了解世界银行业务、熟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而中国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世界银行的发展及其在世界各地的职能履行。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参与国家经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发言权也日益增强。在世界银行2010年的投票权改革中,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8年,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界银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金墉过去虽然与中国打交道不多,但随着就任世界银行行长,他与中国打交道将成为一种常态。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本届世界银行行长的选举中,中国投票支持了金墉,这将有利于中国与金墉领导下的世界银行关系的发展。实际上,多年以来,中国与世界银行之间已经构建了符合双方利益的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金墉的亚裔身份和发展理念也将有助于其同中国关系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和世界银行合作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世界银行“黑马”盟主金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