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冀朝铸毅燃回到祖国……
朝鲜战争一直处于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局面,谈判从1951年12月11日至1953年6月8日,共谈了1年半。停战谈判开始时,地点是在开城西北部的来凤庄;应美方要求,3个多月后,迁移至板门店。共开了大大小小的会议1076次,可谓世界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马拉松式停战谈判。
在停战谈判中,双方各自用朝、中、英三种文字作记录,但朝文和中文是中国作记录使用的主要文字,而双方据以查证和引用的则是英文记录。因而英文记录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保证记录的完整、准确,英文记录不能由美方单独整理。后来谈判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中、朝、英三种文字的记录由各方自行负责整理,三种文字同等有效。美方专门选调了一批专职英文速记员来参加会议,有的人还用上了刚刚面世的英文速记机。
在此重要时刻,志愿***停战谈判代表团急需补充一批高水平的翻译人才。1952年4月,正在清华大学忙于撰写毕业论文的冀朝铸,要求参加抗美援朝的申请得到批准。冀朝铸、过家鼎等一批高英语水平的知识青年,还有一些教授、专家,穿上志愿******装,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开城,从而大大地加强和充实了我方谈判代表团的翻译力量。
朝鲜战场上的首席速记员
冀朝铸被分配在代表团总部担任英文翻译、打字和速记工作。冀朝铸祖籍山西省汾阳县,1929年7月在太原出生。9岁时随父亲冀贡泉、大哥冀朝鼎在日***占领山西后前往美国,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在美国成长和接受教育。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念二年级时,美国入侵朝鲜的战争爆发,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击美国侵略者,他毅然放弃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于1950年10月初,和数十名中国留美学生一道搭乘轮船返回祖国。
志愿***停战谈判代表团总部驻在开城松岳山下的一座小山岗上。代表团总部所在地原有一些民房,后来又赶修了一批。战地生活比较艰苦,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夏秋之间还可用山间冷水冲澡,冬天就成问题了。冀朝铸和翻译杨冠群同住一屋,苍蝇、蚊子、臭虫、跳蚤白天黑夜不断袭扰。
风华正茂的冀朝铸,有很多突出的优势:他熟悉对手美国的情况,精通英语,英文打字速度也很快。但是,他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整个停战谈判过程中,关于战俘的安排,即双方交换和遣返战俘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熟悉战俘概况和在谈判中战俘问题的方方面面;他英语娴熟,而中文水平相对较弱;至于英文速记,他则一点也不会。
为此,代表团领导特地指派包括冀朝铸在内的三四名年轻翻译立即学习英文速记,并要求将美方在会上的英文发言用速记法记录下来,在准确和效率方面要赶上和超过美方。
冀朝铸和他的战友们从零开始,在工作中学习。他们千方百计地从北京等地的旧书店购买了一些有关英文速记的书刊资料,在战争环境里,利用各种机会和点滴时间,勤学苦练,互帮互学,进展很快。
美方念稿的速度大约每分钟120~130个英文词组,而我方人员的记录速度起初只能达到每分钟70~80个词组,每到会后总是疲惫不堪。随着英文速记技术的熟练,很快就改变了这种局面。冀朝铸在很短时间内。从一点英文速记符号都不会,到可以每分钟记录160个词组。因此,在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的发言连同谩骂甚至无理取闹,都能一字不漏地速记下来,供我方代表研究。
与此同时,冀朝铸的中文水平也提高很快,成了中国代表团翻译组的主力骨干。我们还给他取了个雅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打字员和速记员”。
要想把工作和娱乐最完美地结合在―起,那就要应中国大使的邀请去做客。食物极为上等,请来的客人谈话都言之有物。主人冀朝铸先生友善而又不像其他的中国人那样拘谨……
任的翻译
《朝鲜停战协定》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订。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冀朝铸回到北京时已是1954年春季。他被分配在外交部工作。从1957年开始,冀朝铸担任***的英文翻译长达17年。
第一次给中央领导人当翻译,难免有些紧张。冀朝铸也不例外。在为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举行的国宴上,冀朝铸本来是为尼泊尔酋相的随从人员当翻译,坐在最后一桌。他被临时调派到第一桌,为祝酒致词翻译。念一段中文讲稿。冀朝铸念一段英文译稿。忽然离开讲稿,加了几句即席讲话,而冀朝铸仍然照念事先准备好的英文译稿,没有翻译脱离讲稿的发言。当即发现,严肃地对冀朝铸说:“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于是冀朝铸从第一桌又回到了最后一桌。
但是,第二天,再次接见外宾时,仍然要冀朝铸当翻译。冀朝铸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聚精会神地听译***的每一句话。
17年中,冀朝铸跟随跑遍了亚非各国,参加了无数次重大的会谈、会议,接见了许多国宾。
1970年的一天,当了解到冀朝铸已届40岁时,对他说:“口译在40岁后就应该转行。口译工作非常辛苦,年纪大了,身体也受不了。另外,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正在这个时候,中美关系有了转机。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此间、等中央领导人的翻译工作,都是由精通英语又熟悉中美关系的冀朝铸担任的。
1973年,亲自安排43岁的冀朝铸当外交官。他被任命为我国驻美国联络处参赞,嗣后被调回外交部担任副司长。
中国和美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年1月28日,***副******应邀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去美国访问,备受瞩目。翻译仍由冀朝铸担任,并全程陪同。***任用冀朝铸这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当翻译,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格外关注。美国《纽约时报》以《不可或缺的冀先生》(《The IndisputableMr.Chi》)为题发表社论,感叹“美国缺少这样的人才”。
联合国副秘书长
此后,冀朝铸在外交战线上驰骋,1982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87年任我国驻英国大使。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1988年12月24日发表文章,就对外影响、分析能力、工作作风、建筑和款待等5个方面进行评比,结果是,在伦敦的各使馆中,美国和中国大使馆最好。文章说:“要想把工作和娱乐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要应中国大使的邀请去做客。食物极为上等,请来的客人谈话都言之有物。主人冀朝铸先生友善而又不像其他的中国人那样拘谨……”
1991年1月,冀朝铸在英国接到联合国秘书长、秘鲁***治家、外交家佩雷斯・德奎利亚尔(Javier Perez deCuellar)签署的任命书,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技术合作与发展方面的工作。冀朝铸按照国内指示,于3月14日由伦敦直飞纽约,到联合国就任。
联合国于1971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以后,已经有3位中国官员担任副秘书长一职。他们是:唐照明、毕季龙和谢启美。冀朝铸是第四位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冀朝铸到任后,分管联合国技术合作发展部。该部于1978年成立,主要任务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援助,促其自立发展,其业务包括经济计划、能源、水务、矿产等诸多方面。该部有许多技术专家和顾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
埃及的***治家、外交家布特罗斯・布特罗斯一加利于1992年初接替德奎利亚尔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对冀朝铸主管的技术合作发展部进行了3次改组。但不管怎样变化,冀朝铸总是积极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其所需的各种技术援助和服务。他在任的5年中,足迹遍及五大洲及中国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向第三世界国家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1996年3月15日,冀朝铸卸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务,结束了44年的外交生涯,偕同夫人汪向同一起返回祖国。66岁的冀朝铸退休后,仍然退而不休,很长时间里仍担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为归国华侨的友谊、团结殚精竭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冀朝铸:从朝鲜战场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