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即“教师期待效应”。它反映了教育者的不同期待让学生感知、接受并最终改变自我期待从而达到教师期待效果的效应。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老师会因为性别、学生身份、学生评价等因素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从而影响教学结果。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运用此效应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本文在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并就如何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教学激励谈点体会。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待效应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有这样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雕好以后每天捧在手里,爱不释手,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他的深情与执着感动了爱神,并且将雕塑赋予生命成为一个美丽的女人。最终,国王与她结为夫妻。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科布森把这个神话故事引入到教育学领域,试***说明教师的合理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取得期待中的进步,他们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们在一所小学1~6年级的同学中各随机抽取3个班的同学进行“预测未来的实验”,然后,他们告诉相关老师“这些学生将来会有很好的前途”。一年以后,他们再次回来对这些学生进行职能测试,结果,这些名单上的同学的成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认为,合理的教师期待可以对促进预期达成,并且把这种想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期待,从而导致在课堂中会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然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与学生的自我期待相互影响就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在学生身上实现了。
1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国家***规定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四门思想***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的重要教育目标是爱国主义、高尚品德和民族自豪感,它既是历史课也是***治课。 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实现教师授课内容为学生所接受需要教师掌握相当娴熟的教学技能,能将***治理论课讲得深入浅出。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很多学生对于***治理论课程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另外,传统的历史知识从多个渠道都可以获得,传统的课堂教学便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1.1学生类型的界定
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因为教师自身、课程本身、以及学生的诸多原因而表现不一。在此我们主要从学生特点的不同上进行探讨。学生的性别、外貌、成绩、职务及个性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师期待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授课方式甚至是语言方式都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例如,由于我国受传统社会认知的影响和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中,女生受到教师的关注要比男生多,在课堂回答教师的提问方面给予女生更多的机会,甚至是在期末考试阅卷中,对于女生成绩方面也表现出有明显的高评价。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关注要多于普通同学,同时对于这些同学在上课时的互动和评价方面也更为频繁和积极,会给教师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即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会有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高的评价结果。因此,表现在平时中,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师教学时更容易将回答课堂问题的机会留给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2.1.2教师的元认知与调整
针对由于学生的差异而导致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应该针对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失偏颇的现象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例如,男女差异、学生身份、和成绩等原因造成的认知偏颇适当调整,多给与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不占优势的群体鼓励和关注,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2.1.3学生反馈与反移情
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正移情效果,让更多的同学体会到教师对于他们学习结果的期待并且将期待内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同时,也应该尽量规避偏见,对于学生的反馈及时作出调整,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关注。
2.2 积极合理的教师期待效果
2.2.1教师期待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的正移情效果,针对不同特征的同学给予不同形式的期待。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男生树立起***治历史课学习中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逻辑思辨能力较强的映象,并进行鼓励。为女生树立历史知识要点记忆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较强的观念,使女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掌握。
2.2.2教师期待的传递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习过程中,教师期待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师非语言性动作、神情进行传递的。教师课程教学的前部分和堂课教学的前段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或者每次课的前段时间,教师自身要有充分的自信和状态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相信自己对于这门课程对于上好每堂课有充分的准备。
2.2.3教师期待的感知内化
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积极和鼓励,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有充分的信心和维持的动力。不同类型的同学都能对自身的类型与学习结果的关联深信不疑,从而成为刺激学习的内在动因,这就教师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2.3 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的反移情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反之,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表现为学生集体对于教师的期待,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对于学习知识迫切愿望也给与教师教学期待,从而传递给教师,使得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更加有积极性,从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中的影响是相互的。
3 结语
教师对学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来讲就镜像效应――学生通过把感知到的教师期待当做一面镜子来评价自己。因此教师期待的不同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自我感知和归因。从而会对课堂的学习、状态、结果产生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就是爱和期待。每个教育者都应当对自己的学生都予积极而合理的期待。从而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只要合理地运用期待效应,每个老师都可以成为教育中皮格马利翁。
参考文献:
[1]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英]斯兵塞著,严真译.斯兵塞的快乐教育(修订版)[M].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0.
[3]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学刊,2006, (9):48-53.
[5] 潘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8(19):499.
[6] 张清英,郝志平.小议“皮革马利翁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