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给大家重点推荐的书籍,无关物联网,无关智慧城市建设,无关RFID、云计算……但却与每一个企业分不开。企业如何成长,长大之后又如何大而不倒?做大做强了一定要上市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很喜欢文中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说的这么一段话,“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
上市在当今的资本市场里相当普遍,某天与一公司老董聊天,谈及上市,他很是热衷,并表示等公司业绩再上一层,就准备在创业板上市。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上市就等于圈钱。其实不然,企业上市后,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如此可能失去部分作为私人企业所享受的经营灵活性。后果可能会如任正非所预测的,增长变缓慢,乃至队伍涣散。
20余年的沧海桑田,可以肯定的是,华为能够存活这么长时间而没有堕入“流星”的行业,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远离资本力量的诱惑与控制。
微博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短文:《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文章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的创造者不是乔布斯,而是佛祖释迦牟尼。寺庙是成功的连锁行业,不卖产品,却拥有最多的忠实客户,这背后,就是被广为认可的价值观。佛教寺院在全球是最大的旅游地产,拥有统一视觉标志、管理模式、文化模式。不用广告,不用交税,消费者自动上门。他创造的商业模式才是最伟大的。
任正非说:“我们永远要以宗教般的虔诚对待我们的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要发自几万员工的内心,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一句口号。”“华为公司只有一个鲜明的价值主张,那就是为客户服务……”
华为从小到大,到今天有15万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员工队伍,进入华为前,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梦想,有一种青年少的诗意浪漫,或理性的人生主张。但到了华为这座商业殿堂,他们便不断地被“洗脑”,经过一次次的关于价值观的培训,以及价值观导向基础上的职业化实践,他们几乎全部被成功改造:华为这个肌体的每一丝细胞都“客户化”了。人、组织链条、业务流程、研发、产品、文化,都被注入了生命――面向客户生,否则便死。在这里真实代替幻想,执行超越创造,绩效高于过程,没有什么东西、什么人能够摆脱一个烙印:客户需求导向。
常识推到极致就是宗教。这句话用在苹果公司,用在华为身上都是恰如其分的。
而对于“开放”的理解,任正非2012年总结性地说道:‘公司长远坚持开放的***策,是不会动摇的,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开放不动摇。不开放就不能吸收外界的能量,不能使自己壮大。同时必须以批判的思维来正确对待自己,否则开放就不会持续……。
1997年年末的美国之行是华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那以后,华为引入了IBM的流程管理,在战略思考上也融入了更多美国公司的经验。学习使人进步,任正非说:“拿来主义是好东西,西方已经成功了的管理思想、技术,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是华为必须要走的过程。”
假使没有一种强大的开放勇气和决心,华为恐怕很难走到今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