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小提琴》以一把红色小提琴作为影片叙事中心,将不同时空、不同人物命运串接起来,演绎了一段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故事。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影片。《红色小提琴》的配乐不但留给人以难忘的艺术美感,与整部影片的结合也极其自然和谐。在这个基础上,配乐将影片深层次的命运主题给予了很好的诠释。本文从死亡与爱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红色小提琴》中音乐的审美价值实现及其对影片关于生命主题的诠释与深化。
[关键词]《红色小提琴》;电影音乐;生命主题;审美价值
一把中世纪的红色小提琴、三个世纪的光阴流转、不同时空里的命运沉浮,这就是电影《红色小提琴》向观众所展现的光影世界。意大利导演佛朗索瓦・吉拉德于1998年执导的这部电影,无论从叙事、画面语言,还是配乐上看,都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色。影片以一把红色小提琴作为影片叙事中心,并赋予小提琴以生命和灵魂,使整部影片都充盈着古老、神秘与超现实主义色彩。同时,这把红色小提琴,将不同时空、不同人物命运串接起来,在三个世纪的时光中,小提琴与不同的主人虽然短暂共度,但其经历却曲折难忘。纵观整部影片,除了那些多彩的光影、动人的故事令观众久久回味之外,音乐同样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影片,音乐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该片由美国作曲家约翰・科里戈亚诺担纲配乐,该配乐荣获2000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不可能***地实现其艺术审美价值,因此,无论其在电影语言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受重视程度如何,音乐都必须与影片的整体氛围、叙事风格以及具体的画面影像相互配合。正是在与其他电影语言形式丝丝入扣的融合中,音乐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艺术功能。《红色小提琴》的配乐也是如此。影片音乐不仅可以与剧情等量齐观,甚至起到了决定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作用。[1]它不但留给人以难忘的艺术美感,与整部影片的结合也极其自然和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配乐将影片深层次的命运主题给予了很好的诠释与表达。本文从死亡与爱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红色小提琴》中音乐的审美价值实现及其对影片生命主题的诠释与深化。
一
死亡是《红色小提琴》的重要主题之一。首先,安娜主题曲为整部影片死亡主题的阐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故事中,导演便以造琴师妻子安娜的死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忧伤而又古老神秘的情绪基调。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安娜主题曲并非在300年前的意大利,而是300年后的蒙特利尔拍卖现场。主持人向在座的人们介绍“今晚最后一件拍卖品72号,毕尼高的小提琴,1681年出品”。随着镜头逐渐推进,出现了红提琴在银幕中央的特写镜头。此时,绵延而忧伤的女声吟唱缓缓响起,从无到有,由背景到前景,直至淹没了整个会场的喧嚣,成为画面中的惟一音响。随后,人声完成了不同时空的衔接,在安娜主题曲由画外音过渡至画内后,画面中出现了即将临产的安娜,轻轻吟唱这支曲子的情景。此时,镜头与之前相呼应,慢慢推进至人物近景。这样,电影创作者通过画面与音乐的衔接配合,将安娜与红色提琴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但为后续的情节起到了预示与推动作用,也是对整部影片基调与风格的统摄。随后,当安娜因难产而死,悲伤的造琴师尼古拉以安娜的血为颜料、以其发丝为琴刷,完成提琴的制作。此时,安娜主题曲再次响起。在配器上,配乐师独具匠心地选择了小提琴的独奏形式。安娜的生命消逝后,从前的人声亦被提琴的琴音取代,这仿佛是安娜的亡魂在继续吟唱,而红色提琴正是因其承载了这一旋律,而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并开始了其漫长的生命之旅。
其次,当红色小提琴开始在漫长的岁月中辗转于不同主人手中时,死亡犹如诅咒一般如影随形。负载着安娜亡灵的红色提琴仿佛变成了死亡的象征。正如占卜师所言:“太太,你受了诅咒,爱你而被你束缚的人会有危险”,“我预见危险、虚弱和疾病。”从安娜开始,到奥地利音乐神童卡斯帕・威斯,英国小提琴演奏家弗雷德里克・波普,及至中国,从项蓓手中接过提琴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生命都为音乐着迷和狂热,却又难以承受其中的重负。他们都没能长久地占有红提琴,在与红提琴有过短暂而充满激情的交集过后,便走向了各自的生命尽头。在卡斯帕段落中,安娜主题曲在其死去的前夜缓缓响起,哀婉而忧伤;在吉普赛人手中,提琴的乐声则变得热情奔放;在英国提琴演奏家波普那里充满了浪漫与狂野的气息;在中国女性项蓓手中演绎出压抑与哀伤。[2]配乐对影片不同剧情、时空、氛围的变化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并且在讲述不同人物命运的几段故事中,安娜主题曲及其变奏贯穿始终。红提琴的亡灵之音不但指引着观众跨越了漫长的时空,也使其亲历了一幕幕悲凉的死亡。
影片中,这些死亡揭示出无论是权贵、欲望,还是金钱,都无法占有这把红提琴。修道院的孤儿卡斯帕参加选聘乐师的考试,虽然有可能一展音乐天分,拥有美好的前程,但提琴却也将从此沦为权贵的奴隶,失去自由,也失去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在这一段落里,配乐巧妙运用了卡斯帕练琴的乐音营造了那个不安与不祥的结局。伴随画面的快节奏转接,红提琴的音乐节奏也不断加快,卡斯帕琴艺进步的同时,身体却逐渐衰竭。在参加选聘的前夜,配乐一改此前的快节奏与激昂情绪,而是以安静、忧伤的主题曲为卡斯帕送上了生命的挽歌。在英国音乐家波普的手上,提琴同样也奏出了美妙绝伦的旋律。但波普为提琴所着迷,无度挥霍着欲望,甚至为欲望所支配。刺耳的***声结束了狂野的八度双音琴声。波普失去所爱之人,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事实上,红色提琴辗转于世间后,每一任主人的死亡也同时预示着红色提琴的重生,因此,《红色小提琴》的死亡主题指向的是一种生的形式。在死亡的黑色阴影之下孕育的是生的希望和坚韧的力量。正像占卜师思嘉曾经说的那样,安娜的生命会随着旅途的不断延展而日渐变得坚强。权贵、欲望与金钱,都不能阻止她那灵魂的脚步,只有爱才是她的最终归宿。
二
死亡与爱在《红色小提琴》中是两个并行的、贯穿于影片始终的主题。红色提琴是在爱的力量下诞生的。造琴师尼古拉在提琴中凝结着对美丽的亡妻和就要降生却夭折的孩子的爱。影片中,主题曲的人声部分是安娜抚摸腹中孩子时经常低吟的一首歌曲,犹如母亲在为孩子哼唱摇篮曲。因此,这一乐声不但为影片初始段落营造了古老、神秘、忧伤的氛围基调,也传达了一种绵延温婉的爱意。安娜部分中,主题曲出现得相对频繁。除了几次人声之外,在尼古拉将未上色的小提琴拿给安娜看的时候,主题曲也作为背景音乐,虽然浅尝辄止,却依稀可辨,表达了尼古拉内心对妻子和即将出世孩子的爱。当安娜难产的消息传来,尼古拉奔向自己的家。画面以提琴配乐,音调逐渐走高,在高音区奏出一声声凄厉尖锐的乐音。这与此前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演绎出尼古拉内心的不安与恐慌,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琴师对妻子的爱。而造琴师在深夜为小提琴上色时,主题音乐则首次以完整、鲜明的形象出现在影片中。昏黄的画面中,提琴缓慢而清澈地奏出深沉、哀婉的旋律,始终持续着。尼古拉将上好色的提琴挂起时,音乐亦并未淡出,反而是以强音和高音在黑暗中爆发出尖锐而有力的鸣响。琴音的惊叹预示了尼古拉在提琴中寄托对妻子和孩子深深爱意的同时,红提琴的生命和灵魂也随之诞生,它是因那份深沉弥久的爱而生。
在小提琴辗转于世界的岁月中,孤儿卡斯帕、英国音乐家波普与中国的项蓓都对音乐怀着热爱,对小提琴也倾注了很多情感与爱恋,但他们的爱都不足以让红提琴长久驻足。强大的压抑人性的环境与个体所无法遏制的欲望,使得红提琴一次又一次走上了流浪之旅。直至时光流逝三个多世纪后,小提琴历经人世的沧桑与岁月的磨砺,即将结束旅程。在与纽约的提琴鉴定师莫尔斯初次相遇时。小提琴竟被其他鉴定家归列于“劣等货”中,当莫尔斯走近那些提琴时,他的视线即刻被红提琴吸引了。莫尔斯情绪激动,甚至手足无措,直至其他人陆续离去后,才将其慢慢拿起。此时,安娜主题曲徐徐响起,当莫尔斯心动地轻轻抚摸琴身时,镜头慢慢推进,音乐声音也渐渐增强,这成为提琴灵魂重生的序曲。
与安娜段落同样,在莫尔斯寻找提琴真相的过程中,主题曲开始频繁出现,若隐若现。莫尔斯与红提琴之间仿佛慢慢建立了灵魂上的沟通。当修琴师用圣品信号测量琴身的共鸣时,莫尔斯突然间仿佛感知到安娜即将分娩时的阵痛。而当一位颇有名望和财富的音乐家前来试琴时,莫里斯第一次听到红提琴所发出的乐声。一瞬间,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他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妙的乐声中,配乐也自然地过渡到安娜主题曲的旋律中来。但这部分旋律只持续了短暂的几秒便中断了。当莫尔斯转回神来,音乐也转回先前的旋律,这神来的一笔使音乐完成了复杂的情感交流。[3]
随着莫尔斯对这把小提琴迷恋程度逐渐加深,他开始萌发了“留住”小提琴的念头。他曾经问身边的修琴师,“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会怎么办?”莫尔斯此话出口后,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便又问道:“你有儿女吗?”然而修琴师却并不懂得莫尔斯此话的意***。这一细节展现了莫尔斯对孩子、家人的爱,也预示了红提琴的归途已经日渐明朗。莫尔斯偷偷用仿制品换下了真琴,坐上了回家的车后,主题曲亦再一次以清晰完整的形象出现,与尼古拉悼念亡妻的段落形成呼应。红提琴历经辗转,终于走上了回家的路。莫尔斯将提琴送给了自己的孩子。他不但用过人的勇气使红提琴摆脱了被庸者囚困的厄运,也还了造琴师尼古拉的愿望。莫尔斯用尽一切努力去得到红提琴,是发自于其对音乐的热爱、对提琴深层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亲人的爱。正是因此,他才是最值得拥有红色小提琴的人。红提琴也因此而摆脱了尘世的喧嚣,纯真的孩子与家庭的关爱成为其旅程的终点。
综上,《红色小提琴》是一部关于死亡与爱的影片。这把具有传奇色彩的小提琴见证了许多孤独的死亡,历经了长久的苦难后,终于走向旅途的终点,红提琴找到了懂得它真正价值的人。这是以爱为基础的灵魂的相通,同时需要巨大的勇气。配乐作为影片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给观众以美妙的感官体验。同时,配乐与影片叙事的叙事风格、画面语言、情感基调等亦配合得丝丝入扣,并在此基础上将影片中关于生命的这两个主题进行了出色的阐释与深化,实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该部影片能够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可谓名至实归了。
[参考文献]
[1] 马思嘉.奥斯卡的音乐大师们之约翰・科里利亚诺[J].2009(10).
[2] 祁 君.浅析《红色小提琴》的乐声之美[J].电影文学,2012(15).
[3] 马宝艳.小提琴的旅行――电影《红色小提琴》音乐赏析[J].电影文学,2007(24).
[作者简介] 王立宁(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桑会利(1983―),女,河北平山人,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处干事。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红色小提琴》:以音乐诠释的生命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