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调节光屏位置有时能看到倒像,有时看到与孔相似的光斑?与“小孔作用仅是让光透过”相矛盾,我们将从数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通过分析我们对小孔成像现象必定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小孔成像 数学角度 点光源 分解 合成
中***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61-02
1 小孔成像的教学常见场景
在我们教学中一般会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做个小孔成像实验,常见的探究方法有:
方法一:首先找一大一小两个茶叶桶,小桶正好可以套在大桶上,把小桶的底抠一个观察孔,用半透明的白色塑料纸(如食品保鲜袋)蒙在小桶的开口上,绷紧。用胶带加以固定,再剪去多余的部分。在大桶的底部打一个小孔,把小桶套在大桶上,让小孔对着蜡烛,反复调节物、孔、屏间距,观看屏上现象。
方法二、在桌上放一张白纸作屏,再将一片弄几个形状不同的小孔的硬纸片,放在白炽灯和屏之间,打开电灯,反复调节三者之间的距离,观看屏上现象。
到了第二天上课讨论交流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试一试,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与孔相同的光斑,只有极个别的人看到了成的灯丝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意外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素外,还有这个小孔到底应该多大?大一点就一定不行吗,不但是学生就是连教师都感到困惑,同样的光源,改变孔径,有时成像,有时成斑。成斑了,又时改变像距,物距,又可看到倒像了,而有时无论怎样调节,始终是斑。这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就尝试用数学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一下小孔成像的原理。
2 小孔成像的原理分析
如***一,设小孔直径d,屏到孔的距离为V,长为的物体AB到孔的距离为U,在这里将物体AB理解成由从A到B无数个点光源组成,为便于研究我们逐一的来研究这些点光源在屏上所成的像,然后再近似地将这些点光源在屏上的像叠加,分析出光屏上的情况。
A点发出的一部分光经过小孔后照到①处的屏上,照亮A1A2区域,根据相似,求出A1A2的长度l:
那么位于A点下方的点光源在①处的屏上成的像是什么情况呢?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成的像长度是和一样,只不过像会上移一些,如此推理下去,最后到B点的像B1B2在屏的最上方。
理论上来讲屏上照亮区域为A1 B1,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现象并非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到A1 B1 实际上是有无穷多个等长的又相互错开的像组合而成,各处的光强度不等。为便于研究各处的光强,我们采用一种形象的方法,将这些等长的像错开一定的距离,即先分解开来,再合成。分析出A1 B1各处的大致亮度***像,情况如***二所示:
下面对“成像”情况进行些分析:
(1)光能到达的区域为A1 B1 (***一),当屏处于①位置(点与小孔之间),保持u,v不变,则其中A2 B2 部分亮度相同且较亮(A2 B2 区域任何一个点光源都能照到),从***二中的①***可以看出A2、B2的外侧亮度迅速递减。即屏越接近小孔A2 B2 就越接近小孔形状。A2、B2的外侧虽也有一部分区域被照亮,只不过强度迅速减小,由于人的视觉原因,看到的是边缘模糊的A2 B2 ,边缘部分是看不清的是因为这部分和A2 B2亮度相差太大,这犹如中午时分你还能看到天上的恒星吗?屏越远离小孔,模糊的边缘就越大,同时光斑亮度减弱(可以将***二中的①②对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和小孔相似的光斑。
(2)有了上面的分析,屏从②到③位置时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A2 B2 重合即A1 B1继续增大,亮度从中间一点向周围递减,递减的幅度减小(如***二中的③***)。
(3)屏在④位置时,就没了物体AB上任一点光源都能照到的区域(如②时的A2 B2 ),此时屏上的情况如***二中的④***所示,A2 B2部分的亮度暗但相同,A2 B2外侧亮度递减,递减的幅度减小,较缓慢。A1 B1各部分亮度几乎差不多,只要屏与孔的距离合适、周围环境足够暗,就可以看到倒立的实像了。这犹如我们可以看清夜空中月亮周围的恒星一样。若将孔调到合适大小至眼睛只可看到A2 B2部分,此时的像是最清晰的。
(4)保持u,v不变,增大小孔,倒立的像大小是否会变化呢?很多甚至不少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是这样认为:“小孔的作用是仅让光通过,像的大小与孔的大小完全无关!”我们再回到***一中④***,小孔增大,A1 B1增大,A2 B2增大,所以像的大小也会变大些。这个实验很简单,在一张纸上做几个大小不同的小孔,调节至屏上出现倒立的像,你会发现像的大小是不同的。
小结:通过分析,要清晰观察到小孔成像的条件有:
被成像的物体亮度尽量大、物体相对于小孔尺寸要大,小孔“适当”小些、物体离小孔近些,屏离小孔远些,实验环境暗些。
3 小孔成像原理理论分析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小孔成像原理理论分析,我对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如下:
操作过程:
①移动卡片,使小孔与大纸筒上的大孔重叠(此时相当于筒上开了个小孔),对着改小孔,调节U,V至屏上出现倒像。
②再移动卡片,试用不同形状的孔,重复上述实验。
③使菱形孔与大纸筒上的大孔重叠,观看大孔成斑现象,再移动卡片使重叠后的小孔大小,直至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体会孔大小对该实验的影响。
④继续减小小孔大小,观察还能看到清晰的像吗?
上面我们从数学角度去分析小孔成像现象,通过分析对这个像现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