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范文精选

旧建筑改造篇1

1旧建筑的改造方法

(1)立面改造。旧建筑立面改造遵循总体改造原则,在不破坏旧建筑立面肌理的同时,体现时代感,是一种折中的思想态度。通常的立面改造有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是按照原先的形式进行复原,补缺补漏。后一种方法则是根据旧建筑的历史所留下的烙印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结果既能联想到旧建筑的历史感,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的时代气息。(2)屋面改造。屋面改造按屋面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通的混凝土屋面,一类为桁架式坡屋面。坡屋顶桁架的改造要按照民用建筑防水和保温的要求,将镀锌铁皮屋顶进行重构,并初步考虑彩钢夹芯板的转换处理,并在表面覆以瓷砖表面,同时要求整体风格、包括屋面和立面风格的统一。大型厂房中的普通混凝土屋顶,屋顶改造除了在防水,防热方面处理,还必须在屋顶改造时增加采光顶棚,用来改善室内光环境。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锯开屋面板,保留屋面的主次梁结构作为玻璃顶棚的结构支撑。同时在现有的主次梁体系,通过增加支撑钢梁,减少玻璃顶棚的跨度,并形成一个方形网格系统。(3)室内空间分隔。在旧厂房改造中,人们都希望把旧厂房建筑的单一大空间改造为灵活多变的可使用空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原有厂房的大空间进行垂直的和水平的灵活隔断,使得室内布置多样化。关于室内空间的分隔,可分为以下两种:(1)水平空间分隔。在水平空间的分隔上,旧厂房改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轻型混凝土空心隔墙材料。通过考虑原有厂房的结构的安全性下,且不对结构进行改造的前提下,如果使用传统砖墙进行厂房室内空间的水平分隔,不仅限制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布置,同时由于砖墙材料本身的自重过大,会加大结构的重量,因此不利于改造,而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本身强度高,自重轻,不仅有利于结构荷载的降低,隔墙抗冲防震的整体性能好,建筑平面还划分灵活多变,尤其能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去改变平面的布局。利用该材质的墙体去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管线布置方面也很方便,加上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的构件本身的截面尺寸非常小,大大增加了使用面积,提高了使用率。(2)垂直空间分隔。之所以能够进行垂直空间的分隔,是利用了旧厂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大,原结构体系的荷载预留相对充分的原因,通过在室外或者室内进行加层处理,竖向空间的分隔通常有两种方法:对于那些中小型的桁架结构厂房,通过在原厂房内加柱加层,形成室内回廊空间,同时利用通透敞开的楼梯间,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对于那些大型混凝土的厂房,通过采用整体的加层,再结合设计的需要,在室内中设置大型的中庭。垂直空间的划分手法一般是采用钢结构进行划分的,通过钢结构的连接,简单而又灵活,并且在垂直面内比传统的结构能更好的应用到错层、跃层的加建改造设计。

2旧建筑改造的美学特征

2.1层次性作为嵌入式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体系之一,建筑具有层次结构。这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旧建筑的转型必须有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从技术到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层次的过程通常对应于感性,创造性和开放意识的强大的过程。总体来说,从体系结构技术的理想发展成建筑的情感与文化的结合,才算完成了整个改造的过程。设计可以概括为“真”,“善”,“美”三个层次的追求。“真”即人工环境与自然和谐的“真实”,“善”强调施工活动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美”强调建筑外表皮与文化环境和当前审美层级相统一。它强调的是一种符合人类审美意识的潜意识的不可争议的特征。2.2整体性在生态环境中的旧建筑改造中,整体性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其特征在于与旧建筑的各种要素的整体协调。其中,既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外部环的因素,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人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通过追求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并非强加于自然,而是将其融于自然,“空间”代替“生态秩序”,“有意味的形式”代替“共生”形式;“永恒”代替“超越”。这一切也表明: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已经结束,与老建筑的生态现实统一的审美理想是基于目标之上的。2.3动态性一方面,旧建筑的改造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中,运用交流方式,在全球性旧文化与旧地域性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环境下的建筑文化,从而使得旧建筑与城市设计在新陈代谢中永远保持永远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其改造目的明显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旧建筑的改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在动态中逐渐发展并不断提高才能符合美学标准。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未来的标识语,其美学特征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修正自我,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2.4文化性从二十世纪至今,随着建筑艺术日趋活跃,建筑文化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性的建筑,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描述,文化孕育建筑中已成为文化性建筑的共识。

3旧建筑改造的审美标准

3.1使用功能改造是为了给使用者使用的,旧建筑的空间环境承载着使用者的使用场所,它必须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一个充满活力的室内外空间是改造设计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态观念出发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给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旧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改造的使用方式进行正确观念的树立。通过寻求合适它的使用功能,并且促使他成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改造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通过发电厂的功能的更新而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3.2健康功能老建筑大多是在城市环境的长期沉积中,通过大量的无序扩张,建完后往往分布杂乱,不仅道路十分狭窄,环境还十分肮脏,再加上旧建筑本身设计未考虑清楚。旧建筑改造的健康问题非常的严重。宪章中明确提出:建筑必须为身体健康而设计,改造必须从建筑空间方面,空气质量,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光环境质量,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标”。柯布西耶的“阳光,空气,绿色”的理想也是该观念的直接反应。3.3场所功能场所感的意义在于人工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意识被提取,注入到功能需求与人工系统的生态特征中,相辅相成,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工与生态共生和谐的场所。在旧建筑的改造中,这种共生应体现出物尽其用,即对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空间功能的和谐是旧建筑空间的生态意义的具体表现。在现代主义建筑观植根于世界的动态视***,通过第一次世界战争和***的影响,是机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建筑被理解为文化的衰落和破坏。生态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LED在旧楼改造的新思路的迫切需要,雅可布开始提出了旧建筑的意义,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生态进行了鼓舞人心的倡导,这在他的书中“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体现的淋漓尽致。自那时以后,路易斯康,文丘里,科林罗,相继推动了雅可布的思想,他们一致倡导老建筑与城市的共生思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强调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和老建筑的概念和方法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强调历史,区域,国家和环境方面的整体性,当今社会的共生性,重新唤起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审美标准。

4结论

本文通过以南京老城南旧厂房的改造为例,例举了几点关于旧厂房改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及关于评判厂房改造效果的标准,为旧建筑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普通的旧建筑改造计划已势在必行。对旧建筑的道路仍然是漫长的转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以前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的建筑所处的新时代和新的社会背景中,充分挖掘出老建筑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确保改造旧建筑的本质时,重新审视和利用旧建筑的新价值。在新的时期和标准规则变换中,更复杂的是我们要通过建筑形式,看到一个全方位的旧建筑改造,在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意识下,也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姜良武 单位:上海大境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旧建筑改造篇2

编前语:结识宋老师是在2007年的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上,我在宝安国际机场接机并送他至颁奖会场。车子快速地滑行在高速上,略带倦容的他探了探窗外,说了句,深圳变化好大。――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却久久留存在脑海中。当我拨通他的手机时,他一开口,那略带江浙口音的“你好”瞬间又把我拉回七年前的回忆。真如他所说的,若有历史记忆,为何不保留。建筑如是,记忆亦如是!

在中国,最火热的是工地,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又有许多老旧建筑被推倒、重建, “拆”字一度成为城市改造的极大标签,富有视觉震撼的圆圈和斜杠,中间躺着鲜明的“拆”字。很多人说,这是经济发展的符号,也有一类人,冷静地对待时代的变迁,珍惜历史建筑的气息,希望尽可能地保留一座城市原有的历史印迹。宋微建显然是后一类的典型人物。

他擅长旧建筑的改造,项目类型包括了酒店、会所、博物馆、别墅、商用空间、老街规划、乡镇街道规划等。在他看来,“保护旧建筑,目的不在于运用它的材料,而是要保有历史文化气息。”这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也显现出作为设计人的责任。改造后,“新建筑都要与旧有的建筑有所关联”,为的是既可保留旧建筑原有的风貌,又能明晰地呈现新建筑的辨识度。

当我们提出如何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其实早已预设好了很多命题。宋微建承接的改造项目本身所涵盖的范围就很广,既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改造,像朴园,也有如苏州山塘街的历史老街规划,同时也游刃有余地进行着像小海发廊那样不受历史要素限制的个案。所以,与宋老师的访谈基本上包含了旧建筑改造的种种。他提出,“我们必须按照比较好的传统工艺进行更替,才能不违背历史原貌的恢复。”这是他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也是古建筑得以留存的价值所在。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宋微建在国外,旧建筑改造有不少成功的范例,譬如巴黎的卢浮宫,贝聿铭就做了很多创新的改造。反观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也开始大兴旧建筑的改造,苏州桃花坞博物馆也算是您很富代表性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之一,据您的观察,中西方建筑的改造所因循的设计理念有何差别?

宋微建:旧建筑改造实际上近些年才开始,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旧的换新是顺理成章的,要么保护,要么推掉。旧建筑改造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要保有旧建筑的特点。如果把旧的换成新的,就不属于旧建筑改造的范围了。保护旧建筑,目的不在于运用它的材料,而是要保有历史文化气息。无论如何改造,新建筑都要与旧有的建筑有所关联,不能将它当成新建筑重新做。对建筑而言,要改造,结构和表皮都要保留。

中西建筑一个是石构建筑,一个是木建筑,除材料外,西方建筑可能在色彩上更趋向浓烈一点。东方建筑则用木材,它取材方便,又蕴含着生的迹象,折射出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无论在东西方,旧建筑改造目前最安全的改造方式还是叠加或镶嵌,可以做加法却不能做减法。至于叠加或是镶嵌会不会改变原有建筑的样式?检验的唯一标准即是这一建筑若为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古建筑,无论运用了叠加还是镶嵌,在需要时,是要能原状恢复的。

您做的苏州山塘街改造的这个项目是否就属于在适当的时机需原状恢复的?

宋微建:要说古建筑的原状恢复,我们先来说说桃花坞历史街区吧,它最初的指导思想是要铲除重做,建新的创意园,这种手法带有毁灭性,当然现在这个项目也搁置下来了。对老建筑的恢复必须要保留,要把所有老旧建筑编号、入库,然后再尽量运用传统的工艺、老的材料将它原样恢复,这称之为“落架大修”。现在把拆除的东西通通变卖,又重新做,显然不符合古建筑保护的基本要求。若一些老建筑改变用途,后期通过叠加或是镶嵌的方式进行改造,条件允许下也可考虑开窗,但它在需要时都是可以恢复的。

有的人觉得苏州山塘街要原汁原味的,像老木头、烂木头、烂墙都要恢复,保持原样,但其实中国的建筑寿命都很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中国的“落架大修”同样是不认可的,觉得它违背历史,连老的痕迹都保留不下来。其实,这又要归结到西方作为石构建筑与东方建筑的差异上。我们所谓保存历史的痕迹,是注重它的样式及工艺。至于它上面的灰尘,中国的墙体无论是砖也好、木头也好,两三年就会有老的迹象。

我们必须按照比较好的传统工艺进行更替,才能不违背历史原貌的恢复。现在传统的材料大部分是可获取的,但像在故宫修复时,发现已找不到1米直径的大料,这可能就要采用其他的某种材料来替代。至于选材,像过去的材料,都是浸泡在水里多年,自然干燥的,现在则采用人造的干燥手法,还是有些不同。但可喜的是,榫卯、交榫等传统工艺还是保留了下来。

您刚才也提到“落架大修”更多的是运用在古建筑的保护上,既要保留古建筑的气息,又要与现在的功能需求相契合。吴良镛先生说过旧城的更新有三个含义:一是再开发、改建;二是整治;三是保护。这也适用于旧建筑的改造,对于旧和新的部分,哪些是要剔除,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是要创新的?

宋微建:作为一个城市来说,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历史记录,这是最理想的。哪怕是***建筑,有条件的话也要保留。至于哪些该保护,一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历史名城、名胜,名城是要有成片存在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像苏州桃花坞,它作为历史保护区是绝对不能更替的,这是刚限。二是从城市的角度,若旧建筑可作为历史的记忆,虽然不列入立法范畴,我认为也当保留。

对历史名城街区的立法保护,我国是从2008年才开始正式立法。发展至今,业内对历史保护的认识也一直在变化中。像之前我在微博发出的“保护桃花坞”的呼吁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之下。过去,人们混淆了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街区的定义,再者,二者的***主体是分属文物局和住建部。住建部有规划职能,是需考虑如何保存历史建筑,在这点上桃花坞事件是对专业规划人员缺失的问责!

有的地区没有历史保护区,但从情感上,从建筑、文化的专业角度,我们对于历史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再加上立法较滞后,过去战争、******、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使得中国的古建筑量已非常少了。整体上来说应该以保护为原则,对那些还未列入保护的,可考虑有机地更新。像中国古街都是在历史中慢慢建起来的。有的年代流行朝南,有的喜欢朝西南的,有的人生辰八字要偏东西方,各个建筑的主人不同,建筑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当代世界中让世人称道的有多少现代的街道?城市要更新,要对自来水、通电、空调等现代设施进行配套,这在西方已做得非常成功,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桃花坞博物馆的改造,应该算是单体建筑中最典型的有机更新了,它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在***时也加建了一部分,您当时是如何界定拆与留,从而把控好旧与新的比例?

宋微建:这个项目是当地文化局长直接找到我,他跟我介绍,这个园子是民国时期建的,是苏州最后一个园林。***期间被苏州防***站借用了,老建筑保存得还可以,只是加了很多不伦不类的新建筑,希望按照民国样式重新改造。当时我就断然拒绝,仿古会变得很假,既然不该加上去的建筑是现代人所为,就要让它有辨识度,然后在形式、材料上与旧建筑有所联系。新的建筑加上砖和木构部分,使它和原来民国建筑有所联系,又具识别性。说实在的,我在对老建筑整改时,几乎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它恢复原状。

宋老师,您刚才说重新加了木和砖,指的是庭院的小平层么?

宋微建:是的,它是***时期加建的,我给它重新“穿衣戴帽”。原来的外墙是混凝土石灰,后来加上了砖,屋顶则用上了木构。至于天井的圆洞门,建园时是有的,后来被毁坏了,***期间重建,保留了当时的砖雕。而门两侧的围墙原先是黄石墙,后来汪精卫夫人住进去后加了砖,我们等于是通过现代的手法恢复了部分的原貌。

您设计的很多项目,包括酒店、别墅,甚至发廊都涉及到改造。像小海发廊这个项目的改造相对于历史街区或是历史建筑的改造,更少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对您而言,是否能发挥得更加自由?

宋微建:小海发廊的结构和细部甚至钢制的门窗、地板、装饰线,都是延续原来的风格,它与外部建筑的年代是完全吻合的。钢制的窗、门,在那个年代的上海用得非常普遍。只是在改造中,我们运用了兼顾建筑风格与现代时尚的吊灯、家具等,既有风格上的混搭,又有年代上的交融。假设快速设定一个命题,将发廊改造成咖啡馆。其实只要将吊灯取掉,再放入咖啡桌椅,二三十年代上海咖啡馆的味道就营造出来了,这也是古建筑改造很重要的特征和要求――改造不是体现在装饰上,也不是在结构上,而是在陈设上。

去年您做了苏州上林苑别墅的项目,融入了您个人对苏州园林的理解,这与您本身是苏州人有关联么?您的很多改造个案也都是在江浙地区,是否会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审美思维融入到旧建筑的改造中?

宋微建:这一点非常重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建筑的独特语言,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江南的,更应该是全中国的。我把园林造园总结为四个要素,一是屏,强调含蓄,要“藏”,要迂回,不要开门见山。空间是越隔越大,越拆越小。中国人讲建筑的深度为“进”,隔了以后才能“进”,庭院深深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曲。园贵深,不曲不深。造园时,要在空地上营造出一个世界来,它所吸取的自然因素和西方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西方求平,求序列、求对称,而中国自古以来求变、求曲,为的就是效仿自然。

三是借,就是因地制宜,像做朴园时,门口的框架结构很多人都觉得当把它拆掉,但古代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利用的,能带来很多新的启示,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谁与我同坐,清风明月我”,这是来自苏轼的词,也暗喻了取法自然的关联,坐在亭子里有清风、明月、我,借了天、地,就会想如何将天、水面、倒影设计进来,为创造的空间提供好的景致。“借”在园林中用得最多的还有亭子。亭子是特殊的建筑,也可以把它称为伞,可遮阳、遮雨,视线是不遮的,不需花任何代价就可以把景拿过来,为我所用。

最后一条是寄,寄情于物。中国人创造了一些独有的方式,比如说盆景艺术,能在很小的空间里享受自然。还比如把玩小石头、水仙花,人的境界也会随着固有的载体而联想到自然,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

无锡灵山大佛古竹老街的改造属于乡镇街道的规划,改造的是农民的自建房,是什么缘由让您接触到了这个项目?

宋微建:灵山大佛旅游景点周边的房子很多都是农民自建房,要么太城市化,有的还粗制滥造,没有文化色彩。之前找了一些机构做规划,要为新建筑“穿衣戴帽”,做坡顶,但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三个版本都失败了。我接手时感到有一些难度――街道周围有的建筑有六层高,但中国传统民居是没有那么高的。后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忽略掉四层以上的建筑,不做修饰,当成布景。改造花费来自景区补助,农民也比较能够接受这种方式。这类项目体量大,且要做出新型的农村建筑风格确实很难。最近我还在做一个公益项目,为河南新县进行古村落改造。方案刚刚通过,古村落历史很悠久,有七、八百年历史了,但很贫困,环境也恶劣。这个项目是当地***府出资,我们则是进行公益设计,免费做。工作量很大,如果要设计费的话,这个项目估计就做不成了。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做出原来建筑的本来样子。

四川什邡市渔江村的重建重现了当地民居的现状,对苏州园林的体悟,特别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您很重视历史传统,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身体力行,作为设计人,您在设计的过程中是怎样去思考、挖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宋微建:我做的项目大多和文化有关,我觉得中国文化在未来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而被抛弃,相反我觉得它是宝贝,是被遗漏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的思辨能力,尤其是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好好学习。

刚谈及的民国建筑的改造,里面蕴含了很多哲学思维,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是需要用智慧去思考,而恰恰这些东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可从中获取无数的营养。相信,全世界也希望中国设计师能有独特的设计观,用独特的设计方式呈现出好的作品。

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一种抵触,或是害怕,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吓得不敢入手。其实,每个人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只要花点时间认识它,它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的细胞里。

旧建筑改造篇3

摘要:主要谈当今旧建筑物改造的发展,旧建筑物改造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当下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旧建筑物改造;观念;空间设计

中***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41-02

一、当今旧建筑物改造行业的发展

正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然而一些建筑物建成后,寿命多至百年以上,少则几十年,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学校会因规模问题而被扩建,厂房会因企业的倒闭被闲置,办公楼会因机构的迁移而被遗弃等。这些建筑或者仍坚固如初,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或者本身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将这些建筑合理改进,对于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使建筑物继续创造经济效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的驱使,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对原有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原来一直以生产为主要职能,工业用地比例大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城市用地畸形化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发展迅速,这些给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改造提供了契机,同时时间、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在接受建筑改造。新发展产生新行业,新行业需要新空间与其适应,在文化观念之外,经济利益可谓商业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换言之,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发展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由于是对现有建筑的空间及装饰的变更,因此常常比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更受到制约,创作自由度减小;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制约也为新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机会,创作时可利用的素材增加,原有的空间特色也可以成为改造设计过程中灵感的泉源。对此,像中国古典文化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一位著名建筑师指出:“有人争辩说设计的限制条件抑制了正在萌发的真正的创作性,而我要争辩的是,真正有创作性的建筑师是以排除约束为乐的。这些制约仅仅扰乱了那些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而这些人缺乏内在的应变能力。”

二、旧建筑物改造的环境分析及其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

旧建筑物的改造在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房产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关数据显示,在英、美等国,改建项目占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30%~50%,甚至有人预言,建筑改造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1世纪将是建筑改造的世纪;然而在中国,旧楼改造像西方的“跳蚤市场”与中国的“二手市场”一样,还处在发展阶段,正逐渐被人们关注,并且目前也少有这方面的专注,因此,对从事建设和设计行业的人来说,将之作为一种行业现象,并逐步付诸行动,也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上述所提及建筑师说的设计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设计,对旧建筑物的设计,需要对原有建筑与室内空间及改造后的用途有充分的了解,对其潜在价值有敏锐的洞察力,像一些专业人士所讲的那样,能充分发觉原有建筑在空间结构、结构体系、材料运用、光影变幻、功能组成、环境特点等诸多方面的潜在价值,总之,像一句古话“知史而明理”。而我们认为,在设计时,首先根据新建筑的需要对旧建筑物的空间、材料、结构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整体做一下把握,保证改进后建筑的安全与实用,进而再考虑经济和美观。

通过上述旧建筑改造的意义、环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我们对旧建筑物的改造有了一些了解。仔细想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设计师们可能会注重改造的创意、价值;但开发商等则会更注重时间和利益,无独有偶,旧建筑改造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这种经济优势体现有三:工期短,可以提早运营;投资少,开发成本低;改造花费少,据以往统计数据,对原有旧建筑的改造,比新建同规模建筑的标准楼可节省20%~50%的费用,除此之外,还省去了拆迁过程的花费。

三、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

目前,建筑改造在建筑物室内外装饰上应用很广泛,比如在商业类店面、文化旅游景点等。然而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物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空间构成了装饰的基本骨架,而在中国外部装饰的发展较内部空间的改造更有优势,因此,我们在此文中重点关注旧建筑空间的改造。

通过了解,我们对旧建筑空间改造总结了几点想法:

建筑扩建过程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关联。建筑物扩建过程注重运用姊妹建筑,对称空间,使得新建筑中有旧建筑的影子,旧建筑中能找到新建筑中的一些东西,这其实是建筑之间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形式的改造和再创作。像日本著名建筑师古谷章成设计的隔河流的小学新校区。

覆盖――给庭院加顶。中庭是一种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共享空间,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精神功能,中庭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旧楼改造中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容易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和空间氛围。

挖空――拆掉楼板,挖出中庭。将原本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改为民用建筑时,必然要改善其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常见做法是将腹地地空间部分楼面拆除,形成中庭,减少进深,同时也形成了空间的变化。

加层。许多旧建筑设计以工业生产为主,一般在4.2米~9米,当这些建筑被赋予第三产业新功能时,常常采用夹层的方法加以改建,一则将高度降至适当的位置,二则可以成倍的增加使用面积。许多利用夹层的改造方案,常采用局部夹层,使空间高度富有变化;也可以利用错层,使建筑中不同部分的标高相差不多,然后通过踏步连接,使建筑物不失层次性,化被动为主动。

升降――改变地面标高。旧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当地种种条件的限制,空间组成形式往往单一,地面高差变化不大,要想满足现代人丰富的视觉需求,建筑日益复杂的趋势,可以通过具有***性的地面标高予以实现,结合新的功能需求提高或降低旧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几个相互贯穿,又有一定限制的新空间。通过对抬高和降低地面的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对空间整体进行软分割的效果。

旧建筑中大层高的空间比较常见,利用上述原理加以改造,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功能的空间,而且有些旧楼在改造时可以把更新后所需要的设备隐藏在顶棚中,从而节省了空间,又提高了室内环境质量,使顶棚的装修设计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穿插――插入异质元素。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难免有单调乏味,缺乏变化的空间,因此,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建筑内部穿插一个形式完全不协调的实体空间,作为点睛之笔,打破原建筑物格局,给新建筑物注入新活力。***入的空间可以分别作为楼电梯间、采光塔等,一举两得。

嵌套――嵌入***实体。对于一些加层处理有困难、或需要保持原空间完整性的高大空间来说,最妥善而方便的办法是嵌入一个完整***的新房子,形成“屋中屋”的嵌套格局,给人一种空中楼阁之感。新房子的顶层往往没有遮盖,而是利用原建筑的屋顶,这样空间的内外关系变得模糊不定,新房子像件巨大的的家具,占据着空间,又提供着空间。

分割――让空间流通起来。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空间观念的变革,现代建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划分形式,流动空间就是集中而典型的空间模式,这些空间营造方式被较多的用于公用建筑,以适应其功能和精神需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而工业建筑及较早年代的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则没有或不必进行如此处理,他们往往有多个单一空间并列形成,空间之间由墙体完全分开,这种格局无法与现代公共生活及新的功能相匹配。因此,在旧建筑改造中引入现代空间概念及其分割方法,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感受。诸如可以通过改变墙面形式以取得空间的变化,采用特殊形式的楼梯,运用各种形式的隔墙灵活划分空间等,从而一改单调气氛,使改造后的建筑物富有现代气息。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匠心独运,考虑或恢复、或仿古、或完全更新、或新旧并置,把握其设计风格,赋予旧建筑物新的内涵。

四、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成为建筑改造的世纪或许在中国同样适用,但正如上文提到,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待旧建筑的思想、观念,对待历史的态度。像我们的教材中常提到“国外先进的理念”,但殊不知别人是从我们这学的,比如老子和孔子的一些思想就贯穿在许多“国外理念”中,正如在多次中日战争后,我们在“以一个被打败的老师身份向胜利的学生学习”。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工作非常受重视,在那里,建筑如同生命,其存在权利也受到尊重,不可随意被剥夺。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建筑的认识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相反视建筑为草芥,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毫不留情的拆除。不良的城市开发模式,对历史的曲解,对利益的追求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许多建筑的生命结束在壮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像在国外一些数学家以为是第一个推算出π时,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已经推导出来了;而非亦步亦趋。

当然,随着城市职能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公众观念的变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旧建筑改造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也正逐渐体现出来,人们也对先前的建筑、城市发展方式作检讨。作为检讨的一部分,旧建筑的改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改造的对象在扩大,历史性建筑改造方法在变化、创新,不再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造,而是通过加进了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单一功能的旧建筑在被改建成混合功能的建筑,改建后的建筑对象由原来只重视体积巨大的公用建筑转向几乎所有人们日常用途的建筑。慢慢的,旧建筑改造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西方国家走过的路,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让我们看到方向,也有助于我们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我们自己应该有所为。而当今,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余热未尽,但可以预见,旧楼改造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袁培煌.高崎市立樱山小学[J].新建筑,2010,(1):86-87.

[2]薛彦波,赵继龙.楼房翻修与外形装饰***解[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旧建筑改造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旧建筑改造范文精选

学习

阉伶歌手文化人性探微

阅读(50)

摘要:16世纪,为教堂音乐的需求出现了阉伶歌手。阉伶歌手的出现为欧洲歌剧和美声唱法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欧洲歌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就人性论来讲,阉伶歌手文化是一场噩梦,阉伶歌手是对歌者灭绝人性的摧残和一种病态的社会观和人

学习

浅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包括相当性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经典案例。关键词:罪责刑相适用;社会危害性;立法表现

学习

成功抢救超大剂量氯氮平中毒1例

阅读(253)

本文为您介绍成功抢救超大剂量氯氮平中毒1例,内容包括氯氮平中毒剂量,大剂量服100片氯氮平中毒能治愈吗。【关键词】氯氮平;药物中毒;急救

学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内容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原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作用机制的差异。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是一种调控心血管和肾

学习

人造器官:进展与前景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人造器官:进展与前景,内容包括人造器官的发展前景,人造器官进展。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超级英雄电视剧《无敌金刚》中,李·梅杰斯主演的史蒂夫·奥斯丁可以利用仿生技术重建自己的身体,使自己“更好、更强、更快”。如今,在现实

学习

认知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认知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方向,内容包括认知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认知科学研究报告。1认知科学的定义

学习

激光晶体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激光晶体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内容包括激光晶体深度解析,激光晶体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激光晶体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已经在当今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高平均功率密度激光晶体、可调谐激光

学习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内容包括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基石。【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人们对于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维护自我及群体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理念,它涉及人

学习

大师尤金·史密斯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师尤金·史密斯,内容包括尤金史密斯个人简介,尤金史密斯作品集。在这里,曾先后展出过爱德华·韦斯顿、爱德华·斯泰肯、尤金·阿杰特、伊莫金·坎宁安等诸多国际摄影大师的作品,正如画廊的初衷——“将摄影大师的原作展给大

学习

唐律疏议十恶之“谋反”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唐律疏议十恶之“谋反”,内容包括唐律疏议十恶篇翻译,唐律疏议规定的十恶。[关键词]唐律疏议;十恶;谋反

学习

浅谈因明学的思维规律

阅读(43)

摘要:因明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直备受逻辑研究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明学的研究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因明学思维规律的把握见仁见智,本文从因明学的产生、因明学的发展历程、因明学与佛教三个方面分析因明学的思维规律,笔者认为

学习

妻子眼中的陶汉明

阅读(13)

于敏是1992年经人介绍与陶汉明相识的,当时听说陶汉明是象棋国家大师,虽然不太清楚“大师”是个什么概念,但一想到前面有“国家”二字,心想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职业。

学习

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内容包括直尺圆弧怎么放线,用直尺怎么量圆弧。摘要:直尺法工地圆弧放线―即只用钢尺和线绳就能在工地进行精准的圆弧放线。道理简单,只要初中知识,几乎人人可以掌握,并且还随时随地可以重复操作,容易恢复缺失

学习

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内容包括路桥测量坐标怎么计算,路桥测量坐标。[摘要]极坐标法作为一种简便精确的施工测量法,受到了路桥测量工作者的广泛欢迎。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路桥测量中极坐标法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学习

建筑外墙石材干挂工艺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外墙石材干挂工艺,内容包括外墙装饰石材干挂施工工艺,建筑外墙干挂石材标准。摘要:建筑物外墙的石材干挂是一种新型施工工艺,是利用高强耐腐蚀的金属挂件,把饰面石材通过托、吊、销、栓的方法固定在建筑物外表面。合理的挂

学习

建筑围护结构技术分析及其运用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围护结构技术分析及其运用,内容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分析,建筑围护结构概念股。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空前扩大,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围护结构技术受到建筑行业

学习

建筑大师张锦秋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大师张锦秋,内容包括女建筑大师张锦秋的作品,建筑大师张锦秋导师。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我国首批命名的15位建筑设计大师中唯一的女性,也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水利、土木、建筑学部内的唯一女性。20多

学习

建筑工程中的爬模施工技术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中的爬模施工技术,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爬架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爬模方法。摘要:在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中,爬升模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是一种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施工快捷、人工量少的一种模板施工结构,是目前世界

学习

论 物权法 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论 物权法 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包括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2021,物权法建筑物专有部分权利与义务。摘要:《物权法》第一次引入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一项空白。在这之前只有《土地登记规则》

学习

新型建筑材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新型建筑材料,内容包括新型建筑材料的资料,中国新型建筑材料。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了新型建筑材料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其次分类阐述了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种类和现状,介绍了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

学习

浅谈农村电网改造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农村电网改造,内容包括农村电网改造最新政策,农村电网改造的背景和意义。摘要:从降损、供电可靠性、供电设备经济性以及农电管理等几个角度分析农网的改造,重点谈无功补偿对10W农网降损的有效,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学习

建筑纪念性思考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纪念性思考,内容包括建筑背后的历史感悟,建筑空间的纪念性。摘要:本文从建筑的纪念性出发,以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为对象讨论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