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名为《梦中的天堂》的摄影展在北京泰吉轩画廊里展出,20余幅原作展示了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师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1918 — 1978)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在这里,曾先后展出过爱德华·韦斯顿、爱德华·斯泰肯、尤金·阿杰特、伊莫金·坎宁安等诸多国际摄影大师的作品,正如画廊的初衷——“将摄影大师的原作展给大家,把经典的摄影作品留在中国。”
这次展出的尤金·史密斯的原作,来源于日本摄影师石川武志。1971—1974年,石川武志作为尤金·史密斯的助理, 帮助其在日本拍摄“水俣症”专题。因此他本人得以收藏了部分尤金·史密斯在这期间亲自洗印的作品。
在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尤金·史密斯被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透过他的镜头能感受到被拍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照片背后的思考。他是用良知去关注事态,用悲悯之心去关注个体的人物,在作品中兼具了个人的立场和责任,这已经超越单纯的新闻报道。他拍摄的战争场景真实而残酷,但他的大多数作品却并不使人感到冷酷。
他的视角充满着社会使命感,关注人性与平凡的个体。从他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通常被拍摄者知道他的存在,他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情绪,反而用真诚赢得了被摄者的信任,抓住了人物的情绪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物性格。
尤金·史密斯的一生饱尝了生活与事业的起伏和疾苦,他两次进出《生活》杂志,但他拍摄的专题完全可以代表并超越了《生活》的水平。在当时注重摄影技术、影调层次和细节的年代里,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他使用中画幅相机,这并不代表他不重视画面质量,而是不愿屈服于大画幅器材对创作的制约,他要满足拍摄上的灵活、便捷,追求报道深度。在拍摄时他使用闪光技巧,即使在光线不充足的室内拍摄,也能从容自如并像在自然光下一样,画面中也是有取有舍、有详有略。他的创作风格早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摄影创作。
艾伯特·史怀哲
1949年
在欧洲内战结束后,艾伯特·史怀哲到美国探访时,尤金·史密斯在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为他拍摄了这幅肖像。
艾伯特·史怀哲,1875年生于当时德国,他获得过神学、音乐、哲学及医学四个博士学位,被誉为阿尔萨斯的通才。他的哲学观就是以尊重生命为最高原则,这是他对人类作出的最伟大贡献。1939年至1948年,因欧洲正陷入战争中,他便滞留于西非加蓬的兰巴雷内,并创立了兰巴雷内医院,因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晚年时,多次进行反对核***备和核测试演说,一生都主张和平与尊重生命。
在这幅环境肖像中,摄影家捕捉了人物低头思考的瞬间,考究的衣着说明了主人公的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身份。在他低垂的面部和压抑的暗调中,仿佛感受到了欧洲内战给他带来的疲惫与苍凉。画面突出了他白色的头发,映衬在黑色的群山背景中,使视觉观感更加集中。背景上方的一缕光亮传递着某种情绪,让视觉可以呼吸并给人带来希望。
乐园之路 1946年
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后,尤金·史密斯更能体会和平与生命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生命的美好。1946年,他伤后重新拿起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著名的《乐园之路》。
他以儿童的视角拍摄了自己的孩子穿过一段林荫小路,走向一片阳光普照的地方。画面以白衬黑,通过明暗对比来处理影调的虚实, 框式构***四周黑色的灌木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两个孩子处在画面的视觉中心点,时光隧道一般的光亮衬托着孩子的动感。
尤金·史密斯仿佛与他的孩子们一起迈向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画面呈现了生命的美好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宁静中给人以无限遐想。
捻线的村妇
1951年
画面中的村妇如同荷兰画家维弥尔画笔下的人物一般优雅。画面表现了西班牙村落里穷困的农妇用最原始的方式捻线、缝衣的劳作体态,蕴含着朴素的美。
1951年,尤金·史密斯怀着对西班牙人民的关心和同情,悄悄深入到一座贫困的村落。他把乡村作为他拍摄的重心,进行了精彩的报道:“人民慢条斯理地从贫瘠的土壤中力求得到温饱,多少世纪以来的歧视、剥削、如当前的极权***治沉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被压垮。”
暗调的画面中有一种原始的宁静氛围,纺线明亮的白色,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向纺线妇女的面部,她淳朴专注的神情,和劳作中循环往复的规律性纺线动作——尤金·史密斯抓取了她带有原始劳作的朴素、优美、专注的典型瞬间。背景中的妇女,体现了千百年来劳作的典型姿态,村民是无求于他人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换取温饱。在宁静的画面中,人们很难想象当时他们正处在西班牙弗朗哥独裁暴***的高压统治下。
匹兹堡的老妇人
尤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拍摄匹兹堡专题,这个主题本是城市宣传片,当时刚到玛格南***片社的他,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手法表达自己——从纪实的角度为城市拍摄宣传片,这个系列本来只要求拍20张左右,但他却拍了两年多的时间。他拍摄了这个城市形形的人物,工人的状态、工作中的妇女、儿童,当然还有老年人。这个专题被认为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他的报道摄影,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作品中结合了保罗·斯特兰德对个体孤独的尊严感,以及安德烈·柯特兹对人的温情表达。
在匹兹堡的一次集会中,他选取了这位老妇人作为刻画的主角,在她身后可见一位小女孩和一位中年妇女。通过人物肢体语言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差距,似乎用象征的表现方法讲述了人生的不同时光,而老妇人此时的带有愉悦的沉思,传递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仿佛正在回顾着自己的人生。
尤金·史密斯通常自己洗印照片,他对于照片的制作要求极为认真和苛刻。能看出在这幅作品的放大过程中进行了局部遮挡,压暗的背景以群体人物的背影出现,衬托出老妇人的侧面形象,使主体更加突出。
助产士 1951年
这是尤金·史密斯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描述了一位名叫Maude Callen的黑人助产士的平凡生活。她梦想拥有一间设备齐全的诊所,但她很难筹到7000美元。但通过尤金·史密斯的这篇报道,她的故事传遍美国,两年内读者捐赠了18500美元。
尤金·史密斯每个专题至少会拍摄二三百张照片,能够出版的仅有10—20张照片。他往往会和拍摄对象共同生活几个星期,直到拍摄对象习惯了他的存在。在拍摄这个专题时,他竟要求在护士学校进行六个星期的学习。
Maude Callen女士除了接生和预防接种,还肩负教育的使命。尤金运用黑白灰的色调表现这样一个场景:黑人的肤色,助产士的白色护士服和灰色的背景环境 。在这之前由于种族歧视,任何一本美国杂志都未出现过以黑人为主题的专辑,他选择争议性比较大的黑人助产士作为拍摄主题,体现了他的良知和使命感。他对于生命的平等看待和不同种族人权的尊重 ,在当时尖锐的内容中呈现出让人愉悦的画面。
花店前的女孩
1957年
1954年,尤金·史密斯再次离开《生活》杂志。1957年,他与妻子和四个孩子搬到位于纽约批发花卉区的第六大道,居住在一个破旧的五层楼中。第六大道是一个音乐家和爵士乐大腕在深夜常出没的地方,尤金·史密斯常通过他的四楼窗口看下面的街道,并伺机拍摄他们。在1957年至1965年之间,他大约拍摄了4万幅照片,并秘密录制了300多名音乐家长达4000小时的录音带,这就是他著名的“爵士阁楼专题”(The Jazz Loft Project)。
1957年,尤金在窗前偶然的一瞥,拍摄了这幅《花店前的女孩》,穿白衣裙奔跑的正是尤金的小女儿。他已习惯了在窗户前观看街景,周围花店和城市的街景在影调控制中衬托着女儿的白衣裙。在喧闹的纽约,这个场景带给人安静和清香的美好,前景警车的存在又预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他将两个对立的内容不经意地置于同一个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