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之“新”就在于材料内容不再指向唯一的中心,没有核心观点,不再有最佳立意的明确指向,而会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展示多维思考的精彩。材料可以多维解读,但审题立意依然有高下之别。笔者要求学生从“结果、态度、原因、方法”四个维度分析材料,靠船下篙,循迹而行,构建起新的作文构思模式。
一、探明结果,确认材料内涵
“成者为王败者寇”,说的是过程固然重要,但决定事件性质的往往还是事件的结果。因而,在材料作文审题时,我们决不能忽视材料所明示或暗示的结局,这些结局常常寓示着材料的立意。绝大多数题干材料都具有叙事性质,追踪事件结果,探索材料外延,无疑是有助于把握命题者的意***,明确材料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思路。
如2013年江苏卷的材料作文命题“探险者与蝴蝶”,从事件的结果看:探险者屏住呼吸,放轻脚步,欣赏到了美丽的精灵;蝴蝶退回山洞深处,被迫放弃了原有的生存空间。现实生活中,人类常出于好奇或其他动机,不断向未知领域进发,足迹所至的确发掘出了很多“美丽”,但一批又一批“探险者”们没想到,我们给生态留下了很多不可逆转的伤害。由此切入,我们可以从正反等多方面探讨生态净土,生命尊重之类的主旨。
我们还可以直接关注材料中的结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读到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命题者在那儿大声疾呼,“小小的细节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发现并关注这句结论的考生很多,但有些考生却建起了空中楼阁,无视材料中从未提到或暗示成败这一结果的事实,主观地认为只要谈到“小小的”,就可以立意为“细节决定成败”,以这种无中生有的结论作为行文依据,必然让我们的作文引向歧路。
二、表明态度,确立更佳立意
作为考场作文,题目常要体现丰富的人文色彩,生态情怀,倡导学生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显示命题者对考生厚重的人文关怀,因而提供的素材中会或明或暗的体现出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把握好这种倾向,我们才能更准确的立意。而且,只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明确自己对相关事件的态度,才能打动阅卷者,得到理想的分数。
还看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一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表明命题者并不想一味指责这些探险者的行为,探险者是做得不对,但他们是无心之举,这实际上就提醒了考生,不要无原则地大谈特谈竭泽而渔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为一篇高考作文,我们绝不能只当一名“愤青”,而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引领读者的思想,相比于“细节虽小,影响却大”的观点,显然“人和自然的和谐”“生命的尊重”“追求美丽”“大爱”这些主题会更适宜一些。而且这些主题与考生自己的生活结合更紧,考生可以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对美丽的认识,真正以情感人,以理服从。
三、析明原因,确保作品深度
要想让考场作品脱俗,必须有好的角度,更需有适宜的深度,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审阅材料时考生由果溯因,探讨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往往能找到更佳的立意。
仍以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例,去山洞是为勇敢的探险,点蜡烛是为更好的欣赏,退到山洞深处则是因环境不适宜。通过这些分析,结果是“大的影响”,原因却是“小小的蜡烛”。因而按材料思路,问题就集中在这几支“小蜡烛”上,考生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文字回答出“小蜡烛”具体的内涵:是缺少对细节的留意,缺乏对自然敬畏的随意,缺失遵守秩序的故意,还是缺欠尊重生命的大意?围绕这些内容讨论,既可以化具体为抽象,更能揭示素材的深邃的哲理蕴味。
四、悟明方法,确指现实意义
鲁迅写《拿来主义》,落脚于“拿来”的原则和方法,增强作品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让读者受益匪浅。高考考生虽然难有鲁迅的高度,但仍该以小切口去思考大问题,探讨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增强作品的现实性的同时,自然就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继续以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例,立足探险者角度,我们可以指出:人类必须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尊重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建立起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有益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毕竟地球只有一个。立足蝴蝶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展开思路:受害者要学会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积极保护自己,拓展更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些方法的呈现,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有利于行文思路的有序展开,深化了作品的立意。
我们从四个维度分析材料,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实际应用时,往往是两种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只有如此,我们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顺利开启行文思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把握四个维度,开启行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