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阐述了用中高档原料和进口设备生产Nm 90高支纯毛纱的原料选配,纱线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进口设备,选定工艺参数,生产优质高支毛纱,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对成品的品质控制作了分析。
Raw material selecting and blending of 90S wool yarns composed of medium and high-grade wool fibers and produced by imported equipment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how to use imported equipments, choose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produce high quality and high-count wool yarns. What’s more,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finished goods is analyzed.
毛纱的高支化、织物轻薄化已成为市场的主流,高附加值的轻薄型产品均价远比常规产品高。传统的毛纺工艺和设备对超细羊毛的损伤非常明显,而且不能充分发挥高支轻薄产品轻盈的特点,使用低损伤的染色羊毛,控制纱线的各项质量指标,把好纺纱工序的质量关。
1 原料的选配
在确定混料成分时,要控制羊毛纤维长度、细度,控制长度离散、细度离散,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确定混料的长度时,首先要满足纱线条干均匀度,平均长度越短,毛纱条干均匀度越难保证;其次纱线的强力,纤维平均长度越长,强力越大。生产Nm 90/2毛纱原料选配见表 1、表 2。
两种原料长度、细度非常接近,毛粒、草屑、色毛含量一般。按我国毛纺厂使用的毛纱截面纤维根数计算公式,两批原料各占50%,则毛纱内纤维根数为28.1。毛纱截面内只有28.1根纤维,普通设备已不能正常纺纱,必须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才能使纺纱正常进行。
2 纺纱工艺流程
NSCGC15混条(BL)NSCPB30LM精梳(CM)
NSCGC13头针(FAC)NSCGC15二针(SAC)NSCGC15RE三针(FIP)NSCGV15四针(SEP)
NSCGV11五针(THP)NSCGV20六针(FOP)
2NSCFFMV41粗纱(FIN)ZINSEISURAR420L细纱蒸纱Autoconer338络筒SaurerVST-07倍捻蒸纱平衡房包装。
3 纺纱工艺参数
3.1 确定各工序总工艺(表3)
3.2 各工序具体工艺参数
3.2.1 混条
纺纯毛时,牵伸倍数宜小些;隔距按原料交叉长度的2.4 ~ 2.7倍选取;混条根数应尽量多一些,以降低条干不匀率;集束器根据毛条直径条干适当大一些,以减少卷毛;混条上用 3 针/cm或 4 针/cm,以加强梳针的作用。TY8-006条 6 根,TY9-A72-1条 6 根。和毛油中加抗静电剂,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降低静电现象的产生,保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在和毛机出口处输送时喷洒。和毛油油水比1:8,抗静电剂(Katax) 4%。混条工艺参数:输入导纱口90/80 mm,输出导纱口25 mm,圈条器导纱口的直径18 mm,纤维握持点之间的距离48 mm,和毛油喷头大小和压力1.2/80 mm/bar,和毛油加油量120 mL/min。
3.2.2 精梳
上机工艺参数:(1)喂入根数和总喂入量,当喂入条重一定时,在喂入根数不超过允许的最大根数的前提下,增加喂入根数有利于均匀作用,设计18根。(2)喂入长度长,梳理负担加重,易产生卷毛现象,制成率低,因此随原料的不同而变化。(3)拔取隔距:加工长毛时,拔取隔距较大,选择32。
其他精梳工艺参数:喂入毛条重19 g/m,输出毛条重 4 g/m,主速度220 r/min,始拔点 2,顶梳30 根/cm,张力牙57 Z,重叠牙30 Z,给进棘轮15 Z,拔取长度 5 mm,给进长度6.7 mm。
3.2.3 针梳
头针:输入导纱口160/140 mm、圈条器导纱口的直径26 mm、输喂罗拉/针梳区27/2、输出圈条器69/4、输入架75/F。二针:输入导纱口163/130 mm、圈条器导纱口直径20 mm、纤维握持点之间的距离34 mm、和毛油喷头大小和压力1.5/6.0 mm/bar、输入架69/E。三针:输入导纱口120/110 mm、圈条器直径20 mm、纤维握持点之间的距离38 mm;毛条张力:输入架69/D、输喂罗拉/针梳区25/4、输出圈条器69/3;自动匀整机构:毛条测量轮的高度20、测量轮与输喂罗拉45。
四、五、六针工艺参数见表 4。
针梳上机工艺参数综合分析:
(1)牵伸倍数应与原料的性质及产品相适应,牵伸倍数在 7 ~ 8 范围内毛条的条干、质量较好。
(2)出条重量根据纺纱特数,设备牵伸能力及产量要求等确定,本道工序的出条重量应低于前道针梳。
(3)出条速度根据机器性能,出条重量及产量等要求确定,因机器设备比较先进,因此出条速度稍大。
(4)针板号数和密度的应根据加工原料的种类和品质及梳箱负荷而定。前面的针梳机因原料的平行度差,使用针板密度稀一点的针齿。后几道针梳纤维伸直平行,杂质和短纤维得到了控制,用扁针。头针到六针,针板密度加大,对纤维的控制加强,以便更好地控制纤维。见表 5。
(5)隔距的大小一般在纤维交叉长度的 2 倍左右。隔距过大,会有过多的纤维处于游离状态,对毛条的均匀度有很大影响;隔距太小,牵伸不开,毛条易断或损伤纤维。
3.2.4 无捻粗纱
(1)集束器的作用:经过几道针梳的梳理后,毛条中的纤维已经相当平直均匀,粗纱机从输喂罗拉与牵伸罗拉间的隔距很大,没有集束器的控制,纤维将处于游离状态。
(2)集束器的选择原则:集束器必须与喂入纤维的大小相适合,集束器过紧则有可能卡住粗纱;过大则有可能使粗纱条松散开来,不能有效地控制边上的纤维。FMV32粗纱机集束器使用情况:喇叭口17 mm、上集束器13 mm、下集束器 9 mm、导纱器 6 mm。
(3)隔距的选择:原料平均长度小,隔距控制的比较小。纯羊毛产品,则隔距的选择比较小。
(4)搓捻数:搓捻次数高,粗纱光洁,紧密,但机器的震动也相应增大。
3.2.5 细纱
(1)细纱加压小易出皱皮纱和硬头,条干不好,加压大,动力消耗大,前皮辊易弯曲变形,选择稍大。
(2)锭速既决定细纱机的产量,又关系到断头率的大小,一般根据纺纱细度,原料情况,纺纱捻度进行选择,在生产中由于断头比较多做过几次降速调整,最终锭速定为5 700 r/min。
(3)牵伸倍数的大小根据纺纱的细度要求及原料的品质情况来确定,原则要求保证出机的细纱具有良好的均匀度,由于机器状态好,且纱支粗,因此选择大一些。
(4)选择细纱牵伸为20.42,为81/40,钢丝钩号数选择时一般根据钢丝钩旋转时的气圈环大小而定。
细纱上机工艺参数:支数 Nm 90,牵伸牙81/40,钢丝钩号数25,摇架张力GBB,钢锭圈的直径55 cm,捻度890,捻度牙22,捻度常数牙右44,捻度常数牙左51,钢丝钩型号11.1 mm,绕纱代码 3,级升齿数12,始纺速度8.5 × 1 000,最大速度9.5 × 1 000,锭速5 700 r/min。
3.2.6 蒸纱
细纱蒸纱程序:普通纡子为1号、倍捻反捻纱为2号、包芯纱/反捻纱纡子为 6 号、SIRO绉纱为 7 号、绉纱纡子为 8号。Nm 90纱选用 1 号程序蒸纱,步骤为:开始预热70 ℃、6 min抽真空80%、10 ℃循环加热86 ℃、8 min抽真空60%、10 min结束。
3.2.7 络筒上机工艺参数
卷绕长度800 m/min,定长61 700 m,筒子重量1.55 kg,纱线张力18 cN,防重叠 9%,退捻气压 4 bar,加捻气压 5 bar,毛粒通道 5,短粗节(+90%)长度2.8 cm,长粗节(+26%)长度32 cm,细节(-20%)长度80 cm。
3.2.8 倍捻工艺参数
捻度齿轮的调节参照倍捻上批参数表,当所纺纱的捻度在表中查不出时,选择比要求的捻度稍低的捻度对应的齿轮调节。倍捻参数:锭速6 000 r/min,捻度1 080 t/m,范围齿轮63/31,张力球40/63,导纱角度3/2°,超喂60%,卷装H,交叉角度43°。
3.2.9 蒸纱程序选择表
普通纡子(ZS)采用程序“1”;倍捻反捻纱/支数大于Nm 68(单纱)采用程序“2”;包芯纱/反捻纱纡子采用程序“6”。采用2号程序:开始预热70 ℃、10 min抽真空80%、7 min循环加热86 ℃、10 min抽真空85%、12 min循环加热860 ℃、10 min抽真空85%、12 min。
4 纺纱质量控制
4.1 前纺质量控制
(1)毛条重量不匀
喂入毛条的重量不匀、喂入根数不准确、断头未及时接上,造成缺根、喂入根数跑偏,出条一根重、一根轻的现象。应加强巡回,上班各道工序开车前称重,末针、粗纱换筒后称重。重量差异控制范围:混条±0.4 g,一道针梳±0.4 g,二道针梳±0.4 g,三道针梳±0.3 g,四道针梳±0.2 g,五道针梳±0.05 g,六道针梳±0.04 g,粗纱±0.03 g。
(2)毛粒的控制
针梳毛粒一般不超过10个,若出现毛块,要尽快通知班长;随着针梳道数的增加,毛粒应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4.2 后纺质量控制
原料差异率、混合作用、细纱条干均匀度和百米重量不匀率都会影响纱线强力。纱线质量指标:断裂功1 437 cN/cm,断裂功CV值50.97%,断裂强力227.47 cN,断裂强力CV值12.20%,伸长率16.35%,伸长率CV值38.34%,断裂强度8.71 cN/tex。
5 结语
采用进口设备纺好Nm 90特细全毛纱,设备是基础,原料是关键。在成纱截面纤维根数不足一般要求时,优选工艺参数、采用低损伤的染色羊毛、把好纺纱工序质量关、保证条干均匀是生产特细全毛纱的保证条件。采用 6 道针梳,使纤维顺直平行,纺纱中严格控制条干,既合理配置了资源,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尧明.超细全毛纱生产工艺[J].毛纺科技,1999(5):40-44.
[2]平建明,范尧明.毛纺工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余平德.毛纺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支纯毛纱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