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仿若旅途中的风景,每一站都有不同。人生的幸福,在路上。我的幸福,离不开中央民族大学。
起初,和众多学子一样,内心所向往的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来到中央民族大学读书,对我而言,是一场意外,也是美丽的意外。
中央民族大学(我们亲切地称呼母校为“民大”)坐落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一隅,南邻国家***书馆,北接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北京的黄金地段,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治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均在民大附近。浓郁的人文气氛和寸土寸金的地理区位,将中央民族大学紧紧环抱。
中央民族大学简称“CUN”,我们的刊物叫“CUN人物”,我们的贴吧叫“村里村外”。似乎,中央民族大学与“村”这个字分不开了。之所以与“村”结下不解之缘,原因有二。中央民族大学最早的英文名称叫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后改为“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英文名称缩写即是“CUN”。中央民族大学所在地叫做“魏公村”,这个“村”也是缘由之一。这里的人们,热络而亲切地称呼校友为“村里人”。
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老师和同学,这成为了新生报到时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原来,在新生报到这一天,少数民族的老师和同学,为了表达对新生的欢迎,对中央民族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的宣传,都穿上了隆重且养眼的民族服装。这时,在我的心里,民大还只是一个陌生而有趣的地方,并未对它产生太过复杂的感情。
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对于这所充满民族风情的学校,我逐渐产生了别样的喜欢。非要将这些喜欢列举出来的话,那么中央民族大学西门则实属首位。“民大西门”仿佛成了地标,一提到“民大西门”,附近的学子们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琳琅满目的商品、美食。韩国、日本料理,特色川菜馆、米线店、甜品屋,种类繁多的奶茶果汁店……无一不有。藏族传统餐厅、傣族特色菜、彝族餐饮、***族美食、蒙古族餐厅等,应有尽有。这时,在我的心里,民大是少数民族餐饮和美食的天堂。
民大的建筑凝聚着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采。中央民族大学的主体设计,相传是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主导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到处洋溢着古朴的美。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或是校庆,大礼堂就成了民大学子欢聚一堂的地方。彝族年、壮族“三月三”、满族“颁金节”、瑶族“盘王节”、羌历年等,几乎所有少数民族的大型节日,都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庆祝活动。此时,民大对我而言,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源源不断的礼堂。
民大的社团五彩缤纷。除去其他大学也有的一些常规类社团,民大的少数民族类社团很多,这些社团面向广大学生,宣传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活动。此时,民大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大家庭,56个民族的学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民大带给我的很多,我无法一一道尽,足以让我回味一生,怀念一生,珍惜一生。我的专业是民族学,这是一个极为小众的专业,很多人甚至不了解它,初入校门的我亦是如此。时光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爱上了民族学这个专业。也许是民大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也许是民族学专业注重实地调查,本科的四年学习中,我先后前往四川、青海、河南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这些实践中,我领略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河山,也体验到了民族学田野调查的魅力。民族学专业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会了我“知行合一”,教会了我“美美与共”。此时,民大对我而言,是教会我成长,引领我“知行合一”的地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美与共,知行合一”。这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源自“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校训意在告诫我们这些学子,在欣赏自身美好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美好,只有大家的美好得以并存的时候,生活才是美好的。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大的校训,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少数民族同学众多的实际情况。我并不知晓其他学校的校训对于学生而言,是怎样的存在。但是,在中央民族大学,校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我们行动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