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期然的到访
2013年10月21日,因为一群特殊人物的到来,让这一天在蔷薇小学的历史上有了特别的意义。当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管及督导、被称为PISA之父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等人访问了蔷薇小学。随后因为弗里德曼的一篇报道,让这所十多年来默默坚守、追求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的普通上海农村小学,一下子进入很多人的视野。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到访。事前几日,我们曾接到上海师范大学的来电,问是否可以带一批国际友人到学校参观,我欣然接受,但至于来的是什么人,当时并不清楚。事后才知道更多的缘由,由美国人柯普女士创立的、致力于改善各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国际组织Teach for All,2013年11月将在中国举办一次全球高峰论坛。该组织了解到,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获得全球第一,很希望亲自到上海一探究竟。他们向负责接待的上海师范大学提出,要参观三所学校: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一所农民工较多的学校,而蔷薇小学是作为农民工较多的学校入选其中的。没想到,作为本次考察团成员的弗里德曼和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偏偏选择了蔷薇小学。
说蔷薇小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此言不假。学校建校14年,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比例一直占40%到60%之间,也始终以有教无类的态度,以接纳外来务工者子女、促进不同群体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己任。近几年,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办学环境,通过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使这所原本的薄弱小学成了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坦白说,这几年到学校访问的人逐渐增多。这次我也凭惯性认为只是一次普通访问,并没刻意准备。只是在座谈时才得知,来访者中有大名鼎鼎的弗里德曼。因为之前读过他写的《世界是平的》,不禁有些意外。
当天早晨,来自12个国家的20名参观者来到蔷薇小学。我和英语团队的老师们陪他们参观了校园,并在学校多功能室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来访者随即提出,要进课堂听听老师们的常态课,并要求和老师、孩子们有更多互动交流。很快,他们就出现在学校的数学、英语、音乐课堂中。课后,他们用英语问孩子们: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你喜欢上课的老师吗?没想到,孩子们一点也不怯场,大方地回答来宾的提问,也用英语提出了很多他们的疑问。看来,学校坚持多年的全英语授课在这次来访中经受住了考验!
听完了教师的课,来访者跟教师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好奇地抛出很多疑问:“学校是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师成长的关键在哪里?”“教师同伴互助研修的时间有多少?”“教师授课与参与培训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还记得,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问了我很多问题:“校长,你认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你有这么优秀的老师?”“你是如何评价教师的?”“谁来评价学校,如何评价学校?”还有人很不理解地问:“你们的老师为什么会义务给学生补课?学校会给补课老师更多的钱吗?”
看得出,由于中西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中国的很多做法都让他们感到新鲜和惊奇。座谈中,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amazing”。
爱孩子是最重要的“秘密”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几天后,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的报道引发了众人关注。弗里德曼说,他在蔷薇小学看到了上海教育的秘密,也看到中国教育过去30年里重视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后的回报。一个世界级的作家何以对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不吝赞美?蔷薇小学到底有什么“秘密”?
但正如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所言,上海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蔷薇小学所做的,在教师培训上的投入、团队研修方式的建立及对家庭教育的注重,是大部分上海乃至中国的学校越来越注重的。
除了这些共性的经验,如果说蔷薇还有一点秘密的话,那就是基于独特的地缘和校情,学校以城市和流动儿童的融合教育为主旨,培养了一支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教师团队,创造出了贴近儿童的教育。
1999年,蔷薇人接手的是一所杂草丛生的、以村校为基础的薄弱学校,生源和师资不理想,教育质量差、社区环境杂乱。面对困境,蔷薇人没有抱怨,而是想方设法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教育资源。在外来务工者子女很难进入公办学校的背景下,我们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我们创设了各种成长平台,引导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生活。办学至今,蔷薇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地域、户籍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有的是优势互补,有的是协同进步。城市与流动儿童和谐发展的融合教育整整做了12年,12年里培养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对教育本质的认同,使他们始终以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去理解儿童、走近儿童。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教师们依托数字化环境,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创新,设计了富有童趣的教育活动。蔷薇小学有一个红领巾信用社,孩子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点点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信用社,它存的不是钱,是一个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储存文明、储存良好行为习惯的虚拟信用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点点滴滴的日常行动中,存道德、存学习、存劳动、存健康、存文明……一点进步一枚点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信用社特制点币,再兑换心愿。
比如说,在蔷薇小学,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张点点行的储蓄卡,有相应的账号和卡号。每位教师手中有一定数量可支配的班级点币,他们通过一双双慧眼去关注孩子们的点滴成长:主动捡起地上的纸、自觉靠右走楼梯、规范做眼保健操,在***书馆保持安静……老师们不再是用“不”去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币予以激励。积累了一定数目的点币后,学生可以用来兑换自己的一个心愿,如,积满5个点币可以做一天的小当家;积满20个点币,可以当选光荣的升旗手,或者和老师踢一场足球赛、在女生学堂学做点心;积满30个点币,可以和同学们过一次集体生日……在倡导德育数字化的同时,学校也注重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机衔接,开设了心愿农场、心愿学堂、心愿涂鸦墙、心愿体验区、心愿影院,成为学校德育一道独特的风景。
珍视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生活经验,我们开辟了心愿农场,让学生们在种植体验中亲近自然、亲近土地。只有积满10个点币,才能在开心农场承租一块农田,还要先去心愿学堂学习种植,获得农夫上岗证,种植期间要做好记录。收获的成果可与家人分享,也可师生共享。这样创造性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的汗水中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师“跑得更快”
还记得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世界正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这启示我们,在数字化时代,谁能够适应时代潮流,谁就将占领发展的制高点。
几年前,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推出了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项目,蔷薇小学是项目试验学校中唯一一所小学。在项目引领下,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性研究。通过深入解读学科文本,合理创建数字化资源库,发挥数字化工具效能,探索实践“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以三年级学生为试验主体,定期开展由全校教师参与的,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信息等6门学科的试验探究。
学校以教研团队为核心,每学期围绕10个课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资源建设,在开发语文、数学、英语的课中资源的同时,设计了满足不同学生学力需求的个性化作业资源库。英语学科又进一步创生了个性化英语阅读电子教材文本,在纵向上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10册阅读材料。目前,基于游戏学习的网络版作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在进行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了学科专业和技术能力的多维训练,学生收获了多元的学习方式,体验着“老师就在身边”的便捷。
依托校园网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摒弃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改变了教研的生成方式。我们还注重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分别以主场或互动学校身份组织了多场网络教研,在远程互动中生成思维碰撞和多维反思。
信息技术还改变了考试评价方式,教师们推出了集知识和趣味、基础和提高、必需和选择、师生互动对话和人机交互、自评与师评相结合的考查活动,让考试变得既轻松又不乏挑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
从2008年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到今天数字化校园的创建,蔷薇小学每年都有多个数字化课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在全国信息技术比赛中获奖。我们的实践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电教馆、闵行区***府、区教育局以及专家的好评。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下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有质的发展。
那一天,弗里德曼临别时问我:“你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吗?”
我想了想,说道:“我只是中国教育庞大队伍中的一员,不敢对国家教育夸口。但从一所薄弱的小学校到今天被社会、家长、学生认同,我和我的团队一路走来,看着蔷薇的变化与成长,这使我对蔷薇充满了信心。我也相信,很多校长都像我一样在尽心尽力办教育,大家都对中国教育充满了信心。”
这是肺腑之言。我在蔷薇做了12年校长,坚守着蔷薇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做着很多人看来很普通的事情。但我们坚信,这样的坚守是有价值的。
蔷薇只是上海众多学校中普通的一所,做的是每所学校都在做的事。而所有学校的叠加,勾勒了上海基础教育的蓝***。托马斯・弗里德曼等人在蔷薇只有短暂的半天停留,我想,他只是在小而又朴实的蔷薇校园里,找到了与他思想共鸣之处。他的发现固然让我们欣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平心静气地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使蔷薇的每一位师生在这里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作者系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校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蔷薇小学:秘密之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