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绿油油的菜地、鱼塘中几只水鸭欢快地相互追逐着、猪圈里刚出生一个月的小猪仔嗷嗷叫着……这里是位于金湾区三灶镇榄坑村的一个小农庄,农庄里有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在地里辛勤劳作着。
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你可能很难相信,他竟是一位北大毕业生、人大的在读硕士,曾经还有金融机构向他提供过高薪岗位。他就是邹子龙,珠海绿手指农庄的创始人。一个天子骄子,为何放着轻松、高收入的工作不做,而要在珠海的一个小村庄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呢?
北大毕业,他选择了种菜
珠海金湾区三灶镇榄坑村后山,平缓的坡地上开辟的菜地里种着苦麦菜、香麦菜、四季蒜等各类蔬菜,邹子龙正与几名农民一起蹲在菜地里割油麦菜。黝黑的皮肤,随意的穿着,除了一张知性的年轻脸孔,他与土生土长的农民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2010年冬天,邹子龙即将从北京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北大的牌子加上优异的成绩,很快就有金融机构向他抛出橄榄枝,而且待遇丰厚。然而,此时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说服在人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读书,并已被一家电视台录取的女友陈羿好一起跑到珠海承包了一座山头,创建了名为“绿手指份额”的农庄,开始了菜农生涯。
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决定,双方父母十万个不愿意,但碍于孩子们的恳求,大人们还是拿出了30万元钱让他们投资。双方父母原以为当这对自小成长在城市的小年轻人见识了种地的艰辛后,自然会回到城市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干着,谁知邹子龙和陈奕好在珠海的农村里一待就是两年多。
邹子龙说,其实父母是最可爱的,尽管一开始都反对他们的想法,但是没钱的时候还是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支持他。现在父母见到他们,每次都会控制不住地掉眼泪。
谈起选择种菜的初衷,邹子龙说:“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不理想,很多人对食品安全有顾虑,我希望能通过实践闯出一条路,给菜农们做出一个成熟的农业经营模式,然后推广开来。”所以,邹子龙在菜园里采用最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种养殖,坚守“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不用激素”的底线,他指着菜地上黑色表层土说:“烂菜叶拿来喂禽畜,这些猪粪、牛粪、鸡鸭鹅粪用来堆肥种菜,我们这里利用生态循环实现农牧业平衡发展。”
而之所以把创业的地方选在珠海,则因为“珠海的定位是生态文明,又是特区,与自己要从事的绿色农业相吻合,”邹子龙说,而且他认为珠海是个移民城市,消费者的素质比较高,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011年,邹子龙正式从北大毕业,因成绩优秀,他被保送读研,目前正在人民大学学习农业推广专业,一边创业种菜,一边深造。后来,在人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的女孩钟倩琳,得知了邹子龙的创业想法后,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毫不犹豫地带着资金入股。如今,邹子龙和女友及钟倩琳成了农场的三名管理者。
买菜还需预付费
与一般的农民不同,邹子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采用了全新的“CSA”(即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来运营农场,尝试在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按照他的话说,他们是希望跟顾客建立一种伙伴和朋友的关系。
按照他们的设想,消费者要购买农场的蔬菜,最少要提前预付一个季度的买菜费用,然后农场每周为顾客送两次菜,一次6斤左右,一个季度总费用1240元,上门送菜还要另收路费6元钱,全年订购的价格则依据菜的大小份不同分别是4000元或者5700元。
在配送的期间,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邹子龙解释说:“比如消费者预订了一个季度的菜,但这个季度如果遭遇台风等不可抗力造成蔬菜损毁,农场可不用退钱,这样一来,生产者降低了风险,而消费者多数更注重的是能获得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目前,农场种植的蔬菜品种超过20个,还饲养有猪、牛、鸡、鸭,牲畜产生的粪便则被用于施肥,“整个农场都是纯天然的”,而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最初,邹子龙的农场只有10个家庭客户,且都是他们的亲戚和朋友,而现在农场的客户群已经发展到了300多个家庭。由于农场的蔬菜供不应求,目前只能满足其中90多个家庭,剩下的还要排队等候绿手指份额农园的宅配计划。
艰难困苦让他们的意志更坚定
实践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邹子龙和他的两个搭档在创业中也遇见了不少难题。
有些客户就担心邹之龙他们种的是不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担心他们会不会背地里偷偷用农药等。由于请专业的检测机构费用非常高,为了打消客户的疑虑邹之龙只好请每一位在农场订货的消费者务必找时间到农场实地抽检,“我们现在选客户有一个标准,就是你必须来农场实地检查后,我们才给你配送蔬菜”。
由于没有太多的钱雇人,在蔬菜的配送工作上他们经常显得抓襟见肘。人手不够,几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经常要亲自分装蔬菜,每次要进行到夜里一两点才结束,但即便这样辛苦分装好的蔬菜也未必一定能让所有消费者满意。由于没有冷藏车,他们的蔬菜经常会因为天气的影响蔫掉,尽管钟倩琳每次都会在配送之前耐心检查一遍,依然避免不了被退菜的状况。蔬菜质量不稳定,也让他们流失了不少客户。
资金短缺,菜品会受到影响,有时甚至连工人都招不到。志愿者、实习生流动性大,甚至当地的农民也不愿意来农场工作。邹子龙说,当地人宁愿做城里1000多块钱的看门活,也不愿意拿2000多块钱的工资做农活,因为确实很累很辛苦。
2012年7月份,一场台风袭来,邹子龙农场里一半以上的蔬菜、家禽被淹,农园的鸡圈、牛圈全都塌了。由于无法给消费者正常配送,工人们纷纷选择离开,一时间,三个年轻人的农场陷入了瘫痪。
但是困难并没有让三个年轻人屈服,台风过后,他们在另一个村子租下了300亩山地。山地已被抛荒多年,而且位于山顶,通往山顶的道路因为鲜有人走早已变得崎岖不平。但就是这样一块贫瘠、不容易耕作的土地成了他们翻盘的唯一机会。因为这块地环境***,而且是一块生地,不存在人为污染残留的问题。
租下新农场,购买了必要的农具后,三个人没有多余的钱改善农场的其他设施,山上用于工作跟生活的铁皮屋都是靠三个人自己搭建修整起来的。铁皮屋不通电,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也经常莫名其妙地就停掉。他们每天只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要照看菜地,还要自己烧柴做饭。单调又辛苦的工作,让一些兴致满满来到农场的志愿者很快就感到乏味厌倦,来来往往,走了一拨又一拨,但是邹子龙、陈奕好、钟倩琳却始终在坚持。
事业刚起步,前路仍艰辛
今年以来,邹子龙三人的创业事迹和新型农业模式也逐渐引起了当地***府的重视。不久前,珠海市委书记李嘉亲临农场,会见了这三名高学历菜农,称他们的农场是“一粒好种子,必须好好培育”,鼓励他们在珠海市、区、镇各级的扶持下努力把事业做大做强。
最近,农场所在地的三灶镇出资帮助农场平整了道路,解决了农场位于山头交通不便的问题;当地农技部门也找来一个施工队,免费帮农场建造沼气池;金湾有关部门还带着台湾的农业专家来到农场,提供技术支援。
农场看似渐入轨道,经营也有了起色。不过邹子龙承认,由于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太大、台风的破坏以及蔬菜的价格较低,目前农场还在亏本。“毕竟我们的农场和经营模式都属于新鲜事物,把价格做高不利于推广,也许有不少人会以为这是奢侈品,其实我们的模式是希望中产阶级都能负担得起”。
另一方面,土地问题始终是邹子龙的农场发展过程中迈不过去的一个坎。现在农场面积有300亩,这些土地是邹子龙以每年三万元的租金租来的,租期三年,再过两年,使用权就会被收回。绿手指的下一个落脚点会在哪里,邹子龙也说不清楚。邹子龙说,现在的土地越来越紧缺,他们这些不掌握社会资源的年轻人想要获得土地使用权更是难上加难。虽然,近期珠海市***府决定在新建的台创园拿出200亩地支持他们的创业,但是这200亩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确定下来,租金又是多少,使用年限又有多长,目前仍没有定数,邹子龙的心始终悬着。
显然,不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对于邹子龙经营的有机农场来说,意味着基本设施根本不敢投入。邹子龙说,由于操作成本较高,他们无法投入大棚、机械化、自动喷灌等生产设施。当地农技站的一名专家也表示,三名大学生现在采用的经营模式,需要规模效应,必须有足够的种植面积供应多个家庭才能盈利。
不过,即使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邹子龙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因为激情而开始因现实困难而结束,他们相信只要踮起脚尖就会更加靠近太阳,只要坚持下去明天就会更好。在三个年轻人的心里,关于绿色农业的梦想还在生根发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邹子龙:为了心中的绿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