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回顾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炫富”之象
以网络炫富“扬名”较早且较有影响力的恐怕是“易烨卿”了。此女在天涯社区大肆宣讲自己所谓“日挥千金”的上流社会生活,毫无顾忌的发表鄙视农民工和其他物质条件相对低下的社会阶层民众。结果是,众多网友对其围追堵截,并且被网名为“北纬”的网友反击得落花流水。
随后,“雅阁女”、“烧钱男”相继出现。所谓“雅阁女”,就是叫嚣着“月入3000元以下都是下等人”,每天只开本田雅阁上班的“优雅白领”。而所谓“烧钱男”就是一个在博客上炫耀奢侈生活、鄙视穷人,在网上发表一张用大把钞票点烟的***片,继而遭到网友炮轰的上海男青年。
一股“网络炫富风”就此热闹展开。他们斗的就是“富”,这富不是实际的富,而是“嘴里的富”、“PS来的富”,他们比的就是夸张,看谁的语言和动作更加夸张,谁更加极端,谁的关注度就越高。由“易烨卿”到“雅阁女”和“烧钱男”,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炫富”、“飚富”,鄙视穷人。
在现实社会中,炫富行为更是比比皆是:某富豪一个人买下4辆宾利车;成都一拥有千万身家的建筑老板,花三万元买来黑白两匹骏马,每天上下班都骑一匹骏马招摇过市,而他的豪华奔驰,则随后“侍驾”;媒体上充斥着“新贵公寓”、“富人聚集区”、“××楼盘,白领贵族的集聚地”、“国际名流府邸”等炫富广告用语;有些年轻人则用各种各样的炫目Logo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LV的包,Tod's的鞋,PRADA的裙装,TIFFANY的项链等等。
另一些新富阶层则以另一种行为折射出相同的炫富思路。这些新富阶层随处可见,他们虽然不是公开炫耀财富,但同样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傲慢和对低收入人群的偏见。他们可能在公共场合大声炫耀自己是知名企业的重要员工、佩戴大公司胸卡,故意用外文对话,无论是咖啡厅、餐馆、健身房、写字楼门口~只要是适合白领“身份”的地方总会碰见这么一批人,恨不得将自己的工作单位写在脸上才算罢休。
“炫”富之谜
翻看一部中国5000年历史,炫富之风早已有之。西晋王恺与石崇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四十里的路面用绸缎作帷幕,石崇就把五十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石崇甚至使出了绝招:宴请客人常令美人劝酒,如果客人不能喝得酩酊大醉,那就是美人的责任,必推出黄门一斩而后快。
从古到今,富人们的斗富、炫富,虽然极尽夸张之能事,毕竟影响有限,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炫富行为经网络的传播放大,意义就不一样了。举例来说,倒退二十年,确实有所谓“大款”当街相互燃烧抛撒纸币“拼富”,但当时人们只是耳闻而绝少有人目睹,于是大多付之一笑;如今,燃烧百元纸币点烟的***片、蹩脚的天生富贵的言论就在我们面前并且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无限传播,原本是瞬间的厌恶感就这样被传播感染、无限扩大了。
归结起来,网络“民情”总是表现为一种略显偏执的“保守”,对所有“异类”很容易表达出近乎诅咒的情绪,所以网络成为各种狭隘情绪的聚集地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与上网状态的孤独性,一个日常生活中很平和的人也可能倾向于表达某些极端情绪,而那些实际上很极端的人,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粉丝拥趸。
所以说,网络的虚拟空间提供了一个炫富平台。其实我们无需追问“烧钱男”究竟算不算富人,“雅阁女”宣称“月薪3000以下者为下等人”其目的何在,更加不必去追问“易烨卿”究竟算不算上流社会人士。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的炫富行为中,究竟隐含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
很多人的看法是:“这些人精神上比较空虚,严重需要刺激大众以获得自我的价值认同。他们是被偷窥狂,是一种病态。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绝对不会那么详细地展示、炫耀自己的生活,但是网络给他们一个契机,说白了是一种精神上的裸奔。”
而某作家认为这不是病态,而是鲜活的人性。作为一个超级“博主”,她的博客有大量的粉丝,这使她一直很关注网络上新鲜的、热闹的事件。在她的眼里,网络上的炫富行为,“带有行为艺术的意味,也许是为了吸引眼球”。
同时,“炫富”、“斗富”的行为“那都是全人类共有的,人类对财富、物质具有本能的向往,所以,炫富的行为永远都存在。”
尤其是在物质化的目前,一部分人虽然已经摆脱了财富上的贫瘠,但是根深蒂固的“暴发户”思想,使他们在为人处事上仍然急于炫耀,根本难以表现出真正的稳重内敛的“贵族”气质。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个“伪高贵者”,一个高贵气质的“自恋者”罢了。
甚至有网友认为象“雅阁女”之流只是借机炒作。毕竟自从芙蓉姐姐凭借其那标志性的“S型”扬名网络后,“自恋”者看来是越来越多了,简直是势不可挡,而且花样也是越来越多,极尽稀奇古怪之能事。有时出于效果考虑,还要牺牲身体,不顾公序良俗,敢于触犯任何道德底线。
炫“富”之外
网络炫富行为,其低俗程度足可以让众多网友声讨之,唾弃之。也可以为网络炫富行为找到多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言诛笔伐过后,大家是否该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培植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首先,对比国外,“烧钱男”等现象折射了中国新富阶层与西方富人在财富观上的差异。我们看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夫妇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超过300亿美元的财富,几乎是其财富的60%,这使他成为全球最慷慨的人。盖茨还表示,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同样,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捐出其440亿美元财产中的85%,约370亿美元作慈善用途,创美国有史以来个人慈善捐款额之最。
而中国富人数量之多和他们在回报社会的举动上的寥寥形成鲜明反差。就像李文在《我和李敖一起骂》之《我要投诉》中语锋尖锐地指出的:中国新富阶层是蒙着“遮羞布”的“伪贵族”,“他们的钱来得太快了。美国、欧洲也有暴发户,但他们懂得回馈社会。现在许多富人是暴发户,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他们少了回报社会,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理念,多了“财大气粗”式的傲慢和偏见。
诚然,热爱物质生活是没有错的,一个人怎么用他自己的钱,怎样“财大气粗”,无须公众批准及道德验证。也没有人会强迫一个富人如何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可怕的是拥有财富的人自然而然认为他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地位”高人一等。富人在夜店高额消费时有没有想到:“我一个晚上在这里的消费抵得上棒棒们一个月的收入时,我感觉很不安。”
想到与否就是区别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提倡要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财富差异不一定就会产生阶层矛盾与心理创伤,但是,如果富豪总是带着“原罪”,如果新富阶层都以财富作为傲慢与偏见的资本,那么,就把人与社会追求物质的正当行为变成了教养流失的过程。
这又何止是教养的问题。就像某学者所说,我们太过关注的是财富积累的神话,而较少触及关于财富文化、财富伦理以及财富责任这样的话题。偏执一端的后果是,神话造出来了,文化消弭了,伦理湮灭了,责任失落了。
而人类光有财富神话是不够的。来者犹可追;尚且,如何培植一种新型财富观,提升财富品质,答案其实很简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炫富风潮缘何风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