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土耳其中部平原的一座土丘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村落遗址。这个地方名叫恰塔勒胡由克,占地达10.5万平方米,在公元前7000年曾一度繁荣,聚居着数千居民。奇怪的是,村里没有一条街道,人们以老墙为地基,把一幢建筑建在另一幢建筑的顶上,研究人员最终发掘出层层叠叠共18个建筑层。居民以屋顶为街,往来行走,从屋顶上顺着楼梯爬下来,进入室内。屋内到处是绘画与雕塑――主要有牛、鹿、豹、鹰等飞禽走兽,还有人物形象。
在恰塔勒胡由克的一个谷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尊高16.5厘米的陶土雕像――端坐在豹子身上的女性。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母亲女神,还有人认为这是母权制的表现。因此许多女神朝拜者爬山涉水来到恰塔勒胡由克,他们对女神祈祷,冥冥中感受来自女神的无边法力。
难道正如人们认为的那样,这里真的是母系权利的堡垒?包括笔者在内的研究人员重新开始发掘,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男人与女人的生活相差无几,在不同历史时期里,男性或女性可能在某些方面行使着更大的权力。
对于恰塔勒胡由克的男女相对地位这一问题,在我们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中,有一部分涉及食物。如果当时男女两性在生活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某一性别占据着支配地位,那么他们的食物会有差异,大权在握的一性往往更容易享用某些食物,比如享用肉类。然而,我们对村内居民的遗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时的男人和女人在饮食上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还发现,人们的肋骨内多含有碳成分的黑色沉积物。由于这里的住房面积狭小,通风条件极差,生火时室内总是烟雾弥漫。居民进出房屋,需要通过屋顶上的入口,而这些入口恰好也是烟雾散发口。因此人们常常把烟灰吸入肺部。然而,男性和女性的肋骨内都沉积着烟灰,这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并不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男性经常在外,女性在家。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男女地位的问题,我们还通过考察当地的一种习俗来予以解决。在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埋葬着一些无头遗骸。在下葬时,这些遗骸的头颅都完好无缺,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又重新掘开坟墓,用刀子把死者头颅割下来。然后,这些头颅被保存起来,以供举行仪式之用。实际上,在土耳其和近东早期农耕民族更为广泛的传统中,这类习俗也是一个组成部分。在杰里科等地,人们还给这些死者头颅涂上灰泥,以重现他们在世时的面部容貌。这些头颅似乎来自名声特别显赫者的遗体,或许这些名人的确是一个家族或世系的“头”。我们发现,在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人物头颅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这表明,一个世系或家族的延续,既可以通过母系也可以通过父系来实现。
我们还对恰塔勒胡由克的众多墓葬进行了详细考察,以此确定是否男性都始终埋葬在房屋的某一部位,而女性则埋葬在另一部位;是否男性以左侧朝下的姿势埋葬,而女性则以右侧朝下的姿势埋葬;是否男性墓中拥有某些随葬器物,而女性墓中则拥有另一些随葬器物。但结果未发现任何显著特点。这表明,在分配人们的社会角色时,男女性别的不同并没有影响。
到目前为止,在恰塔勒胡由克遗址,我们无法找到证据来表明父权或母权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在符号表达方面和艺术领域,我们却看到了不同。从总体上看,在恰塔勒胡由克发现的许多艺术品都趋向于男性,如其中的壁画大都跟野兽有关,描绘了雄性动物,男性人物常常身披豹皮进行捕猎。许多挂在墙上的动物头颅,也基本上是公牛和公羊。
那么,怎样解释端坐在豹子身上的女人雕像呢?雕像是在谷仓里发现的,和不久前考古学家在恰塔勒胡由克发现的另一尊女性雕像一样,这尊雕像背上嵌有一粒野生种子,这两尊雕像很自然地把女性同植物联系起来。在为数不多的有女性形象的几幅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就是女性栽种和采集植物。
这两尊女性雕像均出自恰塔勒胡由克遗址18层的较上层,这说明农业的问世以及女性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而只有待今后对遗址的较上各层进行进一步发掘后,我们才能看见“女强人”这一形象出现的故事如何延续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土耳其恰塔勒胡由克:男女地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