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这次会议上,小娅副部长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对基础教育领域贯彻实施《纲要》提出了系统的思路和意见;顾会长在开幕词中对《纲要》的基本精神做了很系统的论述;各位副会长也从不同角度对学习问题谈了很多好的想法。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室的专家就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报告,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纲要》制定和实施的宏观背景。这些都为我们理解《纲要》精神、更好地开展学会工作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下面,我围绕学习、贯彻《纲要》谈三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纲要》的历史地位
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并继续修改完善的《纲要》不是一般的教育工作文件,不是***关于教育工作的意见,而是***和国家最高层对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各级***、***府、教育系统、全社会要共同贯彻执行的教育大***方针。
《纲要》是新世纪以来***和国家制定的第一个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而且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它的精神实质。改革开放后,由中共中央、***制定的重大教育决策文件里,这个《纲要》是第4个。中共中央和***每次做出的重大教育决策都是针对一定历史背景下教育的全局性问题提出的。1985年中共中央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我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国家首先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做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在国家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此纲要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在国际上出现知识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国家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形势下提出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做重大决策时,经济、科技、教育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几乎同时在这三方面做出重大决策,可见,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组成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每次制定教育重大决策时,都是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讨论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纲要》时,我们要把握现在国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延东同志前一段在***直属高校***书记和校长会上讲《纲要》时,也提到了阶段性特征。把握《纲要》制定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制定教育决策的背景、它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精神实质是个很重要的前提。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阶段f生特征谈点个人的认识。 第一,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很多种提法,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期、后危机时代、新的历史起点等,这都是在中央文件中能够找到依据的提法。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室的专家所谈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调整,这就是一个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连续30年年经济增长在9%~10%,这个在国际上几乎是没有的。但是,这30年间,它的发展方式处于不断转变中。我国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又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实际上宣告了自改革开始以来实施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头了,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展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十四大提出,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都离不开教育。这种历史性转变把教育提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
社会发展阶段特征还要考虑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治发展格局和国际竞争格局。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所以要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在国际竞争格局当中。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就要应对新的国际竞争格局,要考虑为新的国际竞争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前,我国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还不能适应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我国现在人才总量增长很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已经有八千多万,我国大学生总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是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却很少。美国麦肯锡公司曾发表报告称,中国虽有60万工科大学生(美国为7万人),但真正能够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不到10%,真正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是很少的。也就是说,从国际竞争来讲,我国的人才竞争力是不够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经济竞争力提升较明显,而人力资源竞争力却一直排在后面。所以,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教育必须考虑能够为国际竞争提供什么样的人才。
另外,当前中国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生存型社会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当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有限的。进入发展型社会以后,教育是人类发展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必然会增长,而且对教育的需求会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上学,而是要上好学,另外对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个阶段对教育提出了很多过去所没有的需求,我们怎样来应对这个需求呢?我们常常讲,为什么教育发展这么快,规模这么大,我们的校舍建得这么多,条件也比过去好很多,但是社会上对教育的批评比过去更多,对教育的不满程度反而更高。我想,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变化。因此,教育必须面对这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的教育需求。
第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即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职业教育大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亦即量的扩张已初步解决了,现在最主要是要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我把这种转变称之为从“供给约束型”发展转变为“需求导向型”发展,即不能仅仅依靠增加供给总量,而更要改变和丰富供给方式,满足新的教育需求。
第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这个阶段性特征就是从新旧体制转轨进入制度创新阶段。或者说,在前期改革革除了表层的、显性的弊端之后,现在要解决的是深层次、难度更大的问题,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制度是个深层次问题,因为破除旧体制,如果没有新制度建设,新体制是完善不起来的。而新的制度建设不是一天完成的,是要不断变革、改进和积累的。特别是旧的利益格局调
整后,正在面临着新的利益格局。在这种新的利益格局下要深化改革,会牵动一些既得利益者,而现在牵动的既得利益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强势群体,或者是前期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要动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比过去会更难。所以现在改革的难度会更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有胆识,而且需要有智慧。
《纲要》就是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这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我们要认真领会其精神,认清它的历史地位。
二、紧密联系学会工作实际。学习、贯彻《纲要》
《纲要》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学习和贯彻实施中,要紧密联系教育工作特别是学会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务求深入。
一是要把握《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举措。我们要对《纲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不仅要理解其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它所包含的精神实质,要联系实际问题。《纲要》这次提出的问题背后联系着很多***策性的问题和举措。比如教育公平,在现阶段究竟如何去实现教育公平?这里面包含着很多问题: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什么?***府在实现教育公平中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建立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完善公共教育制度?等等。又如,我们现在要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即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公平的教育,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高质量的教育。这是近几年来大家经过讨论形成的一个共识。但是,什么叫适合学生的教育,怎样去建立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其中包含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不从模式和体制上去分析,是很难体现因材施教的。因为如果给学生的通道是单一的,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是不可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人才培养体制,从体制上人手去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要为人人成才开辟通道,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去选择,而且这个道路是多通道互通的,是自己选择的,也是可以多次选择的;二是给有特殊才华的人以特殊的快车道,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国家要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人,制度上不开通的话,这个是很难实现的。 二是要抓住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基础教育中的老大难“择校”问题、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很难,但是我们要把问题搞清楚,我们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先在局部范围内采取措施。这里我们要明白一点,即使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是合理的,它也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它是有条件的,但是我们要明白现在能做什么,我们要一步一步向前走。也就是说,制度设计和实现的策略应该配套,我们要创造条件去逐步实现。在研究问题时,我们要把长远和眼前很多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三、以《纲要》为指针,来改进和提升学会工作
今年学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贯彻落实《纲要》,实际上整个教育系统的中心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纲要》。学会在贯彻落实《纲要》时,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纲要》正式以后,学会要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研讨会、学习会等形式广泛组织学会系统认真、深入地学习。二是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学会人员调查研究,争取参与《纲要》实施方案和更多标准的制定。这方面,我们要真正深入第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并且发挥学会专业力量的优势,对某些重点专题进行系统研究,为贯彻实施《纲要》提供咨询建议。三是中国教育学会要紧紧围绕《纲要》来制定“十二五”的科研课题,动员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相结合,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以基层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推动《纲要》的深入贯彻实施。四是提高教育学会试验区工作水平,要按照《纲要》所提出的十个改革试点项目来制定新的试验方案,特别要做好区域和学校的改革试验,使之成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的一支力量和重要补充。五是学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各分会、各省市的机构要形成合力,在贯彻实施《纲要》中发挥学会的优势,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文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删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认清形势 把握重点贯彻落实《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