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它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和祭祖等活动,以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边念边舞为形式,表演有单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福建畲族传统的丧礼时常伴有舞蹈,并且舞蹈多姿多彩,仅为死者设坛作法、超度亡灵的法师就会跳十多种舞蹈,雷诀舞也就是畲族丧礼舞蹈的其中一种。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福建省顺昌县的畲族小山村曾两次看过一个畲族男老者为死者设坛作法,超度亡灵时表演的“手指诀”(据顺昌县畲族当地老者介绍,畲族有“由来风俗好呼巫,俗借师巫驱鬼祟”的传统,称其为“手指诀”,而且“手指诀”这种丧礼仪式舞蹈就是以“沟通人神”为目的的舞蹈。)其手势、手指变换无穷,手指灵活有力,极具神秘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在福建顺昌畲族民间以至福建其他地区已难得见到“手指舞”这样的传统仪式舞蹈。当年,我两次观赏过的顺昌畲族“手指诀”因表演者已经去世,现在无法考证它的准确名称,据后来找资料核查与流传于福建宁德福安市的畲族雷诀舞手势***极为相似,以下我就用“雷诀舞”来为它命名。
据资料介绍,雷诀舞流传于福建宁德、福安市一带的畲族聚居区,是畲族巫师在设坛作法,超度亡灵时的一种仪式舞蹈。它由畲巫一人表演,表演时间一般为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传说此时正是鬼妖出没的时候,请巫师来作法,为的是保佑亡灵得安宁。表演时,全部动作均由“雷诀”,即巫师手上独特的造型手势组成。根据法术内容及其作用,雷诀共分为四类:
第一,藏身诀。藏身诀由18个手势组成,是作法时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意在于以法术藏匿好本身,属于防卫性质。
第二,打鬼诀。打鬼诀由四个手势组成,即“五雷”“八卦”“八角印”“四眼头蛇”,用于驱邪赶鬼,属于进攻性手势。每做必先摆好手势,然后退后一步,再向前进步用手诀对鬼打去。
第三,吊楼诀。吊楼诀有两个手势,称为“天吊”“地吊”,意为奏报天界、地界、神灵、菩萨。
第四,罗房诀。罗房诀分为二个手势,即“悬岩”“吊祭”,主要用于进房为病人治病消灾。
雷诀舞以丰富独特的手势,模拟观音、哪吒、圣母、天母娘娘、鲁班等畲民崇拜的神灵,以及一些动物形象,如虎、龟、蛇、鹤等,造型生动,很有感染力。舞师抓住模拟对象的主要特点,以凝炼而富于变化的手法塑造了独特、典型的形象。据福安市社口乡南山村畲巫钟伏成讲解,手诀中的“观音”,背后两指为耸立的普陀山,中指为观音佛,左右两拇指为童男童女,形象地把观音坐莲台的情景烘托而出。又如“鲁班”,两边拇指与小指交叉的三角形是马架,中指乃是曲尺,“哪吒”两边两个火轮,中间三指代表三太子,“通天圣母”三个竖指为三奶娘,卫护着中间的王母娘娘,左右两边各立着王、杨二将,各种人物造型手法简洁,主题鲜明。而表现动物时,则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如“下山龟”四腿爬动,脑袋时伸时缩,张着血盆大口,酷似饿虎扑面而来,“上山鹤”独指朝天,亭亭玉立,充分勾划出丹顶鹤高洁傲然的形象。
表演藏身诀时伴以巫歌,由巫师自吟自演。巫歌曲调简短,唱词基本已固定,只有部分小节改唱诀名,其余三类手诀表演时无歌,也无伴奏。
雷诀舞中唱的藏身诀系商调式,以哆梭、哆累、梭多累为主要音乐元素,旋律平稳抒缓,肃穆神秘,可反复套唱多段歌词,交换唱词时,根据表演者的动作而更换。
其表演极具程式化。比如雷诀舞中的第一类藏身诀就是由38组成,它们分别为:祖师本师、真武、仙师二郎、山九郎、茅山三郎、晶阳师立、龙树、泗洲、普魇、观音、通天圣母、王班、饿虎、毒丘、蜈蚣、毒蛇、上山龟、下山龟、哪吒、鲁班、四大天王、五门禁生、玄坛元帅、上山鹤、昆庐宝塔、上山箭、下山箭、明弓、暗弩、刀山、剑树、飞刀、飞剑、铜锁、铁锁、阳锁、阴锁、转轮锁;第二类打鬼诀由四个手势组成,它们分别是:五雷、八卦、四眼头蛇、八角印;第三类吊楼诀由两个手势组成,分别为天吊、地吊;第四类罗房诀也只由两个手势组成,依次为吊祭、悬岩。
出身于畲舞世家的钟伏成还介绍,雷诀舞是从巫舞表演中分离其手势动作,并逐步汇集演变而成的。
福建畲族民间传统舞蹈雷诀舞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表现了对亲人的追思和对死者亡灵的告慰,以及驱除邪气来保家平安、祷祈子孙福泽。畲族民间的丧礼舞虽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的内容,但从表演者的舞蹈动作手势和情绪、表情来看,却反映和表现了畲族人强悍、质朴的特征,及战胜邪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我们设法抢救、发掘雷诀舞的同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作群众能共同参与、又可在畲族村推广的舞蹈。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二者要兼顾,不能偏废。
作者_杨玉珠
Author_Yang Yuzhu
单位_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福建畲族民间传统舞蹈:雷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