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变革,传统农业的发展表现出信息获取能力差、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来促进农业的升级发展。以互联网思维来升级传统农业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效率,克服传统农业带来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流通模式;发展趋势
中***分类号:F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2015年3月5日,***在***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据《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互联网+农业”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背景
1.“互联网+农业”的定义
互联网+农业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升级。它将农业从生产到销售之间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以农村商贸、物流等体系,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释放更多农产品价值。
2.农村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互联网环境也不断改善。据2014年***数据[2]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为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截至12月,我国农村网民总数为1.78亿,占比27.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
二、传统农业产品流通模式的问题
同国外相比,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终端规模小(即农户生产商与零售),中间流通环节复杂,流通效率低下,农户地位不高等问题。
1.农产品流通流通链复杂,流通效率低下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比较复杂,成本高,损耗严重,主要流通模式分为五级结构:“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产品具有很强的产品属性,若流通模式与之不协调,除了出现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出现很高的农产品腐损率。
2.农产品生产者议价权受限
从流通主体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农户,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约在10%,而美日国家却高达90-99%。相较而言,个体农户规模小、分散性大,信息获取能力差,在谈判地位上只能被动接受批发商或零售商给出的价格。
3.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体系跟不上市场发展
我国大部分批发市场还没有信息服务,连锁经营、订单农业等新型的流通方式发展滞后。拥有电子屏幕、网络信息系统的批发市场占比不到35%,超市销售占比不足10%[3]。
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剧了消费需求与落后的服务设施体系的矛盾,体现出农产品特殊属性与工业化流通体系之间的不协调。
三、互联网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改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时代,带来新基础设施、新要素、新组织的分工建立,为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其中主要形式为电子商务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崛起,在流通主体、组织方式、上下游影响等方面都呈现了积极的创新与变化。
1.各类生产者直接对接电子商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与合作社离开传统集市,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农副产品,大大提高了议价能力,扩展了市场范围。如衢江区周家乡的“土地哥农家店”,借助淘宝平台,30天就能销售出900多件农副产品。
2.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走线上销售路线
传统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往往掌握着农产品链上商最丰富的资源,他们具有高度的市场敏锐度,一旦与电子商务进行对接,将产生巨大的效益。例如拥有140家门店、1000多个供应商的民润超市批发商们,其果菜等大部分货品由中农网网上平台撮合、配送;去年一年,通过中农网达成的交易额超过5亿元。部分批发商甚至搬出市场,专营网销。
3.消费者“反客为主”成主导
在移动、社交等网络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和迅速传播下,消费者能够更快的获得更多的信息,打破之前接收信息的孤立局限性,与生产者达到信息同步化,从被动消费到积极参与,在产销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未来“互联网订单”奠定基础。,
四、“互联网+农业”的意义
1.简化生产链,降低流通成本
在互联网造成的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农户生产者与消费者可充分共享信息,缩短产销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中间成本。据阿里研究院调查表明,***销售流通效率比实体店高4倍左右。若能在农业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可节约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
2.让农民“做主”,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提供的大平台下,农户从生产者转型为卖家,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在交易地位上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较高的议价权提高收入的同时,农户也更好的了解了社会需求变化。部分农户虽未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但也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了成本,获得更高效益。
3.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促进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了现代化农业的服务体系,在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创立特色项目,形成了一批成熟的农产品电子运营商,在分销、质检、物流等环节上强化了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提升。
4.提高农民素质,创造新价值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平台,部分农农民的网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新农人可以打造出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和人格化的新型互联网品牌。
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网络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农业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的信息闭塞性、产业链复杂性等问题。农产品从生产到售出,全程透明化,通过物联网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农户能够精准掌握市场需求,避免产生滞销、缺货现象,大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收益。
同时,互联网农业为传统农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使其充分发挥互动性,提高生产销售效率。农业市场是非常广阔而分散的,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就等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经济日报,2015-7-05(005).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北京:互联网天地,2014.
[3]罗锦莉.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J].广州金融科技时代,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