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农民巧种“星期豆芽菜”致富
每天一大早,开化县城关镇上溪村村民陈立就去地里采摘了1.5平方米的豆芽菜,拿到菜市场脱手后净赚45元。这样的收入,他几乎天天都有。陈立刚因在9平方米的菜地上种植“星期豆芽菜”,不仅年获纯利万余元,还成了当地的新闻人物。
上溪村地处县城城郊,蔬菜生产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1999年,陈立刚搭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立刚发现市场上新鲜的豆芽菜十分俏销。他找来有关技术资料,从豆芽菜生长期为一个星期中“嗅”出了商机。于是,他把9平方米菜地平分成6块,每天种一块、采一块,一个星期轮一次,天天都有新鲜豆芽菜上市。
“现在种菜也要讲究科学技术,如果还是按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挣不到钱的!”陈立刚说。冬天气温低,豆芽菜长得慢。陈立刚就把电热丝埋在泥土下给大棚升温。豆芽菜睡上了“电热毯”,出得既快又好。由于管理科学,陈立刚的豆芽菜单产比其他菜农高出20%。
据陈立刚介绍,每平方米菜地一茬可产豆芽菜25公斤,剔除成本后可净赚30元。这9平方米的菜地一年要种40多茬豆芽菜,获纯利达1万多元。他喜滋滋地说:“这比种一般的蔬菜效益好多了!”
大豆“炒”出冰箱和彩电
洮珠村青年农民梁东平是率先通过炒大豆贩大豆走上富裕路的人。2000年,梁东平听说兰州有人用机器炒豆,炒出的蚕豆质量好,数量多,又不费力,梁东平毅然带了村里七八个年青人上省城边打工边学习机器炒豆的技术,刚几个月便熟练掌握了技术。
年青的梁东平便联系全村30多户炒豆户集中加工蚕豆,炒出的豆子供不应求,销路也由兰州扩展到宁夏、青海、,岷县大豆的牌子也由此打了出去。一年下来,一个家庭纯收入超万元不成问题,多的一年纯收入两三万元。村民梁广平仅两年时间就获利2万多元。如今,洮珠村60%多的农户炒大豆、贩大豆而在全县出了名。人均纯收入逾8000元,多数人家中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
名片架起致富路
“喂,我马上就来。”十里镇南小路村农民王闯民一边接听着客户打来的电话,一边连忙推上摩托车出了门,赶往县城去给他打电话的人装修楼房。这是王闯民年初发出的200多张名片后收到的第8个订单,他从这些订单中已经赚来了5000多元的收入。
像王闯民一样拥有自己“小名片”的农民被称为“城乡两栖型务工农民”,他们都在家里装了电话,或自己买了手机,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印在名片上,散发到各小区住户的家门口。内容以装修、补漏、疏通下水道最多,城里面的居民都愿意请他们。如今跟王闯民一起干的技术工人就有100多人。许多从土地上***的农民开始选择外出务工这一挣钱门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城镇打工干活,或兴办实业,在农忙时间又回到农村做农活,成为农忙回乡、农闲进城、乡下种田、城里挣钱的“两栖”农民。“一人多业”的“两栖”农民家庭种地、挣钱两不误,他们正凭借着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套种“套”出高效益
以前,农民大都是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一旦农作物跌入“低谷”,就赔了本。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农民创新模式,在引进推广良种的基础上,实行套播套种抵抗市场风险。该镇东阳村土豆种植户李德才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单一种植土豆,亩经济效益顶多在2000元左右。这几年,他在春天种下土豆,在土豆收获前20天套种玉米,刨掉土豆在玉米趟套种一季油菜或芜荽,油菜、芫荽收获后,在高高的玉米田里套上大白菜。这样,一块田就达到了四种四收。今年,他一亩土豆收获2200元,芫荽800元,现在大白菜少说5000斤,按现在市场价格收入1200元不成问题,加上1000多斤玉米。去掉1500多元成本,亩效益在3500元左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致富路上的岷县农民印证了这句俗语。跑运输盖起了小洋楼,炒豆子走进省城,农闲打工年收入万元。如今岷县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劲头越来越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开化农民巧种“星期豆芽菜”致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