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手抄报篇1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学识,但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就如何应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养成,从转变观念助阅读、多种手段来激趣、多种方法来导读、督查激励养习惯等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策略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8
初中阶段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可农村初中生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初中是毕业了,却鲜有学生能够完整读完课标推荐的书目,更不用说形成阅读的习惯了。虽说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或上级部门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但这些活动对很多农村学校来说多是走过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形成阅读习惯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形成习惯是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转变观念助阅读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可利用家访、开家长会等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是有用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从而支持、鼓励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多种手段来激趣
语文教师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力,应扮演好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赏识者等角色。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以激趣。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中浓厚的读书氛围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很强的感染作用。其一,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经常让全班学生读一读。其二,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与城市不同,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书籍少的难题,因为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藏书,学校***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不多,名著多是浓缩版,可读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有书的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两本书到班上漂流阅读。其三,指导学生办好学习园地。可开辟“好书推介”“精彩社会”“秀出我的风采”“经典箴言”“名人读书小故事”等栏目,这除了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的阅读紧扣时代的脉搏外,还为教室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
(二)开展活动来激趣。初中生好动,争胜好强,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1.开展中华美文朗读比赛。2.开展箴言硬笔书法比赛。3.开展走进名著活动。教师进行阅读推荐后,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必答和抢答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成果。4.开展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写字和绘画等能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手抄报比赛,教师提出一些固定栏目,如美文共赏、读书心得、名文摘抄等,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不管是哪一种比赛,对其中的优秀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品最好是种类不同的课外读物。这样既为班级的读书漂流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让学生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以点带面来激趣。虽说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但班中还是会有几个爱好并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的。这些学生往往是班中的佼佼者,语文成绩很好。教师可让这些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以及读书的方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引荐能很快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读书的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读书不已,不断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源头活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最有力的感召!
三、多种方法来导读
现今的中学生好动,自制力差,做事情很多是三分钟热度,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地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文教师必须做足功课,绝不能放任自流。
1.语文课堂要瘦身,腾出时间让学生阅读。说实在的,现在的农村初中生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与教师的上课方法不无关系,如有的教师上一篇课文耗时冗长,像《故乡》《陈涉世家》要花四五个课时,什么内容都讲详细才放心。语文教师应深入、细致、透彻地备课,精简自己的教学,长文短教,去粗存精,大胆取舍,将节省下来的时间让给学生去阅读经典美文。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2.向学生推荐好书。农村初中生的课外读物本来就少,基本上是同学间相互传阅的卡通漫画、娱乐消遣类杂志等,有的学生即使可以去***书馆借阅,他们也不懂如何选择。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篇佳作,推荐过程中应对作品内容、精彩之处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为学生走进书本作必要的铺垫。
3.拓展教材的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由于时代、年龄、阅历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喜欢文学名著,认为文学名著与现实距离太远,看不懂,也没有兴趣。教学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时,应趁热打铁,向学生引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可向学生介绍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五猖会》,领略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趁机向学生发问:生辰纲被劫后杨志的命运如何,其他好汉如鲁智深、林冲等人有什么精彩故事等等,由此激起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了不少名家的作品,不再把阅读文学名著看作是苦差事。
4.落实阅读方法。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凭兴趣,阅读时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读出自己的真性情,能随着书中人物的际遇或哭或笑,真正沉入书中,这样才算读书,也才有收获。(1)浏览泛读法。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文章,可以大致浏览其标题、内容提要等,也可以快速默读,掌握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2)精读批注法。要求学生阅读时扫清文字障碍,弄清文章中心或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一些隽永的写景美文,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并在正文旁边加批注,来帮助理解和记忆。(3)摘抄笔记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将所读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优美句子、精彩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如果是名著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评论等读书笔记。
5.倡导学生买书。告诉学生,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珍藏。教师可以把自己买书的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学会选书。学生有了自己的藏书,一生都有好处。
四、督查激励养习惯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行,初中生往往兴趣不稳定,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诱惑,只有教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可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升为习惯,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1)规定每周阅读的篇数。(2)课前5分钟美文推荐。(3)检查、评价读书笔记。(4)指导学生制定寒暑假读书计划。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农村初中生起点低,底子薄,对于他们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陪伴学生慢慢成长。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走进鲁迅手抄报篇2
项目创意:
1.认识牛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项目名称:说牛
时间范围:5月至6月。
参加人员:七年级12班的学生,语文老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分工协作,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程后,我与同学们商量,用农村孩子最熟悉的牛做话题,上几次综合学习课,大家都很感兴趣。此次活动主题定为“走进牛的世界”。为了上好这课,我们商量的结果是:
在校***书室和微机室查阅牛的相关资料。
观察家中或村里的牛,请教生物老师,走访村里的养牛大户,了解牛的有关知识。
学生组成小组,选择诸如朗读、唱歌、相声、手抄报、写作等活动专题,指定负责人,小组自制活动计划。
起草一份活动时间安排总表和设计方案,张贴于教室前。
待整个活动安排就绪后,我结合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情况,鼓励大家仔细地观察探究,大胆协作创新,学生们深受鼓舞,非常自信。不久,大家参观了附近一个养殖大户的牛场,班委会自发地请生物老师上了一堂关于“牛”的生物课。一周后,我对全班18个小组(每4人一组)做了检查,同学们的各项活动已有了好的开头。姜茜同学从网上***了整整20页的有关牛的信息资料,唐可等4位同学从***书室借了三十多本有关牛的书刊杂志……我们在教室墙角设置了一个“牛的信息世界”的资料摆放处,供大家查阅使用。
到了第二周,一些小组就遇到了问题。譬如蒋泞蔓小组的《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就出现调查难的情况,我立即与以前的一位学生(他现在是某村支部书记)联系,他领着学生们跑了3个养牛大户的养殖场,掌握了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激发大家的探究热情,我进一步给学生充裕时间,并改革评价措施:
每周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让大家进一步学习探究自己选取的专题。
综合评定这次学习的成绩,写入期末考试过程评价栏中,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参与评定。
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向别人求助,可以聘请专题“顾问”。
这个月的最后一周,我们从“赏牛”、“咏牛”、“议牛”、“写牛”四个方面来检阅这次综合学习的成果。
赏牛。有三个小组分别交流了自己观察牛的情况、观察后的感悟。高昊同学谈养牛头头是道,对其采访取得的成功,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咏牛。熊婉婷小组配乐朗读了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惟见归牛浮鼻过”)、鲁迅的《自嘲》(“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古今诗歌,注意了节奏、诗韵,让人体味到诗的意境和魅力。李相位同学一曲《父亲》(“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让大家感动万分。何美琳的8个同学讲了“庖丁解牛、对牛弹琴”等成语故事,使大家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刘洋小组表演的三人相声《看谁更“牛”》,用一系列成语令大家开怀大笑。同学们也对讲故事和相声表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议牛。由“牛”看人。谭佐悟小组朗读了他们的小论文《如何以牛写人》,以《班主任需要牛》、《对牛谈心》等文为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对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张二山小组与李双江小组组织了一次“牛的精神是否过时”的辩论,唇***舌剑,很是精彩。
写牛。交流的题目有说明文《如何养牛》、《牛的全身都是“宝”》;托物言志的散文《牛的礼赞》、《牛》;议论文《牛脾气小议》、《愿做老黄牛》;调查报告《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等。
活动结束后,我把自己尝试设计的“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表”发给每一位学生,由学生、家长定性评价。
【反思】
综合性学习是突破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整个活动过程看,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应该说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个活动过程安排得井然有序,紧紧抓住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对于这次历时一个月的综合性学习,以活动时间安排表和设计方案形式,按先收集信息,再合作探究,最后展示成果的顺序,使整个学习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整个过程安排合理,有条不紊。其中包括诸如相声、辩论、讲故事、朗诵、咏歌、手抄报、写作等学习活动,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尊重鼓励学生,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整个活动的安排都是教师与学生商量讨论进行的,教师表现出了充分的“民主”精神。在学生遇到诸如调查难、办手抄报没有经验等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及时调整课时和评价措施鼓舞学生,真正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尝试了新的过程定性评价措施。除了教师对活动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外,过程定性总评的主体也由过去的老师变成现在的学生、家长、老师;由过去的重结果变成现在的重过程;由过去的重学会变成现在的重会学,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对信息的处理,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剪裁,要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
走进鲁迅手抄报篇3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今,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缺少***阅读能力,缺乏有效阅读方法,且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这些都成了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瓶颈。那么,怎样鼓励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书目选择
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都要阅读,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
(二)方法指导
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来决定,哪些要泛读和略读,哪些要精读和细读。例如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
(三)习惯养成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阅读更需要质疑,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要学会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我们就是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学作品,千万不要让学生成为“两脚书柜”。
二、创设条件,提供书源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特别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书源。
(一)开放学校***书室。要鼓励学生到学校***书馆、社区***书馆借书。***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班级***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如以每生提供二至三本算,每班***书角便有了近百本***书。低、中年级由老师保管,高年级则选聘***书管理员负责***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三)建起个人小书柜。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取得突破,还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要建议家长为孩子的卧室配备小书柜,让孩子把课外书籍归类摆放在书柜中,并保证每学期给孩子增加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学生有了自己的书柜,课外阅读才了有保证,有了底气。
三、精彩展示,激发兴趣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课上除了老师推荐一些书目外,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在读书籍,或畅所欲言进行阅读心得交流,让他们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组织课前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并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举办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手抄报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通过评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读书笔记也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或配上自己喜欢的***画等。
(五)开展表彰活动。教师可定期评选班级“经典诵读大王”“阅读小明星”等活动,不断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竞争中主动开展课外阅读。
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学生的课外阅读永远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应该成为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责编/张晓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进鲁迅手抄报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