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权利,考虑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好恶,他们的情感需求,教育者的高尚动机才会“内化”到学生心中、才会获得成效。
关键词:淡化权威 共同参与 共同处理 把握教育时机
传统的教学观念却使许多班主任习惯于“一言堂”凡事独断专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愿望与要求,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淡化班主任的权威
身为教师,没有起码的角色意识不行,但太强的角色意识也有碍教育的效果。强烈的角色意识会使我们放大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误以为学生的一切都系于老师身上,只要是为了学生,老师不惜呕心沥血,这种做法恰恰忽视了学生日益增长的能力,忽视了他们的自主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职业视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作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必把学生的学习、交友、运动等都做出过多、过细的规定和限制,“防范于未然”的结果会使许多学生产生不满、逆反、憎恶和对抗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是老师事事替学生想的周全,学生就会永远也想不周全;老师不事事都管,则能调动学生自己去管,让学生这样管下去,就能逐步管好自己。因此我们要管不过度,管不失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理智的方法指导学生,培养真正的有用之才。
二、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班级目标的制订、管理常规的建立、班干部的产生,通常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希望得到尊重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易产生埋怨、抵触情绪,哪儿还会有自主参与、自我调控的积极性?因此,每到学期初,我都会把以往由教师确立班级目标、制订班级公约变为由全体学生商讨制订,把学校、班级常规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进取的需要,以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采用每天自评、每周班评、学期总评三步走的办法,把整个学期中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变成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达成小目标的过程,引导他们一步步迈向总目标。同时,变老师指定班干部为民主选举班干部。班委们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并且废除班干部终身制,每周由全班同学对班干部的尽职情况进行评议,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三、让全体学生共同处理班级事务
任何一个集体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好机会。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决定了他们不愿受限制,但是,没有纪律的集体是不行的。这时,教师如果能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方法变一变,少一些说教批评,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如开学初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人虽然能按时回校,但却集中不起精神来早读,发呆的、聊天的、有口无心的很多。我没有粗暴地责备,冷静思考后,我觉得我应该尊重、信任他们,这是作为小主人的他们自己能解决的事。于是,我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在老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沉重惋惜声中,我引入了问题:“你们对早读情况有什么看法?这种现象原因何在?有办法克服吗?”经过讨论,同学们以坚定、自信的语气告诉我:“能!”并主动提出了不少建议。我很欣慰,采纳了合理的建议,在师生互动的民主气氛中,经过协商。最后形成共识,首先应自觉;其次应主动配合教师、干部的提醒;实在不行的,就要自觉采取补救措施,强化自觉学习的意识。经过这样变一变,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多了,老师的尊重让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集体舆论的约束力大了,同学们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把握教育时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一个在运动中不断前进的系统,是每个子系统(学生)合力的综合体。但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它决定了教育不可能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对一些特殊学生,班主任应采取宽容心理,从个别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融入集体生活。
(一)运用集体力量,增强学生个体的自我调控意识
经过同学协商的集体目标产生了,但是,少数学生不愿意接受集体目标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时,班主任就要注意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理解他们面对集体目标的心理压力,诚恳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协商中帮助他们制订出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分目标,经他们同意,在班上通过。这样,既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又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同时。让集体的力量对他们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每过一段时间,及时引导他们在班上对照目标进行反馈。当个体小目标达到时,让他们享受到同学们的激励与赞扬,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们某一方面行为失当或某一阶段表现有突出问题时,也能及时得到同学们的督促与帮助,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抓准“火候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在与个别学生谈话时,要注意个别谈话技巧,讲究疏导的艺术,善于抓住“火候点”,因势得导,让学生自我反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善于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谈话具有针对性。针对优秀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针对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针对犯错误同学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其次,在谈话过程中,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引起反思,思想上有触动时,要善于放一放,尊重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反思,自己制订克服计划、改正的措施,自己选择监督人员,不时地自我检查、自我调控。
任何教育目的。最终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因素来实现。教师教育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不待教师教的最终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