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衡水中学以超级中学、高升学率、激情教育等受到众多媒体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对衡水中学教育模式引发非议。其实,对衡水中学的非议就是对应试教育的非议,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衡水中学代表的就是应试教育。历来,应试教育就遭到教育界关注、反对,倡导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教育等取代应试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人才。现在,各界人士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眼光来看待当前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对应试教育进行无畏的攻击又找不到合适的道路,这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需要正确认识和审视的问题。
【关 键 词】 应试教育;态度;眼光;精英教育;普适性
【作者简介】 代安荣,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思想***治教学研究。
中***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133-03
近日,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再次受到媒体的“曝光”、“非议”,甚至媒体在网络上征集稿件,不论是正方意见还是反面观点都可以,以达到求解和目的。其实,这只不过想以此来引起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关注和非议,引起这个话题,来一同探讨、解析、追问教育发展方向问题。
其实,教育不在于要如何去宣传以出名,而在于真正扎实地进行能够渗透人一生幸福理念的教育,真正做到为生命成长奠基。教育既需要每一个教育者想点大问题,但更需要每一个教育者做点小事情,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把小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有益于生命成长和教育发展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应试教育也好,还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乃至新教育也罢,需要的是教育人扎实贴近学生的灵魂教育、贴近教育本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这才是教育需要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提倡和宣传一些高大上的口号。
四川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曾对衡水中学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写了《七说衡水中学》发表在他的博客上。他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衡水中学现象,以及衡水中学带给教育和教育人的思考与启发。笔者也曾写过《“”衡水中学之殇》以引起人们对这种教育的正确认识和思考。诚然,应试教育存在某些问题,但应试教育并不是洪水猛兽,其也有很多合理科学的因素;在素质教育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办法、配置好全方位的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培养出全面的合格师资、适合素质教育选拔人才机制,以及营造出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教育环境前,笔者认为应试教育是当前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选拔人才方式。只不过当前广大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或者在进行应试教育的同时,尽量合理安排课程、科学安排课程,尽量多地配置一些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在引导孩子们读书求知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生命素养,为孩子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这也是当前欧美国家想学中国应试教育精髓而学不到,中国想甩应试教育这个“落后”方式而甩不脱的原因。根源就在于其合理性很多。毕竟任何一种教育的发展都要看土壤,否则,那种只***羡慕别人好的教育模式和因素,而不顾自己土壤和环境的做法,是无稽之谈,也是非常可笑之举。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微博里看到其发表了一条陈方说的话,觉得非常有意思,不论她发这条微博是什么意思或意***,反正笔者认为太有意思了,借用这句话来驳斥当前某些人对国内教育或者应试教育的“攻击”和“谩骂”,非常恰当。陈方说“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专门为富人量身打造的。某种意义上,富人就是要刺激消费创造生产力的,咱们穷人没必要去担负这样的使命。如果活得有些定力,生活中那么多的非必需品,自己压根也就不会眼馋。如果你非要像富人那般‘穷讲究’,又忧郁又焦虑的,这确实无药可治。”其实,很多人在谩骂衡水中学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或者国内教育,都是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在看待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当前,很多“先富起来那部分人”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不外乎就是想打造少数人的“专门为富人量身打造”的私人订制教育。从这个角度分析和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些人总是揪着当前教育的某些问题不放手,确实无药可救。事实上,确实外国教育也有很多先进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弊端,何况,这些人追求的教育都是自己消耗“重金”追捧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并不适合普通大众,也不适合当前的国内教育。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陈方说的无药可救,确实非常有道理。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说和做是两回事、两张皮,在倡导别人的教育或别人的子女这样做,而自己的教育或自己的子女却并不接受这样的教育。以美国为例,公立学校的课程的确很轻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钱人都不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而是送孩子上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课程不比国内轻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他们还不是一样在坚守“应试教育”,并不是都让孩子去“玩”,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中国的教育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拥有成为精英的机会,美国的教育是让精英在现有的范围内世袭。去年有个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议说普通人的子女不要读大学,其实就是想让精英在现有的范围内世袭,但教育不是为少数人的私人订制,而是面向全体人民。***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本质上讲只有面向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该代表的言论无疑是反教育的,更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职业道德的。教育是成全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是要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尤其是每一个普通大众都能够通过接受教育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像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样让普通大众子女没有书读、读不起书、不能读书,从这一点来说,美国教育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方式差不多,是落后的而不是先进的。因此,当每一个教育人在看这些言论的时候,需要深思这些言论的目的何在,是否适合自身和具有普适性,如果这些言论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自身,更不具有普适性,那么,这样的言论就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总是揪着这个问题不放?仔细观察发现,现在好多说这个话的人孩子正处于读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其可能在孩子读书过程中接受了某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觉得对孩子挺好。比如很多人提倡玩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这个理念操作不当,在玩的过程中没有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你现在玩得快乐,等到你发现出现问题时却以为时已晚。因此,教育需要理性,不能听信某些一面之词,尤其是作为教育者,坚守的不是单纯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向整个社会群体的教育,而不是少数精英,面对是整个国家的未来而不是少数等待移民的“先富起来的群体”。因此,从个人的自身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宏观的整个教育情况,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这样的结论是要害人的。
如果你是一个富豪,或者说生活比较富裕或者先富起来的人,那你可以不在乎分数,你可以用自己的权力去为孩子谋取未来发展的职业和岗位;但是,假如你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则一切都是虚谈,考取大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是改变他们人生最好的方式。很多人在批判应试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群的层次性和普适性,只考虑自身利益。进一步讲,应该说现在很多“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已经脱离了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开始走入精神层次需要,即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毕业后也可以通过金钱、权利、关系网络谋取普通人要努力20多年甚至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工作岗位,尽管考试分数低、文凭低,但生活照样很美好。相反,在80%普通人家庭甚至更多的人群里,很多人即使有好文凭也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更多的人需要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获得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文凭,然后还需要千方百计的竞聘上岗才能谋取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很多人都站在自身利益去考虑问题而忽略的教育的普适性和大众性,这是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也是那些“”教育者津津乐道而不自省自醒,还一味地攻击,这也是评论者的大忌。如果一个人不能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和脱离历史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不仅是错的,更要危害社会。
不论什么时候,精英毕竟是少数,真正支撑民族脊梁的是普通的大众,这是任何社会的生存之本。李世民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需要面向大众,而大众的子女需要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获得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不需要,因为他们有的是关系网和各种交易方式为自己的子女谋取优质的工作岗位,这是中国的国情,谁也改变不了,故而普通大众子女只有通过刻苦学习而不是玩的方式去学习,唯有此才能练就自己走入社会的真本领,才能有机会和这些人的子女一比高下,否则,会被这些人的言论“玩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不论是教育也好,还是个人学习也好,都要学会走自己的路,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人生选择,别人的理论、方法、实践再好也是别人,如果想要移植则需要考虑土壤和环境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局面。我们要因地制宜的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让教育和人生获得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不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教育,都不能只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或站在少数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而是应该立足教育的全局,立足于大多数人对教育的需求,否则,其结论必然是荒谬的,也是非常可怕的,更会害人的,也许还会害自己。
中国教育有浮躁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教育。教育需要教育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这才是教育未来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当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