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四时

摘要: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有一句是“风光不与四时同”,对其中的“四时”一词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过去的研究都是从“四时”这个词语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提出“四季五时”说,“四季”说等。后续研究应该遵循字不离句的观点进行解读,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结合句子我们可以给出以下的观点:“四时”是“一种特定的强调,与春秋冬不同,与夏季的七八月也不同。”

关键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本解读;四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篇名作,共二首,其中一首我们很熟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其中一句“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四时”该如何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和关注。

该诗是杨万里的一首名作,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没有关注这个点,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有产生过疑问,似乎再简单不过。然而近年来,连续在不同的地方读到关于此句的不同理解,大家的看法不一,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先是在孙绍振先生的作品《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中看到,孙老师对诗句中的“四时”,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先是对陆志明先生的“约定俗成”说给予了否定,说到,“约定而不俗成,是一种特定的强调。不但与春夏冬不同,而且与夏,与六月也不同。”彭德正老师认为费解。因此写了一篇文章和孙绍振老师商榷,发表在《语文学习》杂志上。他认为“随着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已经成为了难点。”“很多注解将“四时”解释为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接着彭老师摆出了“四时”与“四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观点。并且拿出了古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论证,提出了“四季五时”的观点。“五时”就是春、夏、长夏、秋、冬。并且结合了《黄帝内经》列表给与了说明,他说诗句中的六月对应的是长夏,他还对长夏和仲夏进行了对比,“长夏不是仲夏”,还提出了关于杨万里自幼读书,广师博学,精通《易学》,黄老之术等等的论断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在杨万里的诗句中有“四季五时”不足为怪,他认为是当时的常识。我们按照他的理解,那么这两句诗歌就应该翻译为:到底是长夏西湖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四季都不相同。因为长夏不是属于四季中的任何一季节,所以和后面的内容就没有了矛盾关系。看似没有问题,似乎还是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看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近日,又读到《语文学习》2014年11期中夏松平老师的文章《四时即四季》,我们又开始矛盾起来,夏老师认为彭老师的论证值得商榷,“四时”就是“四季”,“季夏”也不是“长夏”,夏老师是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得出:时,季节,指春夏秋冬;季,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后起意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特别提醒,上古时代的四时就是四季。他还列举了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和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上的解释,都是说四季就是四时。因此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夏老师的论证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对词语的解释不能从一般著作中去寻找,最好还是辞书。如果按照夏老师的观点不是又回到了彭老师在文中的疑问?风光不与四季相同?那与什么时候相同呢?六月不是四季的吗?就会出现这样的不可理解的问题。

对此,我也产生了疑惑,于是我查阅《现代汉语大辞典》,书中对四季的解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每季三个月。四时:四季。如果是这样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回头想一想,我们不论怎样解释“四时”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不是吗?都是为了理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个句子。我们还是应该字不离句。于是笔者查阅了各种关于这两句诗歌的解释,一般有以下几种:

1、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不相同。

2、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3、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其中,对六月一般不解释,也有解释为六月的时候。但是不影响我们的理解。四时,有解释为四季的。有的还补充了:在这里指代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四时还有的解释为:只是一个代词,泛指六月以外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四时。这是古诗文网的上解释。

到此,我想我们暂且不忙下一个关于“四时”的解释的结论。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杨万里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西湖美丽的风光,在所有描写西湖夏季风景的诗歌中都是一流的。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不论是彭老师的“四季五时”说,还是夏老师的“四季”就是“四时”,不管长夏也好,仲夏,四季的夏季也好,甚至是今天我们地理上的四季:夏季一般是6、7、8月。杨万里想表达的是夏季六月西湖的风景最美,“毕竟西湖六月中”大家对这句也没有异议,六月最美,不同于春、秋、冬的西湖景色,七八月的西湖也比上。也即是“风光不与四时同”。才有后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是吗?因此,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四时”,彭老师是对的,夏老师也没有错。我认为还是要结合诗句来理解比较准确,更符合作者的意***。彭老师的说法值得商榷,我们不能因为杨万里有易学方面的修养就认为有四时和五时的概念,我们不能脱离文本,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理解,因此值得商榷。夏老师的论证过于简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最好还是通过语料的分析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夏老师的文章中都提及了《荀子、不苟》“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还有《次韵发友人冬月书斋》“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凋。”我们还可以举出《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等等许多的例子。在上古,四时可以有不同理解,但是大部分可以理解为四季。但是这里是不是可以解释为四季呢?我们还是要依托文本。

综上,关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理解,笔者认为前半句理解为:“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我想大家不会有太多的异议。关键是后一句的理解,我认为直接将四时翻译为四季不妥,这样会和前面的句子有矛盾。这也是四时的理解大家众口不一的原因。笔者认为翻译为:“风光与四季中其他时节都不同。”避免了发生歧义。我们都知道六月是夏季,这里的四时指代的应该是春、秋、冬还有夏季的七八月份。如果非要给四时做注释我想这样比较合适,四时解释为:“一种特定的强调,与春秋冬不同,与夏季的七八月也不同。”用四季中的的其他时节不用四季就不会有歧义,因为四季总是包含了夏季,也就包含了六月,而这里的四时正是一种强调。虽然是四季,但是不包含六月。孙绍振老师的解释和思路是正确的,“约定而不俗成,是一种特定的强调。不但与春夏冬不同,而且与夏不同,与六月也不同。”文中的“与春夏冬不同”是不是“与春秋冬不同”的错误,“与六月也不同”就说不通了。但是孙老师的思路是准确的。我想这样的理解符合当时作者的心情和写作意***,也更加便于我们的理解。鉴于笔者学识的浅薄和粗陋,仅作以上浅谈。希望更多有学识的专家给出精辟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彭德正.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四时――兼与孙绍振先生商榷[J].语文学习,2013年11期。

[2]夏松平.四时既四季[J].语文学习,2014年11期。

[3]周汝昌.杨万里选集[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月版,143页。

[4]张瑞君.杨万里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96页。

[5]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75-76页。

[6]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7]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8]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六版。

[9]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也说“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四时

学习

2015中国十大“黑科技”

阅读(32)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现实版“星际穿越”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

学习

张大维:不该被忘却的中国女篮少帅

阅读(25)

今日中国篮坛,人们熟悉的是远走NBA的姚明、易建联,他们之前还有穆铁柱、郭永林、马健等人。其实,穆铁柱他们之前还有一位球星不该被忘却,他就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叱咤中国篮坛的张大维!张大维,1970年入选国家男子篮球队。1977年任国家

学习

答卷作文范文

阅读(24)

答卷作文范文第1篇一个人在生活中有无数次答卷,考试中的答卷等。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刻面临这答卷。只不过我们不在意而已。这是发生在我小学4年级的一件事情到了现在还清楚的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天,我的伙伴提议去爬山,大家都同意,可是我

学习

宋代小说整体研究百年述略

阅读(18)

1912年以来的百余年,贯通文言白话的宋代小说整体研究在小说理论批评研究,各种专门题材研究,宋代小说与讲唱、戏曲关系研究,文化蕴涵研究,整体价值研究,文白雅俗关系研究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也存在尚待推进之处。最主要的还是融合文白

学习

女性的成长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女性的成长,内容包括女性成长特训营,女人的成长全集。1快满11岁的那年1月5日,我见到了初潮。在一条看起来很开阔的道路边上,那是一片已平整好还没有建起住宅的土地,孤零零地立着一个时刻表,这就是公共汽车站。我和母亲出去拜年

学习

美国农夫市场的复活

阅读(23)

农民摆摊卖菜,市民赶集买菜,这种在现代西方商业化市场经济冲击下本已衰落的传统销售方式,近年来在美国回归,且成为一种日益受追捧的“绿色”时尚。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4年,全美各地只有1755个“农夫市场”,这一数字到2013年增加到8144个,而且这

学习

菌根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阅读(26)

综述菌根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丛枝菌根的分类、应用现状,并探讨了丛枝菌根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关键词:菌根;现代农业;应用;前景1菌根及其种类菌根(Mycorrhizal)就是指植物与土壤真菌所形成的一种共

学习

中国印石趣赏

阅读(17)

印石即印章石简称。中国印章产生得很早,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殷代已有玺印存在。由此可见,我国印章发展至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印章作为凭信工具已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应用普遍,从官署仕宦到布衣百姓,从官印到私章。它是权力、地位、

学习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阅读(31)

【摘要】随着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其进展情况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流域生态水文特征。在探讨常用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以MIKESHE模型为实例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流域

学习

诗歌朗诵比赛范文

阅读(21)

诗歌朗诵比赛范文第1篇今天,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下午的第二节课上我们班要举行一次比赛,那就是诗歌朗诵比赛。一中午,我都聚精会神的练习着我将要表演的诗歌:《最后一分钟》,生怕在台上出了丑,那我不就很难堪了吗?我一定要夺取第一名!诗歌朗诵

学习

行为事件访谈法在胜任素质研究中的应用

阅读(20)

胜任素质研究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特征观与行为观两个角度,对胜任素质的内涵与识别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提出背景、内涵及其在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程序,并指出了行为事件访谈法

学习

举例分析信用证中分批装运条款的应用

阅读(648)

分批装运(Partialshipment)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是构成进出口合同的重要条款。分批装运是指一笔成交数量较大的货物,分若干批次于不同的航次、车次、班次的装运。在国际贸易中,有些交易由于成交数量大,卖方备货有困难不能做到一次交付

学习

盐的用途和资源

阅读(29)

盐的种种用途盐,是从古到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的咸味,是一切咸的物质中最好的一种。烹饪用盐,最明显的作用当然是调味。盐能增强其他味质的滋味,使它变得更美。例如;在醋中加少许盐,就可以增强酸味,在糖中加适量的盐,就可以使糖变

学习

四川大凉山彝族民间乐器制作研究

阅读(27)

音乐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乐器是音乐传承的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乐器,月琴、口弦、笛子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彝族人民的民俗技艺。关键词:四川大凉山月琴口弦笛子四川大凉山彝族民间乐器主要有竹笛、马

学习

风光互补发电浅析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风光互补发电浅析,内容包括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未来展望,自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摘要:本文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结构、分类及优势的简要介绍,展望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并网型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的发展意义。

学习

也说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阅读(19)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要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这样,积累就会在语文学习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积累是发展的基础,积累是发展的前提,积累是发展的必经历程,所以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

学习

从不与生活离异的人:陈染

阅读(24)

陈染,被视为继残雪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深刻的内心独白为特征,以“个人化写作”“边缘写作”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她也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严肃文学领域最具叛逆性并完全地实现了“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其非主流特

学习

也说官场“跑官”现象

阅读(36)

其实想做官、想做大官不是啥坏事,如果做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官就要做,而且能做好。

学习

也说“别让李嘉诚跑了”

阅读(22)

本来,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不违法,人都来去自由,何况商业行为。但原本正常的商业行为,套上“李超人”的光环和他的发家经历,就变得让人难以淡定了。是正常运作,还是道义上的失守?是合法进退,还是无奈地撤离?各种解读纷纷攘攘。

学习

也说“泊车”

阅读(19)

摘要:“泊车”一词人们通常认为纯粹是外来音译词,本文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试考证“泊”与“泊车”的词义,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泊车”与“停车”两个词并行使用现象加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