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哲学的生死观

摘 要:庄子认为生与死只是物理的过程,对生死持有一种达观豁然的态度,追求顺应天命,自由逍遥,把生死问题提高到一种很高的哲学境界。这种达观态度对现代人有很有益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达观;逍遥;现代人;启示

一、 庄子的生死观

《列御寇》篇记庄子将死时的一段话说:“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生死变迁在一般人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但庄子说来却淡似,了然无痕。对于自己的死生看得如此轻淡,所以对于妻子之死,他就“箕踞鼓盆而歌了”(庄子・至乐篇)。究其何以臻此境地,《至乐篇》记庄子回答惠施关于生死见解时说:“察其而来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行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借此可以知庄子视死生变迁,不过如春秋冬夏四时变迁而已,于自然的变化是不可抗拒无以逃避的,只有顺从依随,才是人间至道。我们借此而说庄子是达生主义者。他是无生无死与天地为一体的,他是上与天地主宰同游,下与看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的,他是视死生为一化的。所以妻子死而歌,已死不哀。循着这一基点追循庄子的生死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曰:等生死,齐荣辱;二曰:物我同一;三曰:安天乐命;四曰:道遥自由。现分述之。

庄子认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与死只是物理的过程。因此不乐生,不苦死,不以得而荣,不以失而辱。他在《在乐篇》里借髑髅之口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就无事实之事,徒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之乐不能过也。”庄子是于生无所恋,于死有所怀。庄子生于战国,人人皆处于险恶的战争世界,水开火热,生即是苦,即是痛。可谓:“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恭然疲彼,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人谓之不死,奚益?”(齐物论)。他认为晨死,内生之可乐也。既然生活至苦,人生少乐,那死也就没什么可以恐怖的了。庄子以死为归家,如生无所苦,对之当有所恋,既以生为哀,以死为返(庚桑楚篇),以为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则不能不说庄子对于乱世的生活方式有所厌恶。

庄子未因恶生怀死而自杀,这里边潜藏着这样的台词:庄子的生死观是矛盾的。庄子固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主张养生,乃是顺乎自然,全其天守,凝其精神,不竟外物,不溺私欲。这是他养生的宗旨。否则徒然养形而已,一般世人注重物质形式,虽终身役役,终有之尽的一天。不如弃世而修心:“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无累,无累刚正平,正平则彼更生,更生几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累。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刚精不高,只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达生)。不但要弃世而修心,最好能外生而不恋生,已外生产,而后能朝撤,朝撤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生不死,不生不死其实上就是要取消个体的主体性。个体之存在以形为载体,形修心正意味了庄子要超越形体以求得生命的本质性存在。那便是融于道之中,道家学派自老子将道作为其学术的核心范畴伊始,到了庄子,道已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诗意状态。道无所不在,人对于道的企及便是使自己物化。所谓物化也即是个体取消自己的主体性存在状态,融入到客体之中。

庄子书中《大宗师》《知北游》二篇所论者,为内圣之道,以无心为妙用,以泯全天人,冥绝死生,而达于坐忘之境为空极。其实所谓坐忘之境,即是极端内在修养的人,于外在一切死生成毁的变化,不能扰乱其内心的宁静,亦即置现实於不成顾,寓心虚无渺茫。《人间世》说:“一若志,无听之以身,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章也。”此于心齐坐忘之境言之已明。不以身听,而以心听,心听者,以之所想;自听者物象之真,心章者,虚而待物,此即是说拾物象之真而入于幻想,惘事物之变而虚静以待。《大宗师》说:“忘其胆肝,遗其耳目……芒然,徘徊乎垢尘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知北游》说:“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亦是舍现实之垢尘,任精神之幻想,“知忘是否,以这适也”(达生篇)。可以说坐忘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从全社会之角度讲是一种消极幻化的冥想,但作为修养却不妨姑妄听之。而后世禅宗的修练,也多少吸取了庄子养生论的养份。

庄子列《逍遥游》于篇首,并不是随便的,逍遥者,不以物累,不以已悲,游形于物外,无所结而自由在也。一语蔽之,及由必然进入自由之明道也。鲲,鱼子也,鹏,麻雀也。以鱼子之小而喻无穷之大,以麻雀之微而致无极之远。是等大小,等大小目的是取消道主体之***性。主体的存在是需要依恃的,这便是有待,便是不自由了。所以《逍遥游》在颠覆了一切现存价值的羁绊,使精神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庄子所想达到的境界无疑是艺术化的境界。

庄子的生死观中的“坐忘”与“逍遥”,与艺术创作的境界是异曲而同工的,人固不能选择生与死,但对于生对于死的诠释是每个活人的权利。

二、庄子生死观的启示

庄子的生死观对于现代人有着有益的启示的一面,对自己生命应珍惜,怀着达观的态度对待生死。

死亡,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哲学命题。

人来自尘土,最后必然要归于尘土,土地才是我们永远的“母亲”,人的出生是偶然的,死亡确实必然的,中国古代君主多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用尽了各种方法,最后都被历史的洪流带走,再活五百年知识人类的可笑空想。

既然生命最后结局都是死亡,裸地来,裸地去,在尘世只留下亲人无限的回忆与哀思。同时死亡注定是孤独的,即使再亲近的人也没有办法陪伴左右,作用亲人陷入漠然、凄冷境地,内心充满怜悯与痛苦。没有人会不惧怕死亡,在去世之前大脑必然经历着重重煎熬,思想异常活跃,进入哲学境界,只有自己知道,告别了尘世的牵挂,洗去了生前的劳累,一个人孤零零走向大自然。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原生态表现,是佛教所说的轮回,对死亡我们应该抱着生之也幸,死亦亦然,接受上天的“赐予”,抱一种达观态度,在有生之年养生,减慢死亡的步伐,保持更长时间的健康,做更有意义的事。“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才是最好的选择。

死者安息,生者节哀,对于生者,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更坚强、坚定去努力去奋斗去成功,不可过度沉溺于悲痛之中。况且死者幽灵的话也不希望如此,以自己的更大意义的成功去祭祀死者之念,保持健康,一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韦***通.中国思想史(上册)[M].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42,132.

[2] (春秋)老子.道德经[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43.

[3] 安继民,高秀昌.庄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4] 冯友兰.十家论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3.

[5] 陈鼓应.名家品庄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157.

[6] 林继平.孔孟老庄与文化大国[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394

[7] 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8]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9] 史东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庄子老子[M].呼和浩特: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论庄子哲学的生死观

学习

流浪猫鲍勃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流浪猫鲍勃,内容包括流浪猫鲍勃全文,流浪猫鲍勃全部演员。在遇到鲍勃之前,波文的人生糟糕到了极点。他喜欢玩音乐,不肯踏实地找一份工作,又染上了毒瘾,女朋友因此离他而去,家人对他不理不睬。波文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虽然主动进

学习

中国真菌学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真菌学,内容包括中国真菌大王,中国真菌杂志。头癣与家养宠物的病原学关系探讨廖廷锡,蔺敏,王有为,王国丽,卢洁2648例股癣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廖廷锡,蔺敏,王有为,王国丽,卢洁骨髓中检出组织胞浆菌1例卢其明,谢品浩,张谦,LUQi-mi

学习

中国航天业的前进历程

阅读(19)

中国航天从1956年的一纸草案到现今载人发射,经历了47年的艰辛磨砺,47年的奋力成长。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21小时,绕地球14周以后,10月16日6时30分顺利返回。无人发射至今,“神舟”

学习

清代碑学与帖学义正

阅读(16)

【内容摘要】清代乾嘉以来,中国书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帖学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帖学的主导地位被打破,逐渐形成了碑学与帖学双峰并峙的局面,由此展开了延续至今近200年的碑学与帖学的争论。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对争论的核心问题——

学习

谈针叶树材的显微构造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谈针叶树材的显微构造,内容包括针叶树材的显微构造图,针叶树木材识别特征一览表。针叶树材组成分子主要为轴向管胞和木射线,松科六属木材有正常树脂道,杉科和柏科等少数树种木材有少量轴向薄壁组织。其微观构造简单,横切面上管

学习

谈历史剧《屈原》

阅读(27)

历史剧《屈原》是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最有影响的一部剧作。屈原形象的塑造,不单纯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主要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一、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

学习

“蛇王”杨洪昌:玩蛇37年玩成“精”

阅读(16)

浙江省德清县子思桥村,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人口不过800余人,每年却能产出300多万条蛇,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蛇村。养蛇的带头人,是被称为“蛇王”的詈椴。杨洪昌的养蛇史,可谓一波三折,37年前,他开始抓蛇、贩蛇,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32年前,人家抓蛇

学习

试论泰国文学作品《金海螺》之文学类型

阅读(24)

泰国民间故事《金海螺》出自泰国清迈佛教文学《五十佛本生故事》中的《桑彤本生》,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东南亚的带胎民族地区时,随着都叫文学的流传,逐渐产生的一则民间故事。本文通过分析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母体的特征以及描法等,得出《金海

学习

路易十三 王的独奏

阅读(18)

没有别的干邑能与它争夺帝王酒的美名,它便是以被冠为“干邑保护神”的法国皇帝的名字来命名的路易十三。路易十三在晚宴上总被安排在最后单独品尝,因为路易十三是王,王是不比较、不分享、不妥协的。路易十三的辉煌历史始于1874年,当时人

学习

科技期刊的校对方法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期刊的校对方法,内容包括科技期刊投稿电子邮箱,期刊论文校对是什么时候。校对工作是消灭出版错误,保证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已曾采用过两种校对方法,其一为“读校”(或

学习

互联网上的针孔照相机技术

阅读(35)

针孔照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他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达-芬奇和其他画家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摄影界反璞归真

学习

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

阅读(17)

一、厂研挂钩内外合力项目有序经过精心筹划,2013年我们聘请了企业管理专业机构正略钧策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为推进三钢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进程增添了动力。为确保项目推进,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领衔的咨询项目领导小组,主要

学习

发动机曲轴的扭转振动分析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发动机曲轴的扭转振动分析,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分析,发动机曲轴扭振分析。【摘要】曲轴的振动是影响内燃机生产、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曲轴的振动本质上是三维形式的振动,随着人们对曲轴振动的认

学习

璀璨光芒 巨星闪耀

阅读(44)

2011年7月21日,“2011/12Artistry雅姿风尚之夜”在上海闪耀举行,雅姿焕肤精华面膜中国区代言人、金球奖得主萨拉・杰西卡・帕克,雅姿美白系列产品中国区代言人、韩剧女王尹恩惠,雅姿特约彩妆顾问、国际化妆奇才Zing等巨星联袂出席。本季雅姿

学习

马克思辩证法哲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辩证法哲学,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理论。论文关键词:辩证法;本体论承诺;本体论批判;实践批判论文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

学习

《庄子》经典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经典,内容包括庄子听息全文,庄子全文讲解。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解读】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解读】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

学习

简述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内容包括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观点。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

学习

钱学森的科学观和科学与哲学的统一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钱学森的科学观和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内容包括钱学森的科学之美,钱学森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钱学森对以学科研究的对象领域为依据的传统科学分类方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应当按照研究客观世界的着眼点或角度的不同来划分科学领域,他

学习

“什么是哲学”简述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是哲学”简述,内容包括什么是哲学简述,什么是哲学简述问题。摘要:关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有多种回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时代性。通过讨论作为“爱智慧”的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哲学是系统理论

学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词,2018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

学习

浅析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内涵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内涵,内容包括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哲学,怎么理解不确定性原理。摘要:不确定性原理作为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主要描述了对两个力学量算符在任一时刻其几率分布宽度的的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何为不确定

学习

简析《庄子》畸人形象的塑造手法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简析《庄子》畸人形象的塑造手法,内容包括庄子的畸人形象,简析庄子的畸人形象。摘要:《庄子》描绘了形形的畸人形象,如支离疏、哀骀它、佝偻丈人等,他们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庄子》在塑造畸人形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