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阳朔的自然风景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观赏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完好的岩溶地貌特征。典型的岩溶风景之美可归纳为八个字:山秀、石怪、水清、洞奇。桂林山水便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石灰岩岩溶风景。
石质软嫩,易被风化溶蚀,是岩溶山形变幻多姿的主要原因。我们所看到的喀斯特名山都是山形奇特,状物状人,加上纯净的石灰石每每现出淡淡的蓝青色,使山看上去更加美丽清秀。
“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是岩溶山秀丽的又一原因。正因为是平地突起,峰峦之间没有一般山峦的延续联络,所以显得高挺,望之有亭亭玉立之感,如桂林独秀峰。虽然各峰孤峙,互不相倚,但因为数量多,在构***上又存在着奇妙的空间关系,如位于漓江两岸的一座座石山就宛如刚出土的玉笋,错列而置,相互顾盼,人在其中,能欣赏到别致的空间环境美。
由于山以石为主,加上岩溶地层特有的过滤净化作用,所以这类风景区的水特别清。溪涧、江河大都清澈见底,且水底满铺卵石,可谓是“游鱼可数”。水的清丽之美还在于它总是和山、洞相连。山根在水、水随山转、水啮山穿、山中抱洞,使秀山、碧水、奇洞相映,美不胜收,乐趣无穷。
然而,溶洞之美并不在于人们附会的诸如“猪八戒吃西瓜”之类的低层次的象形欣赏(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要全面把握奇洞之美,还应着眼于空间。溶洞是一个全封闭(或基本封闭)的观赏空间,由于岩溶作用,它首先表现出变化多端的空间美,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空间,上下、左右、前后互相套叠。当游人走进这一特定的欣赏环境,起伏多变的空间就会接踵而来,大的高100多米,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小的仅能容身。有的洞好似多彩的甬道;有的则主洞两边分出耳洞、吊洞、风洞,上下交错,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奇观。
溶洞内既有宽敞的大厅,又有迂回的长廊;既有耸立的高塔,又有卧波的长桥;既有旱洞、水洞之别,又有暖洞、凉洞之分。可以说,所有供人游览的溶洞空间结构,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在这变幻奇特的空间里,景物形式的多彩使游人目不暇接,除了感受多变的空间美外,洞壁天然雕琢的岩溶造型是溶洞风景的又一主要观赏内容。有的***案纹样非常精细,有的如粗犷的逸笔速写;有的酷似人物肖像,有的又似是而非,使游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获得深层的美感。
由于地层构造上的特点,溶洞往往多溪流、泉水和瀑布,使奇石景和水景交融生辉。水流动的声音在封闭的空间中所产生的声响,要比在开放的空间更为美妙,如杭州的水乐洞、烟霞洞,淙淙泉水在大小不等的洞穴空间中流过,引起多种共鸣和混响,使水声具有一定的乐感,美妙动听,犹如仙乐,这就是“水乐”的由来。
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河、地下湖,甚至地下瀑,更给游赏者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有的洞洞口朝天开,如金华的冰壶洞,游人要从“井口”垂直而下,洞内主景便是瀑布,水从洞顶右侧的石缝中喷出、下洞20余步,就可听得瀑声如雷,凉风习习,雾气蒙蒙,水如飞珠溅玉般洒向游人的肌肤。更奇的是,瀑水至洞底,立即渗入地下,不见踪影。正如郭老说的:“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