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师诸弟篇1
诗歌鉴赏的能力层级达到了“E”,是语文试卷中公认的难点,要顺利而快速地突破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过四关”。“四关”依次是语言关、审题关、范式关和表达关。
第一关:语言关。关键:识别文言
此关是诗歌鉴赏的基础,是做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本关的关键在于扫清诗歌中的语言障碍,理清诗歌脉络,疏通诗歌大意。诗歌也属于文言文的一种,由于语言的高度凝练,因而难度又高于一般文言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倒装句式等文言现象在诗歌中屡见不鲜,因而造成了疏通语言的难度。若不能打通语言关,做诗歌鉴赏无异于缘木求鱼。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清溪的水使我变得清亮起来。“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猩猩也似乎为我这个远游子而悲伤。“见底何如此”为倒装句,正确语序为“何见底如此”。只有理解文言现象,才能打通语言关,进一步做诗歌鉴赏。
第二关:审题关。关键:揣摩诗意
审题需要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准确来说就是明确出题者的意***。出题者的意***搞不清,自然也就会出现答非所问或者答题不完整的情况,这样丢分的现象在平时的考试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明确要求有粗略和细致之分。粗略了解就是明确题干为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哪一类;细致还要进一步了解目标,比如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是描写方法,还是写作手法?是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是诗歌鉴赏的前提。
例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早秋
邀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南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问题: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
正确答案: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许多学生对出题者意***不明白,答抒情手法或者写作手法,不得分。)
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有人评论这首诗,说第二句中的“独”字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请进行具体说明。
答案:“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它承上句中的“空”字,下联第三句中的“想”字,把全诗前三句勾连为一个整体。把自己因清冷孤独而怀念诸弟的心情和盘托出。(题干要求把“独”穿针引线的作用进行具体说明,而一些学生只是答了它的主旨意,对“穿针引线”却视而不见。)
第三关:范式关。关键:金科玉律
学生在学习诗歌鉴赏或者高中一轮复习时,已经明确了诗歌四个类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果在明晓类型基础上,探索并总结出一些诗歌鉴赏题中相同的类型或同一类型题回答的范式,遇到什么题就用固定范式解决,做到“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式”,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是诗歌鉴赏的捷径。
例1.上一首诗《寒食寄京师诸弟》
第二问: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
答案:诗的最后一句借自己老家芳草萋萋的怡人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诸弟的想念,是景中见情,寓情于景,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从***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答案:前三句是叙述,最后一句是写景,寓情于景,写出了战士浓浓的思乡之情,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这首诗和上一首诗《寒食寄京师诸弟》最后一句特点一样,都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且最后都是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只是感情不同而已。)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本诗中项羽自刎乌江的作用。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这里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歌咏其事,意在通过赞颂他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于江南的南宋投降派。(解答这样问题一要了解史实,二要了解作者,关键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其作用不外乎借古讽今、以古鉴今或者自比、自慰。)
范式:手法分析作用
第四关:表达关。关键:字字千斤
高考中诗歌答案得分点为特别凝练的词语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回答诗歌问题时不能流水帐、拖拖拉拉,有时候一个术语就可以一语中的或者解决问题的,决不能写成一段或小作文,这样不仅容易漏掉要点,而且效果也很差。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年年岁岁的征兵打仗,战士们只能天天身带兵器,保家卫国。已经是春天了,这里还在下雪,天气寒冷,再加上劳累,很多战士都不能生还,而埋在那里。只留下万里黄河绕黑山。通篇虽无“怨”字,但让我们体会到他们的怨情。
答案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出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分析:本题得分点为:要塞名,时间长、调动频(练兵忙)、气候恶劣、景色单调。很明显,答案2比答案1要点齐全,语言凝练。
总之,对于诗歌鉴赏题,要注重积累文言和历史知识,明确题目要求,熟悉诗歌答题类型和范式,表达简洁、凝练、完整。■
寒食寄京师诸弟篇2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食俗。
寒食节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两天,今年的寒食节在公历4月3日。这个节日是古人们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隐士介子推而定立的一个节日。介子推曾随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逃亡19年,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来当了国君。随重耳一同逃亡的孤偃等人以患难之交向重耳邀功请赏,重耳论功封赏他们,却未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以邀功请赏为耻,不仅不争,反而与母亲一起逃至上山中(今山西境内)隐居,以避官场纷争。后来重耳想起介子推,深感负疚,请他出山做官,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出山,重耳派人在山中搜寻,也找不到介子推母子,最后重耳下令焚山,企***用大火将介子推逼出山来,但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山,抱住一棵大树而死。
后来,人们出于对介子推的崇敬,就将介子推被大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次日为小寒食节,从寒食到小寒食到清明这三天家家禁火三天,门上插柳枝,寄托哀思。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现成的冷食,故称寒食节。此外人们还将介子推抱住烧死的那棵树做成鞋子(木屐)穿在脚上作为纪念,寓手足之情。这便是人们在书信中称朋友为“足下”(兄弟之意)的由来。
在唐代,寒食节很盛行,唐诗中有许多咏寒食的诗歌,现选取若干首,与大家共赏。
先看诗圣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江湖在船上写的,写了这首诗后半年多就去世了。诗的头一句说自己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吃的是冷食。这句诗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古人过寒食节的确吃的是现成的冷食。诗的第二句说自己隐佚江湖、贫病交加,过着萧条的日子,因为无官无职,头上戴的是隐士的(音易)冠(相传为楚国隐士冠子所戴的用的羽毛做成的帽子),这里指老百姓戴的帽子。第三句到第六句是写寒食节在船上看到的景色。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仍然关切相离万里的京都长安,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诗的第二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十分传神,为人称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寒食节也是游子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时候。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寒食寄京师诸弟》所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愫:“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诗人客居他乡,适逢寒食禁火,又遇阴雨天气,倍觉清冷,独坐空斋,独饮冷酒,独看闲花,独听莺啼,十分孤寂。自然而然想起远在京师的诸位弟弟,遥想故园寒食节的景物。“草青青”三字特别传情,“青青”与“亲亲”谐音,最寄乡愁。这首诗看上去平铺直叙,但空灵含蓄,意境悠远,情景交融,蕴藉有味。
在封建社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寒食禁火上也表现出这种特权。在寒食节那天,虽然家家禁火,但皇上可以赐榆柳之火于官中于近臣。诗人窦叔向的一首《寒食日恩赐火》就是描写皇上赐火于近臣的情景:“思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全诗的大意是说:皇上赐火,惠及于我。黑暗中,烛光突亮,使人有冬去春来的惊喜。皇帝派遣的传火使者,举着榆柳之火,快马(我们从字面上未见有马,但从“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中感受到了马)飞驰在御街之上,忽闪忽闪的火光像闪电、像星火照着路上的行人。我有幸得到了皇上赐的火种,使我的茅屋顿时温暖明亮起来。诗人很谦虚,很低调,说自己住的是茅草屋。其实,能得到皇上赐火的人都是王公大臣,岂能住茅屋耶!
诗人韩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他在写《寒食》一诗以前很不得志。由于写了《寒食》,为封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皇上歌功颂德,受到了唐德宗的青睐,擢升要职,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因写诗而荣达的典型。这首《寒食》是这样写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诗的第一句描写寒食日长安城里满城飞花繁华景象,寓太平盛世。第二句写皇宫内的御柳在东风的梳理下妩媚动人,婀娜多姿。皇宫内的花草树木何其多也,为何单写柳树?因为柳与寒食密切关联:一是折柳插于门上,二是为下文皇上赐榆柳之火于近臣作个铺垫。第三句描写夜幕降临宫中,皇上赐火点蜡烛的情景;第四句虚实结合,以轻烟喻皇思,暗指赐火于王公大臣。这首诗虽然也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但表达得很含蓄,很得体,艺术成就很高,短短四句,音节响亮,节奏明快,景物绮丽,意境优美温馨,寓意深藏,不显媚态。所以为后人广为传诵,特别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千古名句。
有趣的是,与韩笔下的《寒食》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孟云卿笔下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穷愁潦倒的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悲苦的境遇:孤身一人,羁旅他乡,生活困苦,时时断炊。对于我来说,明天寒食禁火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实实是我已无米为炊啊!眼前二月的江南虽然是鲜花盛开,景色优美,但没有给我带来快乐,反而勾起我不尽的悲伤……这首诗写得朴实无华,但言简意赅,耐人咀嚼,为天下寒士代言,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把寒食节的传统习俗继承起来,现在时代进步了,生活好了,过寒食节更方便,更有趣,不会因吃冷食而拉肚子。试想,在寒食那天,不在家里生火做饭,到超市买一些蛋糕、饼干、卤鸡蛋、鲜奶、饮料之类的方便食品,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也不失为一种浪漫。同时也可以向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像介子推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我的这些想法不知编者、读者以为然否?
寒食寄京师诸弟篇3
一,教学目标:
1.扩展学生阅读视野,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2.通过对清明诗的学习,训练诗歌鉴赏的方法.
3.了解民族节日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默写有关清明的诗歌: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你在清明节参加过哪些活动
祭祖,扫墓,踏青,春游
通过阅读你了解到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呢
荡秋千蹴鞠植树插柳放风筝
(三)简介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奚齐……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重耳——晋文公.
晋文公忘介子推.背着***躲进了绵山,下令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四)有关清明的诗文你读过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精要赏析]
[问题检测](1)后人评论该诗时,认为第二句的"独"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加以评述.
(2)该诗最后一句颇为精妙,请你谈谈它的妙处.
[参考答案](1)"独"交代了自己的处境,从而写出了孤独寂寞而思乡念家的思想感情;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2)末句以景作结,景中见情,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思归之情,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含蓄蕴藉.首句写身边事,眼前景,末句遥想寒食故园的景色,首尾呼应,自然圆合.
2.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精要赏析]
[问题检测]
古人评价此诗说:"此时看似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但诗人情感已蕴于其中."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全诗初看,确是注重寒食景象的描写,但民间,宫中寒食之景的对比,也写出权臣的特权,暗含讽刺,表达出作者对唐王朝后期宦臣当权的***治弊端的不满.
3.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精要赏析]
[问题检测]
(1)说说孟诗开头一句写景的作用.(2)从抒情方式和诗的内容两个角度比较两诗的不同.
[参考答案]
(1)以乐景写哀情.为后句写自己远在他乡,在孤独贫寒中过寒食节作反衬.
(2)抒情方式上说,孟诗"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直抒胸臆,韩诗中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含蓄委婉.
从内容上说,孟诗表现是自己在他乡的贫寒生活;韩诗描绘的则是上层社会达官显贵在寒食这一天的生活情景,其内涵就较为丰富.
(五)自读诗歌: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迁移训练]
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表达要富有意蕴.
[示例]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树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青年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
答题示例
清明节:
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逝者的生命在我们的心中续延,我们的思念如同细雨绵绵.
植对节:今日栽下千棵树,来年形成万里荫.种下绿色的希望,创造幸福的未来.树木树人,百年大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一棵树,增一抹绿色,添一份期待.
中秋节: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月亮圆月饼圆,年年岁岁盼团圆.菊花香桂花香,时时刻刻望故乡.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平.
六,思考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面对圣诞节和情人节,面对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学子们的态度却呈现出强烈的反差:重"洋"节而轻"土"节.
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寒食寄京师诸弟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