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会议厅里,我们见到了张鸿祺。一如我们头脑中对神经外科医生的印象,他身着蓝色手术衣,目光坚定而温和,四十岁出头的年纪,谈吐稳重谦和。在这间以神经外科各位先贤为背景板的会议厅里,张鸿祺娓娓道来他的医界人生。
神经外科的两栖高手
“人的疾病是很复杂的,疾病不会依照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或医生所掌握的技术发生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着疾病、使用最适当的方法来诊病***,而不是会什么技术就用什么疗法。”
――凌锋
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张鸿祺选择挚爱的神经外科专业,开始攻读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凌锋教授以精湛的神经介入手术而闻名,但开颅手术技术同样高超,是名副其实的“两栖高手”。对于她的得意门生张鸿祺,自然也是这样要求的。
所谓两栖神经外科医生,指的是开颅显微手术和神经介入手术两种技术汇于一身的医生。开颅手术是神经外科的经典技术,近年来在显微镜下进行微侵袭的开颅手术成为主流,可以以较小的创伤、对脑组织较小的干扰、完成许多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神经介入手术则通过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通过人体的屈曲盘绕的血管系统直达病患处,不用开颅手术,迅速成为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果能够同时掌握这两种技术,无疑将为病人提供更完美的***。
可是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神经外科医生是医生中培养周期最长的,需要大约7年的培养。即使这样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只能开展显微手术或介入手术中的一种,若想掌握两种技术,只能通过加倍的时间、体力、精神的付出。手术台接着血管造影间,白天接着黑夜,张鸿祺就这样艰苦的学习了10年,终于在他的脑血管病领域,成为一名高超的两栖神经外科医生。以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为例,有些病人适合开颅手术,有些病人更适合做介入***。张鸿祺***过的患者常常说,看过张鸿祺,就好比一次看了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两个大夫,最终挑选了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而在另一种脊髓的血管畸形疾病上,张鸿祺的两栖优势就更加发挥的淋漓尽致。脊髓血管畸形是目前最难***的一类疾病,畸形血管像一团乱麻一样盘踞在细细的脊髓内外,而大脑与机体的联络都是通过直径仅有一公分的脊髓传递的,脊髓上最粗的血管也就在一毫米左右,手术和介入***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终身的瘫痪。张鸿祺恰是***这种疾病的高手。血管畸形有时既有脊髓前动脉供血,又有脊髓后动脉供血,手术和介入只能分别解决脊髓前和脊髓后的问题,而张鸿祺可以先通过介入栓塞的手段阻断脊髓前动脉供血的畸形,而将细小迂曲的脊髓后动脉供血的脊髓后方血管畸形用手术刀来解决。在***此类疾病时,掌握了两种技术的医生不仅***的效果最好,而且看待疾病的视野也有所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更透彻。
在张鸿祺的简历上,我们看到了“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委员”和“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高级会员”两个头衔,这大概就是对两栖神经外科医生张鸿祺的最好肯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的他,已经把眼光放在了如何打造一支两栖的团队上,“鼓励一部分医生掌握多种技能,又在一个团队中培养掌握各种技术的专才,是未来的方向。”
“坦克”张鸿祺
张鸿祺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冠以“坦克”的绰号,哪里有“攻坚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脑血管病是神经外科里最苦最累的专业。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争分夺秒的抢救。从医18年来,张鸿祺每天长达12小时的工作,为抢救重危病人彻夜不眠;为保证脑血管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参与创建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外科和介入***“绿色通道”,集合团队优势,24小时“随叫随到”,由此救治了大量的动脉瘤、脑出血、脑梗塞患者。
一天深夜,连续完成几台手术已经两天未合眼休息的张鸿祺正躺在沙发上睡觉,桌上的电话又急促的响起来。“张主任,有个病人情况不太好。”这是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两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样的疾病往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很快死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又有将近一半的患者死亡或重残),因为年岁偏大,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被定为了5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级别,只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生存)。张鸿祺大夫立即组织抢救,很快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找到出血的原因,栓塞了动脉瘤,同时进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压等一系列措施。听到手术顺利的消息,家属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张鸿祺脑子中的弦却不敢松下来,,因为他深知更艰难的事情在后面,使这样的病人平稳下来,将是一项长时间艰苦的博弈,在随后的日子里,张鸿祺下了手术就会到病床旁来观察病情,与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一起,精细地调整***措施……
看着他守在病床旁的身影,熟识他的人不禁想到了许多年前的一幕。那时的张鸿祺主任还是个年轻的住院医生。一个8岁的男孩儿因脑干部位长了一个非常大的动脉瘤,生命垂危,前来就诊,凌锋主任和张鸿祺大夫为他进行了手术,在这一关键的步骤完成之后,男孩严重的脑干衰竭状况,仍然让他多次濒临死亡。张鸿祺一直守护在男孩身边,一点点地调整药物。10天过去了,就连家属都熬不住了,觉得孩子肯定是不行了,决定放弃。是凌锋主任和他一直劝说家属坚持,再坚持,一定要熬过2个星期!他们知道脑干的血流代偿和功能的重塑需要这段关键的时间。当时,正值张鸿祺的婚期,可他对于这个年幼的生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就连婚宴的前一刻他也是在男孩的病床旁度过的。果然,第15天,小男孩的病情发生了转机!一个月后,欢快地走出了医院。 “一年后,我出门诊时,那个男孩的妈妈进门就给我跪下了,告诉我小孩已经完全正常。除了感激,还讲述了背后另一个故事:在孩子得病前,夫妻两人感情不和,都准备离婚,因为孩子看病,两人将此事暂时搁置,在整个救治的过程中,两人从医护人员的行动和交谈中,体会到人内心里的关爱和为追求幸福的不懈努力,重新走到了一起,恩爱幸福地生活着。现在,这个男孩已经长大出国留学了,踢足球也不成问题。能够帮助别人创造和重归幸福,是医生的最大的幸福!”张鸿祺说道。
多年后的今天,奇迹又一次发生,10多天后患者终于苏醒了!如此的病情就算是年轻人也很少可以挨得过来。随后,通过一系列的康复***,病人已几乎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怀着对张鸿祺的万般感激,病人离开了医院,可是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些天的劳累,张鸿祺的心脏出现了早搏现象。
汶川灾区显身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每一个国人的心,正在大兴参加奥运医疗志愿者培训的张鸿祺接到医院的来电,要求其紧急组织一支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二天早上五点,作为领队的他早早赶到医院,细心清点医疗物资及相关装备,随即与6名同事一起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四川绵阳和北川。
按伤势情况对伤员进行分级管理、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援助、仔细进行每一例手术并观察病人的术后情况……频发的余震和堰塞湖的风险没有让张鸿祺退缩,在简陋的临时病房里,张鸿祺与队友们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当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这些死里逃生的同胞,再失去生命,要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和我们一起重建美丽的家园。
张鸿祺在医疗救助的同时,发现几乎每位伤员除了肌体的伤痛以外,心理都有挥之不去、不敢回首的巨大创伤。悲伤、恐惧、焦虑、等等折磨着他们,有的人痛不欲生,在专业的心理救援队到达之前,张鸿祺就与队友们开展了在急性期的初步心理疏导和援助,提高了在院患者对***的依从性。一位骨折的女伤员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默默地以泪洗面。在与她的交谈中,她并没有倾述她的伤痛和失去家人的悲伤,而是告诉大家,她是一位教师,她从倒塌的教学楼中奇迹地活了下来,可她的学生却无一幸免,现在每天眼前都是她的活蹦乱跳的学生,她无法再活下去。经过多次耐心的心理疏导,终于,伤员的痛苦渐渐淡化,开始配合***。张鸿祺坚信,灾难过后,这位可敬的老师还会重返讲台,把爱奉献给更多的孩子。
地震中的孩子是最让人揪心的,每天都可以看到无助和忧伤,蒙住了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张鸿祺在为孤儿查体时,遇到这样一个小姑娘,当队友们让她在留言薄上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她写到“我希望我妈妈明天会给我祝生……”写到“生”字时,再也写不下去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哭了。第二天,张鸿祺和队友们跑遍整个绵阳市,买了一个大大蛋糕,为她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两周的日日夜夜,张鸿祺带领的团队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连续奋战,在重灾区巡诊600余灾民,抢救颅脑外伤的患者323例次,其中27例重度外伤,无一例死亡,很快康复出院。他带领队员们自行筹备物资和车辆,购买文具和玩具,走访灾民安置点及帐篷学校,慰问学生700余人,为地震孤儿查体50余人。
“‘治病’和‘治病人’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张鸿祺说,即使掌握着先进的技术,也只是***疾病层面的。在张鸿祺看来,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的责任心、倾听患者心声的爱心与甘于奉献的无私之心,和高超的技术结合,才是一名真正“治病人”的好医生。做一名好医生,是张鸿祺毕生的追求。
张鸿祺,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和任祖渊教授。目前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内***组副组长,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会员,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高级会员。擅长***脑血管病、脊髓血管病,包括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大事记:
1993年7月~2000年9月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培训中心主治医师
1996年10月~1997年1月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介入神经放射试验室进行新型栓塞剂的研究
1998年4月~1998年7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显微神经外科、临床神经解剖训练
2000年4月~2000年5月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参观学习
2000年10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放射中心
2000年11月~2000年12月日本藤田医科大学神经外科进行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参观学习
2001年4月~2001年6月美国休斯顿Methodist医院介入神经放射科(Prof. Mawad),小石城阿肯色州大学医院神经外科(Prof. Yasargil, Prof. Al Melfty),纽约医院神经介入科 (Prof. Bernstein)参观学习
2001年7月~2002年1月Yarsa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进行显微血管外科技术训练
2006年7月~2006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卒中中心(介入神经放射科-Prof. F. Vinuela,神经外科-Prof. N.Martin)访问学者
2007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
2008年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
2010年首都健康卫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神经外科的两栖高手:张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