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论文篇1
[摘 要]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交换,其本质是信息的传播,特色美食文化的英译是将美食中的文化信息通过解码和编码实现最优化输出。通过研究影响文化视角下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异化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实现对美食文化的有效英译,从而有利于探索切实可行的美食文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有效实现文化输出。
[关键词] 英译;美食文化;归化和异化
[基金项目] 西安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4W22):西安特色美食文化英译研究。
【中***分类号】 F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019-1
一、引言
中华美食历史悠久,派系庞杂,文化积淀深厚。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发达,交通工具先进,世界人民对了解境外文化,尝试体验异域美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特色美食文化已经成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窗口,特色美食文化英译就是一个必须的桥梁和纽带。
二、美食文化英译研究
翻译界在处理不同语言之间的解码转换时讨论历时最长的是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是继直译意译之后提出的一对十分重要的翻译概念。最早提出归化异化设想的是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他在1813年6月《论翻译的方法》的论文中提出翻译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让译语去接近源语;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让译语去接近译入语。前一种途径就是异化,后一种途径就是归化。根 据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理论所提出的文化认同观,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进行文化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源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被目的语的受众所认可和接受。
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英译的《红楼梦》中的美食翻译是目前反响最好的译本,但是他的译本却受到国内翻译评论界的批评,认为他一味追求“归化”外国文本,有太多不忠于原著文化之处。2012年,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中国籍作家,翻译他作品的那些翻译作家们当然是功不可没。但是翻译他作品最多的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坦言在以后的翻译中他将更尽力忠于源文本。分析这样转变的原因就会发现,首先今日莫言已是诺奖大师,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国际影响都使翻译作家对莫言的认识和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变;其次翻译策略中的目的论对作品本身要坚持其原意的要求更加强烈;第三莫言的祖国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过多的“归化”翻译不利于本土文化的输出。
归化和异化作为文化视角下翻译的两种策略,虽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但它们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却是不同的。归化是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所以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维持译入语的纯洁和巩固译入语文化的已有规范。但是因为归化是面向译入语的,所以它在沟通两种文化时并不着力向译入语文化引进异质文化,因此它在推动不同文化交流方面作用是有限的。而异化是面向源语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向译入语文化引入新的、异样的文化,所以它会丰富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都有稳定因素和变革因素,二者的矛盾运动推动该语言及其文化向前发展。归化促进的是译入语语言文化中的稳定因素,异化促进的是译入语语言文化中的变革因素。国际交流的目的在于了解和认同,在于多元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受所译内容、国际形势、源语国综合国力、译入语国国民意识形态与接受能力的预期等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定要根据翻译实际全面分析影响翻译实践的各种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符合既定翻译目的的翻译方法。
传统上国内英语翻译专家在进行涉及美食文化的翻译时,考虑更多的是英语国家受众在思维共性、心理习惯、信息需求和言语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可接收情况。这种完全或更多异化的翻译策略,很容易导致受众对其所要接受的新文化缺乏充分的认同, 不利于文化之间真正的交流 从而导致翻译效果不理想。目前在美食文化翻译方面要么只是做菜品翻译不注重理论提升,要么总结出了翻译的具体方法却针对面过窄不具有概括性。在做文化输出翻译时应该坚持翻译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美食文化的英译应该以目的语为主要依托,英译的英语语法、句法、词法都要符合英语使用规范。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全世界的***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特点,英语正逐渐成为新闻、公示牌、路标、产品介绍、城市介绍、企业宣传和旅游介绍等方面的主要外语,但是在英译中也不能一味依赖于归化策略,过度倾向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语言习惯,要在国际上闯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词汇和意象,推出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世界人民从美食文化的角度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此,在美食文化英语翻译时, 有必要在与民俗、典故和文化等主题相关联的翻译中注重异化策略的使用。
三、结语
特色美食作为一个特殊文化符号,既是形象硬件,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为人们提供服务,更是形象软件,反映着一定的服务态度和居民生活水平。随着全球化交往步伐的不断加大,特色美食文化英译是面向国际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英译输出美食文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华深邃文化的广泛传播,营造更好的国际文化氛围,提升国家的国际化形象,更好地融入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颖.翻译方法及研究[J],现代交际,2011,(05).
[2]王爱莉.翻译及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
[3]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
[5]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到异化[J].中国翻译.2002,01.
作者简介:薛维(1974-),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及英语语言文学。
杨红梅(1968-),女,陕西汉中人,硕士,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及英语教育。
美食文化论文篇2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美食翻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美食翻译大多强调字面意思对等,而忽视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美食名称中所含的文化负载词在其翻译中更是很难被体现。本文以土家族美食为例,结合传统翻译理论和方法试***寻求一种更加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在实现字面文字对等的同时,也不失文化底蕴。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英译;土家族美食;翻译目的
中***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2-03
引言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习俗以及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的美食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现如今关于美食文化英译的相关研究,大多单纯追求语言字面的对等,而忽视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翻译的重心多放在烹饪方法和食材上。王荣(2013)提到:“中西方文化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常常在翻译过程中被忽视,因而使得中国文化难以在翻译中得到体现”。胡文仲认为:“文化负载词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范畴,它是在语言层面对文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1994:64)。土家族大多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其文化具有层次多、内容广等特点。土家人饮食以谷物为主,腌、熏是常用的烹饪方式。“社饭”、“腊肉”、“油茶汤”等都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习俗。
一、翻译目的论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的运用
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被认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弗米尔发现:基于行为理论,每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目的。翻译也是一种行为,其目的是译者所赋予的。
(一)“目的原则”视角
弗米尔认为,翻译应当把通过译文实现其目的作为首要目标。“目的原则”注重于翻译目的的重要性。对于英译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而言,其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1.探索土家美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并借助恰当的翻译,将其传播。2.基于美食文化不同目标群体的特殊性,使翻译被不同阶层的人接受。
以“社饭”为例。在土家文化中,“社”指“春社”――土家族特有的节日。“春社”用以祭祀土地神,从每年的“戊日”一直持续到“立春”。土家人“过社”有两种习俗:扫墓和吃社饭。社饭的原材料是:艾叶、叶蒜、腊肉、糯米等。在“社饭”一词中,“社”就是文化负载词。翻译“社饭”一词时,应充分考虑其文化背景,让读者通过翻译感受到浓浓的土家节日氛围。
(二)“连贯原则”视角
“连贯原则”注重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是指翻译应该被大众所接受,它更强调语用层面的意义。再以“张关合渣”为例,“张关合渣”因湖北省宣恩县张关镇而得名。因此,在翻译“张关合渣”一词时,应充分考虑其在实际生活中是否便于人们使用。同时,译文也应当符合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在翻译时,过分地纠结于某一个词就会导致读者对译文产生误解。因此,基于目的原则,我们应当使译文通顺且便于理解。
(三)“忠实原则”视角
以“腊肉”的翻译为例,“腊肉”是一种加工食品,其主要制作方式是:腌和熏。基于忠实原则,翻译“腊肉”一词时,应当运用合适的文字表_来传达其内在的文化信息,对其名的产生做出简单的解释。许多译者将“腊肉”一词翻译成“preserved meat”。但是,“preserve”一词只是说明了腊肉的存储方式,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文化因素。因此,“preserved meat”这一翻译不满足于忠实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土家族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之理论建议
(一)基于句子结构的角度
翻译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句子结构正确。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互译实质上也是形合和意合的转换。
英语是一门形合语言,其单词和句子的链接多靠显性的连接词才得以完成。基于前文对“张关合渣”的介绍,“张关”,作为文化负载词,修饰和限定“合渣”一词。在中文中,“张关合渣”一词的语法结构是:名词+名词。但在英文中,其语法结构应当是:名词+介词短语。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过程中,汉语是源语,英语是目的语。基于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在将汉语转化为英文时,如果必要,我们适当改变其原有的句子结构或者语序以满足英语语言表达的习惯。通过借助介词或者更多的显性的链接方式,在英语中,译文的结构和意思能够更加显著和清晰的被传达。
汉语是一门意合语言,其单词和句子的链接无需连接词,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文义得以传达。因此,在进行英译研究时,我们需要理解和感受文字背后的内涵。以“油茶汤”的翻译为例,“油茶汤”的制作原料是:茶叶、花生、黄豆等。通过对食材的翻炒以及冲泡制作而成。“油茶汤”是由“油”、“茶”、“汤”三字组合而成。对应在英文中的便是“oil”“tea”“soup”。但是,这三个字并非完全***存在,亦不能将其简单地翻译成“oil tea soup”。通过对其制作方式的解释,不难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油茶汤”一词中“油”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其用来修饰“茶”。但也不能因此就将其翻译成“fried tea soup”,还应充分考虑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虽然形合和意合存在差异,但二者并非无关对立。他们所代表的实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英汉互译时,我们也应当结合和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二者分离。
(二)基于文化的视角
Lawrence Venuti将“归化”一词定义为:“以自我民族为中心,将外文文字转换为符合目的语语言体系的语言。即,把作者带回家”(1995:20)。归化是以目的语为中心的翻译理论,针对原文中所出现但在目的语中不常见或者完全陌生的表达,将其转化为目的语中熟悉的表达方式。再以“腊肉”一词的翻译为例,基于前文的介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一个词与“腊”对应。另外,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腊月”这一概念。因此,将“腊”直接译为“the December of Chinese lunar calendar”是否得当?
翻译所传递的不应当只是文字表面的含义,更应当传达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站在归化的角度,无论是语言层面还是文化层面的转化都应当更加遵从英语文化。然而,基于目的论忠实原则,同样不可以忽视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源语文化。以“腊肉”中“腊”字的翻译为例,在英语中,我们不能找到一种表达方式与其直接对应。在英语文化中,并不存在“农历腊月”这一概念。但它同“中国新年”、“中国春节”息息相关。且这两个概念为外国人所熟知。因此,在进行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时,可以将其转换为更为熟知的概念。
Venuti将“异化”定义为:“在处理存在文化差异的文本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反本民族主义,转而注重于源语文化价值的倾向”(1995:20)。异化强调译文应当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文化的韵味,从而实现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的过渡。异化同目的论的忠实原则相似,都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和作者。在英译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从异化角度出发,应更注重于中国土家文化,译文也应更有中国味道。
以“社饭”一词的翻译为例,在土家文化中,“社”即指土家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英语中,几乎没有一种现成的表达可以与之对应。同时,我们又要保证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的味道。因而,我们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知“社”以使其满足英语表达的需要,但是这样做不仅会失去源语的风味,还会造成误解。
相比于归化,异化更能够保存中国特色。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特色是文化崛起与传承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中,异化更有利于土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同形合和意合一样,归化和异化并未非全对立,我们应当辩证地去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着眼点必然会导致不同的选择。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中,二者更应当互取其长。
三、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之方法建议
(一)直译法
“直译”是指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实现字与字之间的对等。但是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直译会导致文化因素的缺失,故,不可单独使用直译。仍以“腊肉”英译为例,“腊”既表达其制作方法也表示其文化内涵。在翻译“腊肉”一词时,可以运用直译的方法并加以注释,翻译成“smoked meat(special for new year in Tujia)”。
(二)意译法
Shuttleworth Cowie将“意译”定义为:“更加注重实现译文阅读感而非保留文字字面对等的翻译方法”(1997:97)。
相对直译而言,意译更有利于扩大词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受到字面含义的拘束。但是意译包含了译者的主观思想,会导致读者对某些文字的不理解或错误理解。因此运用注释以弥补其缺憾。还以“油茶汤”的翻译为例,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其翻译为――“Tujia tea soup(made of fried tea leaves,peanuts,rice and so on)”。
(三)音译法
音译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杨志宏认为“音译法有时候不能完全传达出原文含义,可能还会导致读者对于译文的误解”(2009:37)。注解的方法不仅可以使译文传达更加充实的信息也可以实现文本含义的有效转化。
在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中,音译填充了中英文翻译中的空白。对于解决语言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可译的现象有很大的帮助。注释的使用就更能有效的传达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了。以“社饭”的翻译为例,可以尝试将其翻译为――“Shefan(special for Tujia festival-Chunshe-to memorize the goddess of land)”。
结语
总体而言,美食文化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化交流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美食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扬。学术界从未停止过针对美食翻译的研究,但美食翻译仍旧任重而道远。
本文就土家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为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建议。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望日后专家译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Nord,Chri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Routledge [M]. London:Routledge,1995.
[3]Mark Shuttleworth & Mori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B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杨志宏.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英译[D].山西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7]王荣,等.中国传统美食的英译现状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6):18.
[8]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9]贾惠超.《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美食文化论文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逐步兴起,本文通过对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品牌营销意识薄弱、地方特色不够突出,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现状;对策
中***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一、饮食文化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鸭的消耗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辛弃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明朝***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可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资情调。利用时令原材料,体现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对成菜的要求是,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风味特点主要表现在口味醇和、咸淡适中、适应面广、原汁原味。(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南京菜讲究刀工,擅长刀技,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镂或削,可以做出多种花样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味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让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叹厨师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4)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2]。南京为十朝都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灯,十八落灯,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元宵灯节期间的食俗。三月三这天,南京人用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区有吃“乌饭”(青精饭)的习俗。饭是以南天烛(一名青精树)叶捣烂滤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据说人吃了能强筋骨、益气力,被誉为“仙家服食”等。
三、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目前南京餐饮市场上将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的主题餐厅屈指可数,一些因为定位不明确、菜品和服务不佳,曾经“名噪一时”的主题餐厅已经倒闭或者“奄奄一息”。究其原因是在满足旅游者的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饮食文化的挖掘比较浅薄,仅从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难以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特色。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来旅游,更要满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2、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近年来,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国》,紧接着香港明星谢霆锋加盟《十二道锋味》携好友跨界做“厨神”挑动国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美食制作过程所展现的诱惑不亚于品尝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场上目前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的饮食旅游项目少之又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单就品尝美食,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运营方式和商业包装机制[3],在旅游市场上需要品牌营销战略,而目前旅游市场上有品牌辨识度的饭店极少,仅有的几个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绿柳居”,大部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包装和宣传,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苏菜属于八大菜系,南京菜又属于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称为“京苏菜”,地方特色明显。近些年来,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纷纷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粤菜等,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口味繁杂,菜肴中混杂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帮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难以再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京苏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四、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南京拥有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一些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加以开发利用来提升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在文化上做文章[4]。另外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节庆展、美食节等活动,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展播、讲解员现身说法讲解美食渊源,***文并茂地呈现出南京的饮食文化风情,把文化注入饮食中,增强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2、激发游兴,提高游客参与度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开发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制作美食,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在品尝南京小吃蟹黄汤包时,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包汤包的乐趣,品尝汤包时可以告诉游客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让游客回味无穷。南京的盐水鸭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尝盐水鸭时,引导游客亲自制作盐水鸭,最后作为地方特产带回家乡等。游客在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提升游客的游兴。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开始追求品牌、质量。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并利用广告宣传、节庆活动、美食活动如“农业嘉年华”、“南京美食节”等进行大力宣传,打响知名度,塑造出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从而塑造出南京地域的文化名片。
4、挖掘特色,体验地方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特色饮食是经过长年累月、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文情怀,传承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让游客体验到当地风味特色饮食,是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比如南京人喜欢吃野菜,可以开发别具一格的野菜宴;南京十大小吃非常出名,可以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来品味地方小吃等,把原汁原味的民间菜肴挖掘出来,才能满足当代人寻求回归自然的饮食新风尚。
参考文献:
[1]王健.青岛市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2]王晓文.试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福州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3):112-115.
[3]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
[4]刘艳芳,刘於清,李平.试析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宜宾学院学报,2008,(1):89-91.
作者:张荣娟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食文化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