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范文

文艺青年范文第1篇

聚焦概说

标签化、族群化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将人们聚集到了一起,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划归到某个族群。

顾名思义,“文艺青年”即文学艺术青年,他们偏好文学和艺术,为此付出大把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他们喜欢听音乐,但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他们喜欢看电影,但只看小众的文艺片;他们流连于偏僻的咖啡馆、小剧场和老巷,喜欢在每年固定的月份去某个地方旅行;他们悉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博客和网络空间,喜欢拍一些光影迷离的照片,写一些感伤忧郁的文字……他们以一种低调而特立独行的姿态生活着,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文艺青年到底是什么青年?我们自己又是何种青年?其中反映出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还是值得深思的?这正是本期要讨论的话题。

无文艺,不青年

三家评议

2011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某地的几个人经过一个水库时,发现一只硕大的动物正从水里向岸边游来。他们走近一看,发现这动物原来是一只老虎,随即拨打电话报警,并引来附近的人围观。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虎感到很慌张,随即掉转虎头返回水中,向对岸游去。

十天后,有人在附近发现一只成年雄性老虎的尸体,极有可能就是之前人们在水库边看到的那只老虎。

老虎乃万兽之王,没想到却被人类围观得无处躲藏,最后落得惨死山林的下场,真是令人欷不已。看来,在数量庞大的围观人群面前,哪怕是再威猛的老虎,也会变成弱势群体。虽说老虎的死亡原因跟被围观没有直接关系,但围观这件事真的是太危险了――那么,我们还敢不敢围观文艺青年?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当然敢。因为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境内只剩下19只,而文艺青年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文艺青年乍一听是一群柔弱、雅致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和脸皮都强大至极,不会像野生东北虎一样无奈地落荒而逃。

文艺青年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多以文科生为主,所以都多多少少有点感性,但还不至于太过泛滥。他们是高姿态的,也是低腔调的――一方面以高傲示人,总以为掌握着人世间所有的真善美;一方面又善于自嘲,能够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苦逼”(做作、矫情、拼命地把自己整成悲伤的、忧郁的、哀怨的、苍凉的)。其实这正是文艺青年的可爱之处,他们大多对现实和自己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其实文艺青年古来有之。若想追溯其源头,必定不能跳过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那一帮名士,没事的时候就相聚在竹林,喝酒,弹琴,写诗,讽刺朝廷,孤傲清高,放浪形骸,完全活跃在主流价值观之外。但是当时这批人受***治影响太多,其中好几个都被掌权者迫害过,嵇康甚至被迫害致死,可谓惨烈至极。而当今的文艺青年的日子则太平了许多,所以不会那么惊艳。

网络的普及给文艺青年大***提供了新的阵地,他们出没于网络就如魏晋名士往返于竹林。他们一边在网上耽恋于文艺和文艺生活的美好,一边又忍不住对社会现状疯狂“吐槽”,甚至繁衍出一系列自己的专用词语。对了,他们在网络上的根据地是一个叫“豆瓣”的人气网站。

但文艺青年这支队伍好像日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除了正统的文艺青年外,伪文艺青年、萎文艺青年和猥文艺青年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既壮大了这支队伍,也破坏了这支队伍。

也有很多人对文艺青年表示反感,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我尤其不喜欢矫揉造作的文艺腔。但一部分人的反感丝毫影响不到文艺青年的其乐无穷,他们依然“小清新”,依然非常注重精神生活,依然在文化艺术的浸润中自我陶醉。对于他们来说,无文艺,不青年。

我丝毫不担心文艺青年的将来。这个家族不会发展到像东北虎一样濒临灭绝,他们会小众而声势浩大地存在下去。

文艺青年的家族与血统

文/苏 鲁

有没有一个本质性的特征,来断定一个人是不是文艺青年?我想没有。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文艺青年之间只有“家族相似性”,他们在有的方面相似或一致,在其他方面则迥异。正如一根麻绳由许多根线缠绕、交织在一起,但没有哪一根线需要从头至尾贯穿其中。我自己是不是文艺青年呢?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恰当,在一定意义上我可以划归到文艺青年这个家族中,却不是因为严格地符合了文艺青年的某些本质要素。

读大学期间我创办过学生社团,那时我在哲学系读书,大概算是“哲学青年”,并兼有一些“愤青”的色彩。受到其他社团成员的影响,文学和艺术逐渐进入我的生活。那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海子的诗》几乎人手一本,而小说也多以余华、王小波、米兰・昆德拉的为主。看电影更多,那时电脑尚未普及,我们主要看牛皮纸袋子装的刻录碟,侯孝贤、安东尼奥尼这样的导演可以列出很长的一个名单。音乐也很重要,我们经常去淘作为垃圾从国外输入国内的打口碟,尤以重金属摇滚乐和先锋民谣为多。此外,大家用索尼DP2OO摄录放一体机拍过色调和主题都极为晦暗的电影,还公映过反叛色彩浓厚的话剧。当然,喝酒和彻夜聊天更是家常便饭,所以通常是从下午两三点钟开始。所有这一切表现,在今天看来,都很像文艺青年。不过那时“文艺青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文学、电影和音乐,对大家而言不仅是乐趣,更是某种人生观念的媒介。借助于这些文艺形式,我们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视野开阔起来,精神获得共鸣,同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大家离开学校,分散到社会的不同角落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有的朋友在国企上班,然而始终痴迷于音乐,吉他演奏技术越来越高,还写了不少歌,不过那与“快乐女声”“绝对唱响”完全是两码事。有的朋友做了律师,文艺的东西少了,而关注起周易、佛教这类传统文化。有的朋友混迹于官场,身心疲惫,然而彼此的牵挂和聚在一起时的感觉丝毫未变。有的朋友从事专职写作,进入了文学创作的圈子,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可有些东西却似乎消失了。有的朋友在博物馆上班,依然个性不羁且低调,并且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写一首诗,这已经成为其生命律动的一部分。我们是文艺青年吗?是,也不是。对于那些时兴的文艺圈子,我们难免有些接触,却总感觉“道不同不相为谋”。

历史中向来不缺乏“愤青”,现在它却远不如“文青”根深叶茂。***“指点江山”的姿态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土壤,自我和理性成为更重要的精神指向。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以及对主流生活方式的拒绝,也促使某类青年通过文学艺术来营造独特而丰富的个人世界。如果说文艺青年的家族有什么血统,我相信就在这里。

关于“文青”的杂感

文/刀 锋

文艺青年,正如一切标签一样,都是滞后的。

也就是说,并非你选择当文艺青年,你选择贴上文艺青年这个大标签下的一些小标签(服饰、行为),你就是文艺青年了。文艺青年之所以是文艺青年,是因为他们在被冠以这个标签之前就已经具有某种或某些属性了,这并非他们刻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挂上标签,但是你不能强制输入属性。

我们应当关注的,并非是给自己贴一些什么标签,我们要去穿什么衣服,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选择怎样的消遣方式等等,而是你是否真心喜欢。任何时候,诚实为先,被不被归类,被归为哪类,并不重要。

我看到很多青年挤破脑袋要往文艺圈里钻,实际上,如果你本身具有文艺青年的属性,即便你并不知道这个词汇,你也是文艺青年(暂且让我们用一下这个标签)。反之,就算听小众音乐,看小众电影,流连于咖啡馆、小剧场,流浪者似的旅行,举着相机记录影像,你把这些事情做遍做全了,那你也不一定就是文艺青年。

有许多人认为文艺青年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像大众一样务实,他们不是完全的实用主义者。而这个社会依然充斥着实用主义,大多“应该不应该”都以实用与否为基准与量尺。

完全不实用的人又是很少的,因此我认为,是否是文艺青年,首先要看在取舍面前,他们取了什么舍了什么,以及取多少,舍多少。

文艺青年,即为文学艺术青年。文学艺术总能吸引他们,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这是否是内核。

在我个人看来,一个极为注重实用利益的人即使读过再多好书,听过再多好音乐,再有思想,也不能称为文艺青年。因为文艺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它的诞生是无用的,它会产生一些效果,但绝非原因。文艺青年一定是清高的,对很多社会实用现象不屑的,当然这其中程度深浅有异。

一个文艺的人,应当是更加关注本质而非表象的,应该是可以诚实面对内心的,因为文艺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为此。

很久以来我都发现一个共有的现象,但凡小咖啡馆,几乎都会有村上春树的书,有些咖啡馆甚至为之设有专门的书架。抛开经营者对于定位的展现手法与实施手段不讲,可看到的是,村上春树先生已然成为一种标签。

从我个人来讲,其实是不喜欢标签这种现象的,但又不自觉地会被文化标签作用着――选择或者拒绝。拿咖啡馆来解释,如果一个咖啡馆中只有励志书,或者只放流行音乐,我是不会选择第二次踏入的。

我想这是一个是否可以海纳百川的境界问题,而非文艺不文艺的问题,文艺其实是很内在的私人的东西。

我记得民谣女歌手邵小毛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喜欢文艺的人就会考虑底线的问题。”我并没有深刻思索这句话的准确性,但我觉得,一个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人,是不文艺的。

而你喜欢属于文艺范畴的东西,应当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好像一种本能一样,不自觉地被归类,而不是自我推动力的作用。

〖相关链接〗

文艺青年的十条标准

1.文艺青年都爱村上春树;

2. 文艺青年都爱摄影(基本上是单眼或是LOMO底片机);

3. 文艺青年喜欢欧洲远胜过美洲;

4. 文艺青年在很暗的咖啡馆看书;

5. 文艺青年房间一定要有吉他;

6. 文艺青年都去小剧场看电影;

7. 文艺青年的房间墙壁一定是自己漆上颜色 (即便是白色);

8. 文艺青年的房间都贴看不懂语言的电影海报;

9. 文艺青年的房间有一整墙看不懂的书:

10. 文艺青年的房间有一整柜普通大众买不到的CD碟片。

文艺青年范文第2篇

随着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中体味辛酸苦辣,社会中出现一种明显的反文化。这种现象曾在全世界发生过,现在正在中国发生。在汉语中,这群人被称为文艺青年或文青,字面意思为“有文化修养的青年”。这是与让人爱恨交加的英文单词“Hipster”最接近的汉语等价词。

这群人讲究、怀旧、文艺气,有点诗人的感觉。文艺青年是精神至上的,但却生活在非常世俗、金钱驱动的中国,他们被贴上了高度个性化、浪漫、艺术鉴赏家的标签。

他们往往是中上流社会中的城市居民,但却小心地与提LV、开宝马的暴发户划清界限。人们更多地用他们的思考方式来定义他们,而非他们拥有的物质。一位在北京的27岁NGO工作人员用略带轻蔑的口吻说:“他们总是喜欢与众不同。”

“文艺青年”这个词可以将中国受众分为赞赏或嘲笑两类。最近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文艺青年地铁读诗”。这条微博包含一段视频,视频中三位女士在一节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大声朗读一首关于自然的诗。一些评论者祝贺这些表演者,表扬她们的创意和勇气。但其他人称这段视频是“垃圾”或者表示“文艺青年”和“***青年”似乎没有区别。

一组有助于说明“文艺青年”和“***青年”区别的照片在微博上被病毒般传播。这些照片描述了开车、写字和吃饭等日常活动,每个活动都以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青年”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这组照片也显示中国自称“***”的人与美国的hipster有共同点,至少在反文化这个根源上。

在美国,hipster主义在上世纪90年代的散漫人时代首次出现。散漫人是一群沮丧青年,困在低薪且无前途的工作中,对未来充满悲观。他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并选择了前三十年中嬉皮士、抗议文化以及其他反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反应是一起停止创造新文化,实际上就是拒绝相信一切。

这些特点与中国的“***青年”相同。他们没有多少寄托,总做出一些无意义、故意弄巧成拙的行为,看起来只是搞笑。

中国这些反文化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最近的一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中国81%的受调查者同意以下说法:“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外交***策》上月报告了该国的性别失衡——120名青年男性对100名青年女性——给单身人士造成了巨大压力。那些寻找另一半的男士已经越来越明白拥有一套房子的重要性,而“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现在是平均年收入的15到20倍”。

面对如此令人畏惧的社会压力,也难怪有些中国青年放弃了文艺和骄傲。曾经伤人的词语——“***青年”和丝——现在已经被受到这些词语伤害的人接受,用于自我解嘲。这些词语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Monica Tan

来源:《大西洋月刊》11月1日

编译:黄郴

文艺青年范文第3篇

特派记者严小琰伦敦报道

伦敦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90后小将陈定以1小时18分46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为中国田径拿到了伦敦奥运会上的首金,这块金牌同时也是中国男子竞走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当天过20岁生日的陈定没有像许多奥运冠***一样流泪,而是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宣泄着他的幸福和快乐。

时光倒退六年,当时的陈定还仅仅是个有点体育特长的初中毕业生,学历低下,没有任何背景。2005年底,陈定从云南省竞走集训队被刷了下来,理由很简单,成绩不好,而且腰椎的伤病严重。他曾想过凭借自己的竞走特长作为体育生去报考中国农业大学。投考失败之后,小陈定的人生陷入低谷。对那个时候的陈定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不存在于他人生字典里的名词,根本不会想到,有那么一天,自己会站在那个遥不可及的最高领奖台上。

在小陈定踟蹰不前的时候,深圳体工队的竞走教练孙荔安走进了他的生活。2005年孙荔安回云南老家探亲,在省体校曾关注过陈定,“这孩子身体条件不错,瘦高个,身体协调性很好。”从此心里便多了一个惦记,因此在陈定走投无路时,孙荔安第一时间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06年年底,在云南省体育医院,院长亲自拿着X光片检查一番,给出了肯定的结论:腰椎没问题,可以继续练竞走!2007年1月,陈定正式成为深圳市体工队竞走队的一员,在人才济济的云南队里没有任何地位的陈定,一来到深圳队就吃上了“小灶”,加上孙教练只有两名弟子,陈定终于过上了“有人管”的日子。

由于右腿膝关节曾受腰椎伤影响,陈定的动作不够规范,比赛时右腿常屈腿,极易被罚。孙荔安便从头开始,一遍遍地教、拍录像,分析,示范……半年之后,天赋极佳的陈定动作规范,成绩猛进。一年之后,陈定便开始在国际比赛崭露头角,在当年竞走世界杯青年组摘得银牌,之后便是顺理成章地进入国家队。

陈定如今训练的地方有个挺好听的名字:二道白河镇,那是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森林浓密,清凉宜人。陈定和他的教练孙利安一起在那里为备战伦敦奥运会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多愁善感,喜欢弹吉他的陈定在队里一直是个颇有文艺范的男孩,但在长白山封训的这段日子,陈定一次都没有摸过吉他。热爱音乐的陈定差点没把吉他指法都给忘掉了。但现在,在为中国田径队夺得伦敦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之后,陈定可以为自己买好多好多吉他,他想怎么弹都没有人会管他了。

文艺青年范文第4篇

茅侃侃依旧走在创业的路上。只是,经过10多年的折腾,他几度变换身份,还是发现时代最前沿的行业对他最有挑战。于是,他一猛子跳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

出生于1983年的他,作为当年“80后”创业者符号式人物,即将而立。留长发、信命理、痴迷刺青,虽然十几年来经历了各种职场身份:红旗中文2000、市科委、联众游戏、时代美兆以及现在的中澳凯尔健康合伙人和纵横经纬信息技术公司创始合伙人,但性格却一点没变。他形容自己“成熟度特别低”,不过正是敢于面对这一点,他开始放下一些东西。“专心做个大产品经理也不错,你会精力集中。做自己擅长的事比较好。”

10月底的一天,茅侃侃在北京北四环的一家咖啡厅里首次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讲起他正在做的App“哪儿堵”。他一边让身边的设计师做着修改,一边感慨今年种种不顺:在苹果商店折腾了四次才上线、各种bug不断。“今年所有的开发运营都打乱了。”他一脸困惑,说自己倒霉到去厕所也会把手机掉进去。

截稿前,当我问起他最新进展,他还主动邀请我去办公室再聊聊。并约上了两个汽车之家的朋友探讨商业模式。“提前聊聊,也好看看怎么和老李(李想)合作。”他口中的老李,正是当年与他一起被奉为创业榜样的另一个80后。

“我是个文艺青年,只有文艺青年才是个好的产品经理。”茅侃侃总结了自己的职业经历,不谦虚地说。但他也说10多年来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在赚钱和梦想面前,我会选择赚钱。”他说,以前总觉得梦想更重要,但结果是到后来发现钱没赚到,梦想也无从谈起。头几年,他通过写书赚了一笔“够喝酒的钱”,他挺高兴,“对我来说商业就是你最后总得选择一个方式把钱赚了。”

新的创业

2011年年底,茅侃侃在咖啡厅结识了现在的合伙人郭洁青,郭所在的九州联宇主要从事传统的交通信息处理业务,为国内诸多地***厂商提供B2B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郭希望在地***服务领域拓界到B2C。早年茅侃侃在时代美兆做真人CS时就接触到LBS,对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早已熟悉。但看到国内的玩转四方等LBS网站效仿foursquare却没找到盈利模式,他没敢贸然趟水。

和郭洁青的谈话给了茅侃侃不少启发。他算算自己在北京开了十年车,但现有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交通)那个行业的人不是做产品的。”茅侃侃认为,基于位置服务、智能城市和车联网的竞争目前还并不激烈,用户也没有产生固定的使用模式,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他希望把握这个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交通系统、汽车厂商进行深度整合。

2012年4月,茅侃侃带领10人左右的团队开始开发交通出行信息应用。他的出发点是:路况信息服务是一种“伪刚需”,工具型App难以长期维系用户粘性,但却是很好的“药引子”;而基于交通出行工具延伸的服务才是刚需,业务延伸的空间大。因此,他希望先打造一个实时路况信息平台,做好种子用户的培育;然后整合线下资源,在后端即汽车厂商、保险公司等领域进行合作,打造全系列的交通出行O2O服务模式,即基于同一个数据平台,衍生出一系列App:路况查询、出租代驾、拼车搭车、道路救援、修车和保险服务等。

在茅侃侃的的设想中,这种“轻应用、重服务、重后台”的产品布局,不仅可以避开和竞争对手的正面攻势,还可以使数据间存在共享与关联关系,从而找到清晰可靠的商业模式。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他的团队做出的第一个实时交通路况应用“哪儿堵(Jamper)”,从开发到上线就足足花了6个月,根据苹果商店的要求做了数次修改。这个过程一度令茅侃侃感到崩溃。“总觉得命在别人手里。”他说,此外使用的语音软件磨合也不顺利,导致产品会遇到bug退出。

好在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是对产品苛刻的人,因此不断修改和打磨成了那段时间的主题。“别看我外表挺糙,但总是我最细心地发现产品里的问题。”茅侃侃说。事实的确如此,在本刊记者试用“哪儿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都马上通过微信给予解答。

产品有了,便是推广。在App的浩瀚海洋中,不刷榜如何能脱颖而出?茅侃侃只是做了一些定向传播,比如他认为凭借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口碑传播能够带来不少目标受众,而汽车之家、weico等平台则可以带来一些“小资”用户的转化。

他定位的目标用户,男性是开头但不是主流,女性和新手才是未来:因为这部分用户在遇到交通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对事故、坏车、保险等问题有强烈的求助需求。对于自己进***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产品,茅侃侃的目标是年底覆盖15到20个城市,做好产品的纵深及服务布局。“谈盈利模式现在还早,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1999、2000年时刚有互联网时,你总得等得起吧?”

对于目前自己的这份职业,茅侃侃坦言自己并不想太远。他反问道:“创业板排了多少个企业?有几个能上市的?”在他看来,如果产品做得好,未来即使被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收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在纵横经纬创业中,他不再像此前几家公司中去做管理者,而是以产品开发为主,郭洁青负责日常经营。“那并不是我的专长所在。”他说人能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最好。他还举了自己好友李想的例子,他说李想的优势就是做管理。在这方面,李想也给了他不少建议,“做兄弟这就够了。”茅侃侃说。

成长之困

他逐渐认清自己,是在时代美兆做过管理者之后。2009年离开后,茅侃侃经历过一段醉生梦死的日子。

“那时候没什么事干,每天都在喝酒,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20岁出头被冠以“亿万富青”名号,让他体会到名誉和现实之间的迷失。“虚荣总会让人找不到方向,到最后你会发现正负都抵消了。”茅侃侃说,幸好那个时候没有微博,否则也许更找不到自我。

实际上,曾经的“过亿资产”是他所在的时代美兆项目拿到的投资,他拿到的不过是有限的年薪和股权。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则是那时认识了一些本在那个年纪和阅历没机会认识的人,这些人慢慢做成了朋友,能在需要的时候拉上他一把。2011年,茅侃侃在自己关于职场心得的书《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中写道:“没有哪个创业故事是神话故事,更没有哪个创业者是神。我喜欢英雄二字,这适合每一个正在创业路上的人,因为英雄也有悲情,但他们仍是英雄。”这是这个八零后创业者十年打拼的内心写照。

在投入移动互联网创业之前,茅侃侃还有另一个相对稳妥的机会—去腾讯,而他当时也和腾讯几个业务线谈过。作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代,他很遗憾当李想他们把泡泡网、汽车之家做得炉火纯青时,自己却一脚踏进了时代美兆这个线下项目。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时机他不想再错过。和郭洁青的合作让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商业旅程,茅侃侃说,如果他的精力分10分,现在放9分在这个事情上,剩下1分留给生活。在这方面,他最钦佩的人是开发出微信的腾讯副总裁张小龙。他认为现在最开心的事是“自己产品的那一刻”。

茅侃侃的精力依旧很充沛,他活跃在微博、微信以及QQ上。白天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用在产品的开发上,晚上则是一直和十几年前一样—泡咖啡馆、卡拉OK或者夜店。

他还喜欢刺青,他对自己作为文艺青年的评价是:这些人或许口味重,但内心都很单纯。“穿西服的未必是好人,有纹身的未必是混蛋。如果你说我是错的,那就证明你是对的。”这是茅侃侃的座右铭。他说自己的上升星座和月亮星座是天蝎,特别矛盾,“但是适合做生意”。

适合做并不意味着会做。茅侃侃认为自己对商业的看法依然不成熟,但他说自己的心志有很多改变,至少做产品不像原来那么着急了。未来,他也只想做好产品。“所谓的产品,就是看你擅长使用哪种工具了。”

在拍照时,这个露出刺青,扎着辫子的三十岁大男孩一次次把沙发上的靠垫抱在怀里,在采访结束后他还特意发微信过来,问杂志上的照片能不能用自己自拍的照片。“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茅侃侃说。

Q and A

Q:你幸福吗?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Q:你所看到的新趋势有哪些?

A:机器的人工智能

Q:你希望身处的新商业文明是怎样?

A:就现在这样,其实挺好的。我不期盼什么商业文明,最期盼法制健全,将人治的权重降到最低

Q:你的产品或服务对世界有哪些改变?

A:这个话题太大,不求对世界有所改变,只求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有乐趣和简单

Q:你如何被全球化改变,又想怎么样改变世界?

A:这么深奥的问题没有想过,我想这应该是奥特曼的事业吧

Q: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新世界?

A:脏乱差,科技越来越发达,人越来越懒,心中的美好越来越少

文艺青年范文第5篇

吴冠中走了。

如果把他作为一个点,围绕他可以画出三个圆圈,从小到大、从内向外依次是亲人、朋友、相识。他的离去就像一块石子投到水里,在他的亲人、朋友和相识中间产生从强到弱的撞击和震动。这震动当然也扩展到“相识”者以外,因为他的分量。按照六度空间理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最多只隔着五个人。但对于有作品存世者就不需要这样的辗转。我们不认识吴冠中,但他以绘画和文字与我们坦诚相对。而我们也做出有声或无声的回应――尽管他已经看不到也听不到了。

另类吴先生

吴冠中是中国美术界的另类。陈丹青在《记吴冠中先生》里提到圈中传的“他语惊四座的段子”,比如上世纪90年代纪念中国美术馆成立若干周年,“老少贤集,轮番捧场”,吴先生上去却说:我们这样的大国,这样的美术馆,我感到可悲(他的宜兴口音同“苦拜”)!再比如全国美协***职位空缺,作为“候选大老之一”的他又说“煞风景的话”:我要是出任***,头一件事,美协解散(宜兴腔音同“加塞”)!陈丹青总结说:吴先生是个文艺青年。这个评价很到位:“文艺”概括了吴冠中的精神,“青年”体现了吴冠中的心灵。

吴冠中原本学的是电机,17岁暑假***训时被朋友群拉去参观杭州艺专后被那些***画和雕塑俘虏,“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从杭州到长沙、昆明、璧山、重庆、巴黎、北京,从抗日到内战、留学、***、回国、整风、反右、“”,童年的穷困、少年的叛逆、留学遭受的歧视、***治斗争中的恐惧和压抑、带病下放劳动时的痛苦、功成名就后面对的种种虚假和烦恼……吴冠中用画记录了自己人生的旅程。

这种记录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记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转化。凡・高的一生是凄惨的,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爱他的女人,甚至常常挨饿,但他的画却常用幸福的黄色。贝多芬孤独、耳聋、一次次被爱情抛弃,但“在悲苦的深渊里讴歌欢乐”。吴冠中晚年作过一幅油画《苦瓜家园》,深到近于黑的背景上有大大小小十来个白色的瓜。他自己评述说:“苦,永远缠绕着我,渗入心田。”他的样子也的确“苦”:在大多数照片里都形销骨立,眉目凛然,几乎没见笑过。但他的画不苦。所有的点、线、形、块都乖乖地听他使唤,无论水彩、墨彩、油画、速写都有很强的装饰性,给人以美好和愉悦。他的画以风景为主,因为那个年代不容他画别的。他画的江南风光尤其美,画面干净,常常有大块的白,却无胜于有,回味悠长。

和画比起来,他的文字也毫不逊色,简洁,有力,富于诗意。比如他给自己1996年创作的墨彩《忆江南》配的文字:“我抽出了江南的筋骨,构成故乡身段,双燕飞来,指点童年。”2005年画的墨彩《冬》:“铁线伸展,落满乌鸦、风筝,遥看不知是生命还是残片。”他评价30年代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说他的笔法“时松时紧,忽聚忽散,互咬又互斥,相撞又相渗”;他说波洛克的画是“摊在地上,好像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后面载着的油漆桶漏了洒下来”。

“横站生涯”苦难附身

吴冠中是艺术家,他穿越了艺术的三重境界:技巧、思想和情感。技巧是工具,思想是方向,情感是生命。他的技巧据说称不上最完美,但思想的丰富和情感的真切却使他在艺术的世界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他在杭州艺专学素描、油画,也跟潘天寿学国画,后来到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进修油画,他在点、线、面、黑白、水墨、油彩之间不断试验、探索。他把自己的一生总结为“横站生涯”:横站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这样的姿势不轻松,甚至痛苦,但也许痛苦才是人生的真谛。所以才有贝多芬,有凡・高,有雨果,有鲁迅。

吴冠中曾说,自己远远称不上成功,如果有所谓的成功,那只是“苦难的机遇”。这些“苦难”当然有历史社会个人等诸多因素,比如战争、动荡和疾病,但也有某种普遍的、共性的东西。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个人感受到的苦大概总是多于乐。所谓的英雄和伟人原本也是平凡人,因为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他们要打破一些东西,创造一些东西,因此会遇到更多有形无形的障碍――也就是“苦难”。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把苦难变成机遇,变成力量,变成欢乐。

这个时代,“苦难”靠边站,“娱乐”唱主角。尽管“苦难”仍然比比皆是,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既然已经“站起来”了,视线自然也提高了――不喜欢再低头看地,而是抬头看天。背着历史包袱的老辈们一个个去了,新生代忙着“享受生活”。“自讨苦吃”显然有违时代精神:所谓严肃或沉重的东西都被消解,今天的我们只重视轻松。血雨腥风、斗争和苦难这些概念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连提都不好意思提了。同样是画界老前辈,黄永玉就比吴冠中潇洒:养狗,玩玩具,听音乐,国内外的几处豪宅换着住……

但吴冠中跟这片土地、跟这个国家、跟这个国家的人民关系更近。尽管他说,艺术创作是个人的事,与组织和集体无关,但他一辈子都在为得到“专家鼓掌,群众点头”在艺术的苦海里奋力游泳。他没办法若即若离,冷眼旁观,他常常因为爱之深而恨之切。他失眠,痛苦,想念,狂喜,极度渴望对方的回应,对方情绪的一点点变化也会让他这里引起暴雨狂风。这是一段要死要活的恋情。

所以吴冠中永远是文艺“青年”。正常的老年人要么详和平淡,要么像孩童一样戏耍顽皮。前者可敬,后者可喜。但老年的“青年”却是矛盾的:身体的衰退和内心的前进构成反差,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有敬意,有感动,也有一些酸楚和无奈。但这对吴冠中来说是“自然”,他从来就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心灵――尤其是上了年纪,该经历的都经历过,该拥有的也拥有过以后,他更没有必要再委屈自己。所以可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任性抒发胸怀。

评判与他无关

6月25日,91岁的吴冠中走了。

他的作品总成交价达17.8亿元,是仅次于齐白石的中国“最值钱”的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画,似乎也只懂得画画,不会享受生活,也不擅和同类周旋。从1950年主动跑回来之后,他始终是“体制”里的人,去世几年前仍然排着队参加清华美院教师的例行年度体检。但他有时候又不买“体制”的账,发表一些刺耳言论,打击一大片。他极度渴望得到承认,引发共鸣,但他不会为得到承认和共鸣而讨好;如果同时代的人看不懂,他宁愿他们不懂,因为他坚信后代的人会懂。他追求美,因此也和丑结了缘,因为美和丑从来都不分家。他被苦缠绕着,但画出乐,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愉悦。

中国人爱说:盖棺定论。事实上,盖了棺,论也常常定不了。横着看,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的秤和我的秤未必一样。竖着看,昨天的圣徒可能是今天的疯子,而今天的疯子可能成了明天的圣徒。有人说,历史会做出最终的裁判,但历史有时候也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时代有不同的角度,人也有各自的立场。而对于一个人物的评判体现的与其说是这个人本身的是非功过,不如说体现了他或她所处的时代以及评判者自己的胸中沟壑。

所以,今天的一切评判都已经与吴冠中无关。

(摘自2010年7月9日-15日《国际先驱导报》)

回眸吴冠中

童年照片:《吴冠中百日谈》一书中收有一幅照片,年龄大概在十岁左右,照片中,吴冠中眼眸生猛,鼻孔粗大,下唇宽厚,嘴角紧抿,凸现出一股桀骜不驯之气。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小年纪的吴冠中,已经很有一点霸蛮的味道。

魂迷丹青:初中毕业,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电机科。一年级暑假,偶遇杭州艺专预科的群,俩人一拍即合,结为知己。一天,德群带吴冠中参观艺专的美展,他被眼前的美术作品惊呆了,就像婴儿启目第一次看世界,但觉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艺术,我非投身它不可――吴冠中想。这年,他17岁,是青春期,也是叛逆期。父亲坚决阻拦,告诉他,投身艺术就等于投身贫穷。他不听,前面纵然是万丈悬崖,也要不顾一切地往下跳。母亲无奈,只好随他自主。于是,吴冠中就从工业职业学校退学,义无反顾地考进了杭州艺专。

红袍少年:抗战期间,杭州艺专迁居四川璧山。当地女娃喜穿大红袄,真美!红色在吴冠中心头涌动,他突发异想,自己要做一件大红袍。吴冠中很穷,他向一位富有的女同学借钱,女同学问明意***,笑了,一边借钱,一边说:“你敢穿!”

吴冠中急忙去布店买了最鲜红的布,又赶到缝衣店做袍,裁缝师傅拒绝接活,说男人哪有穿这种红袍的,谁做谁遭人骂,你还是去别家吧。吴冠中灵机一动,说我们下江(指江浙一带)的男人全穿红的,只有女人才穿绿的,你尽管大胆做,我回老家用。好说歹说,师傅勉强接下活。几天后取衣,回宿舍立即穿上,红袍辉映,满室生光。开饭时,吴冠中身着大红袍走进食堂,满堂轰动,尖叫,鼓掌。吴冠中得意非凡,犹如创造了一件杰作。

忆初恋:19岁那年,在沅陵爱上了一位女护士,是单相思,他给对方写了许多信,对方并没有收到。多情且多愁的浪漫维特,在期盼、焦虑、煎熬中过日子,这一苦恋,竟然延续了五十多年,直到“绿树成荫子满枝”的晚年,仍一往情深,铭心刻骨。

初恋,是赤子之恋;经霜不败的情,是真情。

留法考试与“状元试卷”:1946年,吴冠中参加全国公费留学考试,绘画专业留法方向,仅有两个名额,吴冠中自信地表示:“只要有一个名额,就是我的!”

考试结果,他以绘画专业第一名被录取。时任阅卷老师的陈之佛抄录了他的试卷。60年后,陈之佛的抄件被发现,吴冠中的“状元试卷”得以重现人间。

神倾《最后的晚餐》:1947年夏,吴冠中从上海乘海轮出洋,抵达意大利拿波里,然后下船,改乘火车去法国。中途经过米兰,停车半个多小时。这儿有个圣玛丽教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画在那里。吴冠中急于一睹名画风采,便拉了一位同学,坐出租车前往。疾驰到教堂,却吃了闭门羹,拿手使劲拍,门里没有一点儿动静。正失望间,身后走来一位神父,吴冠中用法文告诉他,自己是从遥远的中国来的,趁火车短暂停靠,想进去看一看闻名世界的《最后的晚餐》。神父颇为感动,为他俩打开了大门。站在壁画前,神父指着耶稣身上的污渍,告诉说那是马粪的遗迹,是拿破仑的骑兵用马粪投掷犹大时留下的。面对残破不堪的世界名画,吴冠中感到几分悲凉,他觉得远不及我国唐墓的壁画来得清晰。时间短促,出租车司机在催,他俩不得不迅速离开,回到车站,刚好赶上列车启动。

人是脆弱的芦苇:初到巴黎,复活节放假,吴冠中和一位法国同学结伴,乘小舟顺塞纳河漂流写生。这计划是很大胆的,塞纳河宽达百米,他们的小帆船被波浪涌向河心,随波逐流,颠呀颠,颠呀颠,最终被一个大浪掀翻,俩人都落入水中,吴冠中不会游泳,几乎送命之际,幸遇一艘大船搭救,得以生还。

回想起上半年,在国内,女友从重庆乘飞机赶到南京与他完婚,因为赶时间,和别人换了提前一月的机票,结果,她平安抵达南京,而一月后,她原定的那家航班却在空中失事。

巴黎,东方和西方:吴冠中进入巴黎美术学院,跟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画。导师是高明的,他站在时代前列,教给学生黄钟大吕的造型和气势磅礴的思维。对此,吴冠中感到十分庆幸。他曾说:“仙人指路,是决定艺术方向的关键问题,不啻生死抉择。”

三年后,故国天翻地覆,被赶出大陆,***建立了新中国。回国与否的问题,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重大抉择。对此,吴冠中和熊秉明在大学城有过彻夜的争辩。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不回国的理由:在国外学艺,技术尚未精湛,还没有熟练掌握和应用,再者,技术学到手了,回国却没有用武之地,另外,法国画廊兴旺、艺术信息资源丰富,利于画家生存,建功立业;二、回国的理由:艺术诞生在亲切的感情里,祖国的父老乡亲是亲人,是艺术的土壤和源泉。更要结合实践,探索和创造表现艺术新境的技法。

矛盾不易解决,或去或留的选择经过多次反复,吴冠中最终下定决心,于1950年暑假离开巴黎,投向新中国。比起其他人,吴冠中的抉择有着坚实的基础。就在前一年,他曾给杭州艺专的吴大羽老师写过一封信,表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我的心非常波动,似乎有什么东西将生下来。苦日子已过了半世,再苦的生活也不会在乎了。总得要以我们的生命来铸造出一些什么!无论被驱在祖国的哪一角落,我将爱惜那卑微的一份,步步真诚地做,不会再憧憬于巴黎的画坛了。暑假后即使国内情况更糟,我仍愿回来。火坑大家一齐跳。我似乎尝到了当年鲁迅先生抛弃医学的学习,决心回国从事文艺工作的勇气。”

吴冠别重视凡・高的书信中语: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

大师当时年少:吴冠中早期的同窗和朋友中,有三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大师级人物,分别是:群、赵无极和熊秉明。

群生于1920年,他是吴冠中的引路人,没有他,就不会有画家吴冠中。群身材高大,吴冠中较为矮小,在杭州艺专,这一高一矮如影随形,一个在哪里,另一个也准会在哪里。吴冠中负笈法兰西,群赴台湾执教,1950年,吴冠中返回祖国怀抱,又五年,群则去了巴黎。

赵无极生于1921年,14岁入杭州艺专,高吴冠中一级。赵无极专攻西洋画,对中国画不屑一顾,教中国画的是潘天寿,赵无极不去上课,考试时,胡乱画个圈圈完事,潘教授大为愤怒,执意要把他开除,校长林风眠出面力保,才得以留校继续深造。毕业后,赵无极留校任教。1948年,他也去了巴黎。

熊秉明生于1922年,为数学家熊庆来之子,他与吴冠中同船赴法,学的是哲学。尔后,改习雕塑。在留法同学中,吴冠中和熊秉明的心路历程最近,思想感情的交流也最多。一个从哲学转向雕塑,一个站在绘画的山头遥望文学之巅,也临近哲学。1950年,吴冠中回国前,熊秉明嘱咐他:回到国内,对于造型规律的问题,一步也不能放松,一步也不能退让。吴冠中回答:当然。(卞毓方)

(6月30日《文汇报》)

吴冠中语录

・我躯体老了,但灵魂不老,感情不老,思想不老。灵魂和躯体不和谐,老年生活我进不去,这让我痛苦。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

・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要让人看懂。

・作为一种艺术,你不能总重复前人,没有改变没有独创性。儿子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情生艺,艺需技,而技与艺其实不是一家人,血统各异。所以谈创新,基本立足点是意境之创新,思想之创新。人情各有不同,作品千变万化,西方艺术重视个性独特,以模仿或近似为耻。似曾相识或千人一面这成为中国画主要景观。抄袭是从艺之贼,是创新之敌。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你看宣传画会感动吗?我不会。我们现在的当代艺术太功利了,大家都急着卖钱,真正好的艺术是让人感动的,可以打动人,才能出好作品。

・艺术是野生的,艺术家的要害在个性,拒绝豢养,自生自灭,饿死首阳而不失风骨。

・现在社会上美盲太多了,美盲要比文盲多。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他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

・艺术学院文化课要求太低,决定了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艺术家。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这是我的心里话。

・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它们都靠作品生存。美国不养画家,法国只给一些有才华的穷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

・新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争论和派别斗争,背后真正的焦点是人事派别之争,艺术之争是表面的,人全是站在自己的饭碗上讲话。

众说吴冠中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特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吴冠中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愤丑嫉俗,肝胆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吴冠中精神”。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吴老秉持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加以创新,他是中国近现代中,把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和中国文化意蕴结合得最好的艺术家。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

吴先生一生精力都用在绘画创作、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上。他为人处世态度鲜明、表达直白。他视画如命,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画家赵士英

(6月28日《人民日报》)

吴冠中生平

1919年 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 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 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 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美术

1950年 回国任教

1991年 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 大英博物馆打破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其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 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2000年 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获得这一职位的第一位亚洲人

文艺青年范文第6篇

邱老板开了一个小湘菜馆,事必躬亲,每晚六点一过,准时趴在柜台上数钱。

我和邱老板的交情就是从这家小馆子开始的。那天邱老板就趴在柜台上,看罗永浩的新书《我的奋斗》,四周空无来客。我一看那书就乐了,问他,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看不看。话匣子一捅开,邱老板就收不住了,从春秋诸子一直说到郭敬明,我憋了泡尿,直后悔干吗提这茬。

赶快转移话题,抱怨菜不辣,完全是江南人口味。我说,要辣,要辣,要辣辣辣!邱老板瞥我一眼:你怎么不去吃辣椒精,那个要多辣有多辣。我琢磨着,他的潜台词是不是:有多远,滚多远。

话虽如此,我还是决定帮一下这个有趣的小老板,找了报社的朋友,活生生地把这家无名的湘菜馆炒红了。邱老板有点感动,差点想着以身相许了,被我一巴掌劈开。

混熟了才知,在邱老板略显猥琐的精明之外,他几乎是另一个人。不算账的时候,他的最大癖好是上博客,其痴迷程度严重超过了其他兴趣。凌晨三点才就寝,看一看大佬们都在说什么,想一想正确的人生,一看一想一走神儿,就更睡不着了。

邱老板的另一癖好是看电影,他囤了三四千张碟片。在我的强烈游说下,湘菜馆装上了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在烧蹄筋和剁椒鱼头的浓烟中,我和邱老板一人拎着一瓶酒,乐滋滋地看着那些永远不可能在电视里看到的低成本纪录片。声音放到最大,一点都不理会其他客人的投诉。

饭馆开在电动车市场的院子里,我问邱老板是不是故意的。此前的岁月里,邱老板就是个倒卖电动车的。当然,他卖的是升级版电动车,又称摩托,我揣测他是看过《摩托日记》的。

再倒退二十年,邱老板是个法律系的学生,没去做律师,怕说违心话。

有一回喝多了,邱老板想搞个小型实验空间,有酒,有兄弟,有文艺,你唱评弹的玩昆曲的演话剧的,就在那儿可着劲儿造,随便玩。我们越说越兴奋,一箱啤酒就见底了。旁边的兄弟,一句话就把我的气焰灭了:你们两个不靠谱的,就扯吧!

邱老板把瓶子往桌上一戳: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辈子平平淡淡的,总要金戈铁马一回!

然后我就扔下瓶子鼓掌了,为了金戈铁马。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

***/晓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文艺青年范文

学习

爱大了吧,受伤了吧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爱大了吧,受伤了吧,内容包括爱大了吧受伤了吧试听,爱大了吧受伤了吧dj汤潮。前几年流行一首歌,叫做《爱大了吧,受伤了吧》。其实爱大了、受伤了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爱情,每一种超越了界限的爱都会受到惩罚,连圣人孔子也不例外

学习

孤岛历险记作文500字

阅读(26)

二、晓芸失踪这天风很大。几乎不用划桨,船儿就能向海的深处驶去。随着风越刮越大,天上刮来了一朵朵乌云,把阳光吞噬掉了。这时,天底下出奇的寂静。塘鹅变成熟了,不再有事没事地瞎叫;鱼儿睡熟了似的,不再时高时低地瞎扑腾。突然,一声闷雷打破了这

学习

如何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阅读(40)

数控刀具在机械加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切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总要受到磨损,而使得刀具的使用寿命缩短。如何控制不必要的刀具磨损,延长数控刀具的使用寿命呢?本文就从数控刀具磨损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以期为今后减少刀具的磨损,延长

学习

大师解读“三从四德”

阅读(21)

“五四”当时,搞妇女运动的人,一听到女子要有“三从”“四德”,就大喊打倒,而且都盲目地归罪到“孔家店”里去。其实这都出于《礼记》《仪礼》上的记载。事实上“三从”“四德”的内涵,并没有一点轻视或是压迫女性的意思。所谓“在家从父,出嫁

学习

欧宝雅特GTC:Z字力量

阅读(45)

上市时间:2011年9月基本售价:18495英镑(约合人民币19.5万元)欧宝雅特GTC历史欧宝雅特的历史始于1991年8月12日,直到1998年,第一代雅特总共生产了413万辆。1998年春推出的第二代雅特取得了380万辆的优异成绩。而正式进口到中国的GTC车型是2004

学习

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阅读(32)

我是一个追求简单而又真诚生活的人。我认为,儿童生活简单而又质朴,因此,我选择了当一名小学教师。我很清醒地意识到,我的一生基本上要在儿童的教育生活中度过。所以,我把我的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一切融人了儿童的教育。我明白,只有我的儿童教育生

学习

心灵深处的博弈

阅读(41)

娄底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肖新华对记者说:“这个汪曙光,对侦查工作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和兴趣。”积20载反贪生涯的磨炼,汪曙光的侦查突破技能,可谓炉火纯青。说起汪曙光,不熟悉他的人可能会对他有一种“偏见”:此人文质彬彬、书卷气太浓,办案子,行么

学习

搬砖作文700字

阅读(34)

搬砖浙江省桐乡市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朱玲敏前几天,我家要装修房子,还要把一间房间扩大。爸爸请来建筑工人请他们帮助修建。为了扩建,工人叔叔把一堵墙拆掉。他们把砖一块块打下来。我就和妈妈用一把刀把拆下来的砖块上面的水泥墙灰打

学习

曾格案引发的对新闻自由的探讨

阅读(39)

1734年曾格因“煽动性诽谤罪”被捕入狱,它将能够有权批判当局的新闻自由权带入人们的视野。1791年美国人将新闻自由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新闻自由概念发展至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然而,当新闻自由给予记者更多报道的权力的时候

学习

李宗武作品欣赏

阅读(31)

LiZongwuwasborninHuining,GansuProvincein1972.HegraduatedfromShiheziUniversityin1997and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in2003.HecontinuedhisstudyatAcademyofArt&Design,TsinghuaUniversityin2

学习

浅述剧场建筑专项设计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浅述剧场建筑专项设计,内容包括剧场建筑设计背景,中小型剧场建筑设计方案平面。本项目为剧场建筑设计,建设基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根据城市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积累,建筑中融入了城市发展的激进元素,从城市发展的各项需求中孕育而

学习

与你一起,长成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东宁

阅读(60)

我要她成为我的骄傲毫不夸张地说,十多年前,从决定孕育一个小生命的那一刻起,我的精神以及生活便进入一种紧迫状态。除了把各种先进的早教神器搬回家备战之外,我还把胎儿婴儿各阶段长成聪明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搭配倒背如流,置备的早教书籍、光碟

学习

塌陷矿区生态修复理论论文

阅读(36)

1对于矿区生态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1.1国内外对于采煤塌陷区进行的研究与实践英国和美国矿业与环境委员会将采煤沉陷洼地开发为草地、林地、农场、娱乐场所、野生动物栖息地;德国科隆市西郊在采煤沉陷的人工地形上造成既有沼泽也有林

学习

中国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研究

阅读(29)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所有国家都将受到影响,想要在世界经济大融合的背景下站稳脚步,必须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加到世界经济中加强招商引资,挥发自身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后,我国迅速加入到了国际

学习

观后感开头范文

阅读(38)

观后感开头范文第1篇观后感,就是读了一部文学作品或看了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

学习

汉文化范文精选

阅读(52)

汉文化篇1游戏先于文化,游戏的长期举办恰似心灵的一种崭新的创造,一种被记忆保存下来的财富,它是可以传达,可以成为传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游戏之词显得过于浮躁,而休闲则更意味深长些。道德与逍遥构筑了汉文化的核心,那么道德与逍遥又缘何而

学习

元宵贺卡范文精选

阅读(32)

元宵贺卡篇1元宵节微信贺卡祝福语1、正月十五月儿圆,正月十五汤圆圆,短信祝福到身边,祝你事业一年胜一年,好运好事喜连连,小日子过得甜又甜,元宵佳节幸福又团圆。2、千万个祝愿,在寒风中凝固,但元宵节的灯笼,元宵节的汤圆,元宵节的短信祝福却在温

学习

工作证明书范文

阅读(63)

工作证明书范文第1篇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章: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二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

学习

投资项目计划书范文

阅读(66)

投资项目计划书范文第1篇怎样拟定一份完美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当你选定了创业目标与确定创业的动机后,在资金、人脉、市场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准备

学习

经典营销方案范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营销方案范文,内容包括餐饮营销方案案例范文大全,民宿营销方案案例范文。经典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2万元能干什么?在今天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背景下,如果你想创业,2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然而,人生总会邂逅一些惊喜。江苏

学习

传播学概论范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传播学概论范文,内容包括传播学概论第一章笔记,传播学概论1000字论文。传播学概论范文第1篇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繁杂,理论众多,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

学习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仓储管理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论文。仓储管理论文篇1一、仓储管理概述仓储是集中反映工厂物资活动状况的综合场所,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对促进生产提高效率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