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两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众所周知的他们都是俄裔科学家外,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想到,他们其实是一对师徒。诺沃肖洛夫在荷兰奈梅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遇见了盖姆,他仰慕盖姆的才华,决心拜他为师,并一直追随着他,从荷兰的奈梅亨到英国的曼彻斯特,直到终于在人类科学史册中写下了共同的名字。这两位科学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还有那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致一起走向人生发展的顶峰,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思索和追求的境界。
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它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从师生间人格地位、感情交流、持续发展等方面,师生关系可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传道、授业、解惑”,即传统的教师主体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逐渐发展为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主体论“,所谓的“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这一层师生关系的生动写照。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是主与客的关系,教师有着强烈的“权威人格”,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按个人观点进行教学,能条理、有序、严谨地传达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观点,这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卓有成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研究以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的“马克思的教育学”的基础上,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观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因此很容易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师生关系下,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完全被置于被动地位,是教师塑造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等的培养,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老老实实的听讲,不得和教师争辩。这对学生获得稳定的系统知识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只是“听话、服从,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片面发展的人”。这个师生关系虽然在中国根深蒂固,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必然被淘汰。
第二重境界:“关爱、呵护 、引导”,即近代的学生中心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以“人类这个理性的动物不要由别人的心智去领导,要由他自己的心智去领导”的理论为支撑,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欲望”从“孩子身上激发出来”;法国的卢梭主张给儿童最大的自由,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兴趣,对儿童实行自由教育,他主张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以美国进步主义者杜威为代表提出“儿童中心说”,主张“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他们都主张儿童是教育过程中的决定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由原来追随苏联,转而学习西方,表现在师生关系的研究方面就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因为过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性,使得教师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也有待修正和改善。
第三重境界:“平等、对话、交流 ”,即现行的师生双主体理论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迫切的认识到: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越来越多的学生权益被侵害的事例让人们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的和谐。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是主与主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交往。学生是一个***的个体,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以及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具有选择的权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给学生以下几项权利:(1)给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并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多一点师生互动,诸如对话、问答等活动,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愉悦。(2) 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进而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3)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容许怀疑、挑战、探索和出错,要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下问的良好习惯。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进行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向导和模范,教师的职责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真诚”、“接受”、“理解”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对话、交流 ”是目的。
第四重境界:“求同存异、教学相长 ”,即面向未来的师生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师生关系向“我—你”趋势转变,青年教育者徐洁提出现代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师生交往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师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这种师生关系明显是开放的、丰富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最新的观点认为:教师是一生命主体,学生也是一生命主体,师生关系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是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共同建构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学所理解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教学相长”,孔子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生命力,教师以学生的求知为动力,提高自身学识和素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不是简单的配合教学,而是富有个性的思考、探索过程,会有思维、有分析、有争论。 “当仁,不让于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达到了这样的层次,说明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功。“互动”是师生双边能动性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追求,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之,现在的教学中,教与学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师生关系是相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我们应当面向新的时代,更新思想,真情投入,悉心打造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一中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