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色论是徐渭戏曲理论的核心,本色论的两重涵义分别是注重真情与浅俗,这种理论有力的冲击了当时文坛上复古的文风,与“以时文为南戏”产生正面的对抗。他的杂剧《四声猿》和《歌代啸》很好的实践了这种理论主张,在思想和理论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徐渭戏曲理论的影响下,明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戏曲理论研究的热潮,并促使了戏曲创作的繁荣。
【关键词】 徐渭;本色论;真情;浅俗;四声猿
一、 本色论的内涵以及创作中的实现
(一) 本色论的内涵
本色原本的意思是本来的颜色,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1 ]在徐渭之前,本色论就已经出现,如与徐渭同时期的王慎中、唐顺之。徐渭的“本色论”偏于情之纵恣,创作上追求真情和浅俗。宋代诗人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到:“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徐渭最早把本色论用于戏曲评论,他在《西厢序》中说:“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故余于此中,贱相色,贵本色,众人啧啧者我橐病!弊髡呷衔事物各有其本色,只要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是最美的。
(二) 本色论在《四声猿》中的体现
1. 本色重真情
明代中晚期形成了一股文学复古的思潮,各种文学艺术形式都呈现僵化的状态,反映在戏曲方面就是“以时文为南戏”。所以,为了改变或者对抗当时文坛上的这种不良风气,徐渭创作了《四声猿》还有剧论《南词叙录》。
徐渭的戏曲创作不因循旧套,在体式上,他南北曲混合;在演出手段上出新奇,如打哑谜;在主题表现上,不拘一题。本色重真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形式;二是作品反映现实;三是作品反映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徐渭综合了南曲和北曲的粗犷和柔婉的特点,使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他以情感的宣泄为戏曲结构创作的目的,在实践中,徐渭创作的《四声猿》不拘南北。徐渭《四声猿》有对难制,因果报应的复杂心理;有对朝廷权奸祸国殃民的愤慨;有对世事黑暗不是人才的埋怨;有对科举不公的嘲讽。四出剧表现的都是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了徐渭以摹写真情为目的的本色论思想。
摹写真情是徐渭戏曲创作的最终目的。他论文,强调以情动人:
“人生堕地,便为情史。聚沙作戏,拈叶止啼,情P此已……情之于人甚矣哉!” [2 ]
这是出自徐渭晚年所作《选古今南北曲》中的一段文字,“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清楚的表现出了徐渭的文学创作的观点。
2. 本色重浅俗
本色,除要求作者表现真我真性情之外,还要求戏曲语言的通俗自然。徐渭的《题昆仑奴杂剧后》说:
“语入要紧处,不可着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此才是好水准,不杂一毫糠衣,真本色。”
本色,就是指家常语,适合大众阅读,适合到舞台上表演的文字。本色重浅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语俗,二事俗。如在《狂鼓史渔阳三弄》中“丞相做事太心欺呀,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一个跷蹊呀,一个跷蹊。” [3 ]如此浅俗的语言,在戏曲中出现,更易于大众的接受。
浅俗包含事俗,就要求作者选取的故事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徐渭《四声猿》的四个故事都是取材于民间,大量吸收民间语言,一洗当时的时文风气。
二、 本色论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以及外部的影响
徐渭的家族世居山阴,家人为***籍,社会地位比较低。总的来说徐渭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都是较低的,他是在一个矛盾交杂的环境中长大的。
明代是一个市民文学极为发达的时期,好货好色被广大士人正式的提出来,和徐渭同时期的就有很多这样的文人。思想的***和新兴的社会风尚一拍即合,影响到文学上来就表现为抒发真情,追求浅俗的创作倾向。
(二) 王学的影响
徐渭受阳明心学的影响,却只是接受了阳明心学重自我的一面。徐渭接受阳明思想对于文学观念的影响,则完全的回归自我,属于任情、不加约束的一派。
徐渭接受的王学的影响主要是重真情的一面,当然他主要是从王畿处受到的影响。《继溪篇》下注“玉龙溪子”,诗中“自家溪畔有波澜”,表达了徐渭对龙溪之学的高度肯定,而“点也之狂师所喜”,则表达了他对王畿狂狷人格的赞赏。他在晚年所作的《畸谱》,他把一生所师事的人分为“师类”,其中就有王畿。其次,徐渭对心学有很高的评价。徐渭在《送王新建赴召序》中说:“孔子以圣道师天下……周王以圣道相天下……我阳明先生之以圣学倡东南也,周公、孔子之道也。” [4 ]徐渭把王阳明的“心学”称为“圣学”,足见徐渭对王阳明的评价之高。
三、 结语
在明代中后期,作为封建专制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时候出现的肯定人情、人欲合理性,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思想风潮,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徐渭重真尚情的戏曲美学思想,成为当时极具特色的戏曲作家。
参考文献:
[1]明.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
[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明.徐渭.《南词叙录》注释[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89,(1).
[4]明.徐渭.徐渭集《选古今南北剧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骆玉明,贺圣遂.《徐文长评传》[M].(下转第270页)
(上接第259页) 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8).
[6]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1).
注释:
[1] 刘勰.《文心雕龙》.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4页
[2] 明.徐渭.《选古今南北曲》[M].北京:.中华书局,第1296页
[3] 明.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页
[4]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徐渭《四声猿》代大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