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不少人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聚会赶场。觥筹交错间,本是助兴的美酒常常变成盛宴主角,因贪恋杯中物乐极生悲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医生说,酒是入血脉的,能让神经末梢血管扩张,脸色红润,舒筋活络。特别是冬天喝点小酒不仅对养生有好处,还能活跃情绪。但是兴致过头,就变成酗酒了。酗酒,会造成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骨质疏松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乙醇的危害不言而喻,所以有些人喝酒前都要吃点喝点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醋、白开水、藿香正气水、白糖水等,这些在网上和坊间流行的做法,据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的损害。那这些妙招真的起作用吗?酒后,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广东读者 冯 叶 林金开
喝酒前吃这些东西不顶事
误区一:喝醋
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在人体胃肠内相遇发生醋化反应,可以降低乙醇浓度,减轻酒精毒性。
解释:空腹喝醋不仅对酒没有丝毫约束作用,反而会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害。
误区二:喝白开水
喝白酒前,多喝白开水,可以稀释乙醇,减少对胃的伤害。
解释:先喝白开水再喝酒,白开水没有排出人体之前,暂时对乙醇有稀释作用,但乙醇的总量在体内是不变的。
误区三:喝可乐、雪碧等汽水
喝酒前喝点可乐、雪碧等汽水,可以降低“酒劲”。
解释: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乙醇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乙醇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另外,乙醇在碳酸作用下,也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造成伤害,反而会加速醉酒。
误区四:喝藿香正气水
喝酒前服两支藿香正气水,不易出现胃胀、腹胀,减少醉酒机率。
解释:藿香正气水里本身就含有乙醇,现在查“酒驾”时,如果喝了藿香正气水,有时都能检测出其中的乙醇含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藿香正气水哪能解酒呢?
误区五:喝白糖水
喝白糖水,能解酒、醒脑。
解释:白糖水喝多了,会产生胃酸、胀气,增加烧心、反酸症状。
喝酒前垫胃,可减少酒精危害
如果明知所赴宴会在喝酒上有一番“厮杀”,最好去之前,先吃些东西垫胃,可以大大减少乙醇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以及对肝脏的伤害。
垫胃,可以选择馒头或面条等容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它们可转化成葡萄糖,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由于它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吃后,再喝酒,身体就不会难受。千万不能用咸鱼、香肠、腊肉等熏腊食品垫胃,它们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易与乙醇发生反应,既伤肝又损害口腔与食管黏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是古代留下来的酒场谚语,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喝酒时吃菜的重要性。喝酒前,如果在家没有来得及垫胃,不妨在酒桌上先多吃点菜,然后再喝,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肝胃的作用。
除了垫胃,酒水的品质也很重要,要选比较温和的、上乘的。另外,患有肝病、肝功能不好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远离酒杯。这些人就是再提前垫胃,也无济于事。
酒局中,各种酒不能混着喝
在大大小小的酒场中,一会儿白酒,一会儿啤酒,一会儿葡萄酒,由于酒里的乙醇含量不同,这样不断变化,会使身体难以适应。而且,各种酒的成分也不尽相同,比如,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喝,会加速乙醇在全身的渗透,对肝脏、肠胃和肾脏有很大伤害。
酒后,千万别喝茶喝药
饮酒后不要立即喝药,特别是安眠药、镇静剂、感冒药。药在酒精里,效价会被放大无数倍,轻则伤身,重则丧命。
酒后喝茶也是人们常犯的一个大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现代医学已证实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叶中的茶多酚虽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还会加剧头疼。
解酒办法两则:吃葛花、饮果汁蔬汁
酒后解酒,可以吃点葛花。去中药房买回来,研成碎末,用开水一冲即可。葛花可加速乙醇氧化,使乙醇失去毒性,收缩和保护胃肠黏膜,减缓乙醇吸收,阻碍乙醇快速大量地进入血液循环。
据《辽沈晚报》报道,酒后饮用果汁、蔬汁也可解酒:柠檬蜂蜜水缓解头痛;西红柿汁缓解酒后浑身发热症状;柚子汁消除口中酒气;芹菜汁缓解酒后颜面发红及胃肠不适;酸奶缓解酒后烦躁;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要想不伤身,这酒该怎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