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津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张潇艺在网吧连续玩游戏36小时。被父亲斥责后,便从24层楼跳楼自杀了,给父母留下终身的遗憾。心理辅导员沈老师说:“现在,孩子面临空前的升学和竞争压力,自身的耐挫能力很差。受到心理挫折时往往选择躲避到网络虚拟世界或一味地压在心底,这时一部分孩子就会由失望、抑郁走向自闭。”一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沉浸在音乐、网络或动漫中,“内向点儿就内向点儿吧”。其实,这些很少与外界沟通的孩子是将惊人的心理能量全部蓄积到了自己的“孤独城堡”里,等他们某一天自认为“被全世界都抛弃”时,便会走向听话、乖觉的反面,重演张潇艺的悲剧。
那么,孩子们缘何把自己关在“城堡”中呢?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其走出心牢呢?先请几位父母来谈谈他们的经验教训吧。
失恋加上外婆去世,竟使女儿与同学因笑结怨,我将她从抑郁中解救出来的方法就是看灾难片(梅琳,44岁。***书馆馆员,孩子16岁)
2006年暑假,女儿接连遭受心灵的重创。刚过完生日,“男友”就和她分手了。5天后,最疼她的外婆也去世了。为此。她天天蒙头大睡,最多时一天竟睡了17个小时,经常不吃饭,一个月体重就降了8公斤。开学后,她的好友打电话告诉我,说女儿成了“怪人”,别人一笑,她就冷嘲热讽、大发雷霆。而且我发现,她常常睡到半夜忽然披衣坐起,长叹不已。
我很自责,因为对女儿关心太少,才使她卷入了早恋的漩涡。看到她有抑郁的倾向。我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可她就是不肯。我只好每天上网查寻***抑郁症的资料,结果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内心悲伤的人不能用讲笑话的方式***,大笑之后。会愈发觉得人世的苍凉;而要听贝多芬的《悲怆交响曲》、看灾难片。受此启发,我借了很多灾难片和女儿一起观看,在排山倒海式的灾难与悲剧面前,片中人们定海神针般的勇气和泰然自若的处事态度,慢慢地给女儿灰暗的心底镀上一层亮色:没错,只有经历了九死一生,人才知道生是多么可贵,活着是多么美好,微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随后,我帮助她寻找宣泄内心情感的安全平台,引导她创建个人博客:“如果你想对外婆或自己说些什么,就写博客吧。”刚开始,我发动周围的好友上网支持她,后来,随着点击率的迅速上升,她的博客被放在了首页上。而且博客里一篇怀念外婆的文章还被一家报纸编入“清明念亲专版”,又获了奖,这些意外的收获让女儿变得开朗多了,她渐渐地不钻牛角尖了,学会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劝慰自
上了“白榜”造成抑郁,走出心结时女儿说:“老师也是为我们好。”(张淑静:46岁,公务员,孩子17岁)
女儿刚上高一时成绩排全年级200名左右,在班里是中等偏上。去年期中考试,因染上了肺炎,她的名次下滑到倒数第9,正巧赶上班主任搞“白榜刺激法”,把排名最后十位的孩子上墙“晾一晾”,好知耻而后勇。女儿回家就哭了。说直到下次月考“白榜”才能撤下来,害怕自己考不好,还留在“白榜”上。谁知。怕什么来什么,第二次月考女儿填差了答题卡,又上了“白榜”。我安慰她别往心里去,下次再努力。但班主任恨铁不成钢,经常当面斥责她,使自尊心特别强的女儿产生了抵触情绪。只要一提起班主任。她就愤恨不已,班主任所教的英语课成绩也一落千丈。
我心里着急,一天晚上去找班主任“兴师问罪”。班主任正在办公室哑着嗓子给学生补课,桌上待批的作业摞得有半米高,4岁的儿子还没吃饭。饿得哇哇哭。此情此景,让我满腔的怨怒顿时消融了。当晚回到家,我就告诉女儿班主任决定撤掉“白榜”,另选“激励方法”,女儿摆弄着头发一声不吭。我又把办公室里见到的一幕转述给她听,这时,她一脸的冰霜才解了冻,叹口气说:“其实,我不该恨班主任,她也是为我们好,升学压力那么大,她不给我们加压怎么出好成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如果你早懂得换位思考,体谅到老师的不易。也不会怄气这么长时间,对不?”
盲目转学造成自闭,冒险的“智商测试”解了心结(程健业,41岁,经销商,孩子15岁)
初一时,儿子就近入学,成绩在400名新生中排前20名。我看他有潜力可挖,担心他在二流学校耽误了前途,便多交了一笔赞助费和每学期一万多元的学费,将他转到一所一流学校。当时儿子不愿意转学,说学校的老师很喜欢他,同学大多是小学的老同学,如果转学插班就读,不但环境陌生,而且所用的教材也不同。我听了这话很生气,认为换个环境怕什么。有天赋的孩子这个年纪都出国了。
儿子转学后,学校实行全体住校,每两周回家一次。他升入初三后。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一起找我谈话,说儿子相当厌学和自闭,几乎不和同宿舍的男生说话。同样是400名学生,儿子的成绩已下降到350名以后,班主任说他的成绩“简直是一场刹不住的雪崩”!儿子心理的挫败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抵触学习。天天躲在蚊帐里看武侠写武侠,数理化成绩几乎成了个位数。无奈,我想把儿子转回原来的学校,让他在宽松的环境中恢复信心,可他却说:“不必了,反正是差生,在哪上学都一样。”
但现在,儿子已经脱胎换骨了。说来冒险,有一次我偷看了儿子写的武侠小说。感觉他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不相信他笨得学习会差到这个地步,就拉着他去做智商测试。结果,测试成绩是118分,医生称赞他“少有的聪明,是上清华、北大的材料”,儿子信了,满脸地激动,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希望和方向。此后,他跟学校、老师和课本的抵触情绪降低了,也肯上课积极发言、与别人交朋友了。我真没想到,这次智商测试能化解儿子的心结,为他重拾自信和勇气。
“想成就他,就送他出国;想毁灭他,也送他出国。”花了三年时间和数十万元,我把孩子送进自闭的心牢又把他解救了出来。(宛晓旭,45岁,总裁助理,孩子18岁)
儿子出国时才15岁,本来已进了一所重点学校,因为丈夫的3个下属都把孩子送出了国,我们出于攀比心理,也急着把孩子送了出去。儿子去澳大利亚一呆就是3年,上了一年语言学校。两年高一,第三年因为3门功课不及格不能升入高二,被他爸生气地领了回来。
刚一见面,我都不敢认他了:穿了耳洞鼻环,剃得怪异的头发。空洞飘忽的眼神。他说三年来他就像生活在孤岛上。只有打游戏和玩时,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所以,他常逃课去,几把硬币玩一天。
气愤之余,我想了很久才明白,儿子之所以走这段弯路,是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于低龄出国的,像儿子这样学习在的青少年性情浮躁、自控力差,只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赢得心理上的“即时满足感”,是容易被网络游戏俘虏的主要原因。要想让孩子从游戏中挣脱出来,结束自虐式的封闭生活,最好先不要尝试用学习来填补他的空缺。在青少年的各种活动中,
欲望不强、依赖性较大、语言天分不高的孩子被送出国,在无人监控又有语言障碍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抑郁自闭的倾向。当他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时,就只能从网络游戏和上来寻找“存在感”了。
三年浪费的时间已无法挽回,我只好从实际出发,让他学习汽车修理、微机组装等感兴趣的技能。为了使他摆脱抑郁的阴影,我尽可能增加与他的沟通,赞扬他的每一点进步,比如,他看懂了汽配的英文说明书、学会了蛋炒饭、交了同龄朋友……渐渐地,他的脸上又有了笑容,脸色也红润了。我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好险啊!我差点儿毁了儿子的前途。
迷网迷到极点肯定自闭,我的办法是给孩子雇个玩伴儿打破“心牢”
儿子13岁时,曾经创下一项纪录:在网吧玩《传奇》4天4夜!玩到最后眼睛都睁不开了,背弓得像虾米一样,腿都站不住了。居然还让网吧老板拿来一个垫子,继续趴在冰凉的地板上玩。儿子迷网迷到极点后,还出现了语言和运动上的障碍;没有朋友,跟我们一天说不上几句话;零用钱都花在了网吧里;不吃早饭、午饭,极度营养不良。
为了戒断他的网瘾,削弱虚拟世界的致命吸引,我想了很多办法,还请教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高文斌教授。他说,这么多孩子迷网迷到六亲不认,迷到“躲进小楼成一统”。是因为在现实社会里赢得尊重和满足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而在网络中成为一个倍受羡慕的顶级玩家,只要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现学习是最难实现即时满足的。可以鼓励孩子以各种方式来玩。轮滑、舞蹈、街头篮球、自行车车技都可以,必要时,为孩子找一个玩伴儿。
因此,我就给儿子雇了一个上大二的男生做玩伴儿,每天下午来陪他玩4个小时。每天下午这个男生就在学校门口等儿子放学,一起去运动场打球,去自修室做功课。很快,儿子就恢复了活力和交流的欲望,跟玩伴儿无话不谈。这说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肯定,孩子有了自信。才有自控,才不会把自己包在茧里沉湎于网络游戏。
本刊观点
抑郁和自闭,是外界环境的压力超出承受范畴后,孩子出于本能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要改变这一倾向,父母需在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改变环境的压力。尽可能让孩子“直得起腰来”,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别与最优秀的孩子一起比较。比如,有的孩子因家贫而落落寡欢。父母不妨通过慈善性公益活动让孩子广交朋友,走出自卑心结;有的孩子因厌学而抑郁,就选修一些孩子喜欢的学科。让孩子通过“上技校――考证――就业”的方式成才。这样心理压力会比“上高中――高考失败――复读”小得多:因环境的突变而自闭的孩子,可为其寻找恢复信心的“第三地”。降低期望值并进行鼓励和奖赏。令其逐渐脱离心牢。
二是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孩子心理上的耐挫性。树立自信。愈挫愈退缩的性格绝对不适应竞争的社会。只有培养愈挫愈勇、愈挫愈达观的性格,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应从小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教会孩子心理减压的别样思路,比如:考试不理想,如何排解?父母可以把积极和消极的方法放在一起,供孩子选择:玩篮球?登山大吼?还是通宵玩游戏?孩子不会每次都选择消极的方式。此时。关键是父母关要鼓励他:逃避是懦夫的行为,不想服输。就要勇敢面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抑郁的孩子,快走出你的“孤独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