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有“中国乡村音乐”之称的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黄梅戏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有争议,有起源于湖北黄梅之说,起源于安徽怀宁之说,起源于安徽安庆之说,还有起源于安徽桐城的罗岭之说……经过初步的探究,我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成熟于安庆,因罗岭的严凤英而风靡全国,黄梅戏之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就如同江河与其源流的关系,黄梅采茶调就是黄梅戏的源头。
关键词:黄梅戏;起源地;起源论争
注明:由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资助。
一、黄梅戏起源地“五大版本”之争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黄梅戏艺术》杂志2007年第一期发表吴福润先生的一篇题为《“黄梅戏”起源湖北纯属误传》(以下简称《误传》)的文章后,关于黄梅戏起源地的争论一直是众说纷纭,相持不下。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不同的版本:
1.湖北黄梅说
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山曰“黄梅山”)。此观点最早见于汤金城在《黄梅戏艺术》1989第二期增刊上发表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一文。
2.安徽宿松说
安徽省地方学者廖理南认为,安徽宿松是黄梅戏发源地。他说,据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宿松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宿松人就开始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3.安徽桐城说
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严凤英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桐城罗岭(安庆市郊区)的山水、风俗人情孕育了这位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没有严凤英就没有当代的黄梅戏。
4.安徽怀宁说
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么,安徽怀宁也有个黄梅山,两个“黄梅山”,究竟哪个“黄梅山”与黄梅戏有瓜葛呢?柏龙驹先生进而考证,黄梅戏的语言和声腔是以安庆、怀宁地方话为依托,与怀宁黄梅山一带民歌小调完全一致的,而与湖北黄梅县地方话大相径庭。
5.三省分说论
《中国戏曲词典》解释,“黄梅戏,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采茶歌”。这里实质上点出了黄梅采茶歌长期流行于鄂、皖、赣三省相邻地区,三省相邻地区群众都有吟唱黄梅采茶歌风俗,因此,“采茶歌”不是哪个县、哪个地区所专有,谁在此基础上把采茶歌发展成为“黄梅戏”那是另一回事了。
二、黄梅戏起源论争缘由探究
黄梅戏的起源地之所以引起五种不同的纷争,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原因,深入探究,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缘由。
1.抢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近年来引起了各地方***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构建地方品牌、提升地域形象,成为不少地方******府的共识。各地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挖空心思,掀起古为今用、“拉皇帝做大母舅”的风潮。一些名人、先贤的故里,以及古迹遗存、文化名称等,都成为各地竞相争夺的对象。老子、庄子究竟是哪里人,有关省市曾经就争论不休;连宋江占领的水泊梁山,到底在哪个县境内,曾经也被反复考证。一旦某地拥有了一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招牌,就可以扬名立万、名噪四海。安徽省安庆市在发展黄梅戏上做足了文章,无论是剧团、戏校、演员,还是研究机构和成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湖北省黄冈市和黄梅县自八十年代开始,按照省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千方百计下大力气实现“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目标,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建在黄冈,黄冈10个县市都办起了黄梅戏剧团。“黄梅戏起源地”的牌子成为鄂皖两省竞相争夺的“金字招牌”。
2.“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需要
曾几何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一种思路,风靡一时。有时我们坐在汽车、火车上,透过车窗,常常看到路旁挂着“欢迎到孔子家乡来投资”、“欢迎到六朝古都来投资”之类的横幅标语,以及什么“茶文化节”、“酒文化节”、“美人文化节”、“瓜子花生炒货文化节”之类的文化经济一体化闹剧不断上演。这种做法,无非是通过“文化”诱饵,招揽经济投资者。这种做法也不是绝对不可用,但要从实际出发,看准目标,估价好自身的实力。有些地方,看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想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这种想法没有错,但要知道,文化产业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如果把世界经济产业比作金字塔,底部是农业,中间是制造业,顶端是文化产业。当今世界居金字塔顶端文化产业者,当属美国。在国内也是这样,文化产业不是你想搞就能搞得起来的。比如,以黄梅戏为文化产业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安徽省安庆还有些基础,有这个可能;而湖北的黄梅县就别要硬着头皮硬顶着上了。黄梅县想摆脱黄梅是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鸡肋”的尴尬局面,以“黄梅戏”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发展思路,而应该早一点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新整合社会资源,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3.地缘***治竞争的需要
争抢黄梅戏起源地或黄梅戏故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缘***治竞争的需要。争论的焦点是误把行***区域当成了文化区域,这是两个不同的区域,不能混为一谈。黄梅戏是戏曲的一个剧种,属次文化范畴。从学理角度看,黄梅戏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结构,有历史的渊源和未来的文化走向,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如果把这个剧种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域上,这个剧种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了。弄不好还会因地域而闹起笑话风波,因为以“黄梅”命名的山、命名的行***单位不是一个。仅我知道的,湖北省有个黄梅县、黄梅山,安徽省怀宁县有个黄梅山,广西桂林离市区五十公里处也有个黄梅山、还有个黄梅村,山西太行山上有个“小黄梅”等等。当然,广西的黄梅村和山西的“小黄梅”是绝不会与参与黄梅戏起源地竞争的。因此,如果以狭隘的地缘***治观念解读一个文化现象,只会使论争走入一个死胡同。
三、黄梅戏到底起源何地
黄梅戏作为全国著名地方剧种之一。它语言生动普及、唱腔优美流畅、曲调丰富多彩、表演载歌载舞,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建国以来,在***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黄梅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仅仅几十年时间,就使这样一个在旧中国以乞讨为生,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民歌小调,今天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并一跃而成为全国近300个地方剧种中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赞誉和喜爱。那么,黄梅戏究竟起源何地?我们应该进行历史的探究,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