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滇朴作为滇中、滇东等地区重要的乡土园林绿化树种,在野生资源大量移植后,人工繁育开始大量出现,由于该地区春旱现象严重,营养袋假植育苗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能抗旱移栽、提早移栽时间、耐长途运输等特点,探讨了该技术能有效避免春旱对移栽后苗木生长的影响,还可延长苗木生长期,总结了滇朴的种子营养袋假植育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 圃地选择、整地作床 、播种与苗期管理技术等。
收稿日期:2011-03-22
作者简介:常 芳(1982―),女,云南陆良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容器;技术;滇朴
中***分类号:S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69-02
1 引言
滇朴(celtis yunnanensus Sehneid.)亦称四蕊朴(C.tetrandra Roxb.),属于榆科(Ulmaeeae)朴属(Celtis)。该科植物世界有16属,约230种。中国有8属,46种,10变种;云南有5属,28种,5变种[1],滇朴属乔木,高达30m,树皮灰白色;果梗常2~3枚(少有单生)生于叶腋,其中一枚果梗(实为总梗)常有2果(少有多至4果)其它的具1果,无毛或被短柔毛,长7~17cm;果成熟时黄色至橙黄色,近球形,直径8mm,核近球形,直径5mm,具4条肋,表面有网孔状凹陷;花期3~4月,果期9~10月[2]。滇朴具有树型优美、成长迅速及文化内涵深厚等特点,在滇中、滇东的昆明、曲靖、楚雄等地作为乡土园林绿化树种大量种植。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多采用的是大树移植,导致野生资源大量破坏。因此,近几年,人工繁育开始大量出现。
容器育苗技术是在母床上播种,当小苗长至5~6片真叶时假植到营养袋中培育壮苗的育苗方法。容器育苗由母床育苗和子床育苗两个阶段组成。容器育苗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能抗旱移栽、提早移栽时间、耐长途运输等特点,目前在造林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由于传统育苗方法移栽时间受限,而且成活率较低,笔者指导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4家大型绿化苗木经营企业及几十家育苗户,采用该技术在2007~2010年进行育苗实践,现将其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出来,供同行们在今后工作中借鉴。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种
选择10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在9~10月,果实变为黄色至橙黄色时及时采收。
2.2 果实处理及贮藏
采集的滇朴果实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堆放后熟,至假种皮变为黑色时立即进行搓洗,经数次清水漂洗,漂去假种皮和果肉后,用0.5%高锰酸钾消毒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通风干燥环境装袋干藏或湿沙层积贮藏。
2.3 苗圃地选择与建立
2.3.1 圃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壤土,pH值为6.0~8.0为宜。苗圃地应选择无病虫害地方,应该避开发生过苗木病虫害的地方,避免重茬。
2.3.2 圃地的建立
(1)母床整理。秋末,先清除苗圃地杂草,全面翻垦,深25~35cm,7d后用干燥的秸秆或柴草堆放在翻耕过的圃地里焚烧,使土壤表层加温,杀灭杂草的种子、线虫和病原菌,既可消毒,又增加了土壤肥力。冬初,每亩施用1 000kg腐熟的农家肥+20kg钙镁磷肥,进行耙耕,平整土地,要求整细,并捡去石块、杂草,同时用肤腩丹25kg杀虫,0.5%高锰酸钾消毒杀菌,细致作床。苗床一般采用高床方式,苗床宽100~120cm;床面土壤要细平、疏松;步道沟深20~30cm,宽30~35cm;长度依地形而定。
(2)子床准备。子床采用低床方式,苗床宽100~120cm;床面要求平整、压实;步道高4~5cm,宽30~35cm;长度5~8m。为减小营养袋间的缝隙,增加密实度,营养袋应于假植前20~30d装袋完成。营养袋采用单头开口的塑料袋,规格依据培育时间长度而定,一般1年生的株行距为8~10cm。营养土装袋要均匀,松紧适宜。竖直、贴紧的排列在苗床内,排列时营养袋上口要平,以利于幼苗的浇水管理。
营养土的配制一般选用干净、质地疏松的土壤与细碎腐熟的农家肥(100kg加2kg复合肥)按3: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斯美地50倍覆膜熏蒸7~10d,揭膜通风2~3d即可。
2.4 播种育苗
2.4.1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一般在1月上、中旬,白天气温12℃左右时。选择晴天,无风的上午进行。
2.4.2 播种量
撒播的播种量为20~25kg/667m2,若发芽率低,则要适当加大播种量。
2.4.3 种子处理
湿沙贮藏种子无须处理。干藏种子则将45~50℃温水倒入盛种的容器内(水∶种=3∶1),不断搅拌至环境温度,放置5h,捞出;也可用100mg/L的稀土溶液浸种6h,可提高种子发芽率15%~20%(据研究表明稀土能调节种胚的活性,调动种子幼胚氨基酸的转化)。
2.4.4 播种盖膜
采用撒播方法播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播后覆土1cm,用70%多菌灵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均匀喷洒(20kg/667m2),然后覆盖稻草或松针1cm,喷洒浇水至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5%以上,无地表径流为宜。播种后用树枝、藤条、竹片或钢筋制作圆形拱架盖透明塑料薄膜,拱架高15~20cm,长宽与母床一致,薄膜四周压实。
3 播后育苗管理
3.1 出苗期管理
播种时地温较低,出苗时间长,一般需10~15d。此时管理要点是拱棚内湿度控制,要保持白天棚内湿度80%左右。
3.2 幼苗期管理
待幼苗出土后,选择阴天或傍晚揭草。应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必须在早、晚进行;对棚内温度进行控制,温度必须控制在15~18℃,棚内温度过高时,必须通风降温(将小拱棚两端的薄膜揭开);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针对白粉病及蛴螬类地下害虫。防治方法一般采用70%多菌灵1 000倍液每隔10d喷药1次。防治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松土除草应选择土壤湿润时进行;施肥应根据幼苗长势追施肥料,此时施肥以壮苗为原则,应选择速效肥,施肥量较小,且移植前10d不能施肥 。一般采用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追肥时间应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或阴天进行,喷施以叶片背面为主。
4 移植育苗
4.1 移植时间
移植时间一般在2月中、下旬,苗龄35~40d,白天气温18℃左右时。选择上午和下午进行,中午气温过高不宜移植。
4.2 移植方法
移植前1d,用水将营养杯的土淋透,幼苗有3~4片真叶时,用前段钝圆的小竹片将幼苗根部直接插入营养杯培育,移植完1个小区后浇水。
4.3 炼苗
容器苗上山造林前必须经过炼苗,简单的方法是造林前一个月,逐渐减少淋水的次数和淋水量,去遮阳网及防寒膜。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撰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