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昆山一直非常重视以文化人,以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得到了新的启示。2015年新年伊始,我们推出了11项重点改革内容,其中文化建设就占两项,一项是加强公共资源整合,深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改革(涉及公共文化体育和教育服务资源有序向社会免费开放);另一项是有序推进新昆山人“文化本土化、身份市民化、服务均等化”等改革(涉及建立健全面向新昆山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插柳成荫:公共文化浸润镇村企业
实践和创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力实施“文化昆山”建设,紧紧抓住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关键,加快市、镇(街道)、村(社区、重点企业)三级文化设施建设,确保文化投入的增幅不低于经济发展和财***收入的增长速度。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区镇文体中心数量达到17个,总面积167906平方米;全市137个村,150个社区均建有文体活动室;全年各类文体活动总数达到2334场次,书场演出4000多场次。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推动形成城乡文化发展五个“一体化”:一是设施运行一体化,建成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二是文化服务一体化,出台《管理运行办法》,提高设施整体运行效率。三是文化活动一体化,以“广场文艺周周演”、“欢乐文明百村行”等品牌活动促进城乡联动。四是特色文化精品培育一体化。五是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一体化。出台财***支持***策。每年市财***拿出配套资金6000万元,用于奖励补助区镇文化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不仅重视本地人文化建设,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生活也非常重视。在重视企业“职工之家”建设的同时,自2012年开始,各区(镇)在外来务工人口集聚区每年新增一个“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确保“新昆山人”就近享受到优质均等的文化服务。目前全市新昆山人俱乐部数量36个,仅2014年就建成10家新昆山人俱乐部,总面积超过9200平方米。
启示:重文化就是重长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昆山始终把文化的引领作用放在突出地位。经济和文化须臾不可分离,没有经济支撑,文化很难繁荣,但没有文化灵魂,经济和城市很难行远。昆山人的远见就在于既重经济,也重文化,且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是根植人民群众中的。
共建共享:镇村居民都是舞台主角
实践和创新:“9支戏曲演出团队,每年演出200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淀山湖镇在百姓身边搭舞台,文化惠民‘醉’有戏。”这是一家中央级媒体对昆山淀山湖镇群众文艺活动的肯定。昆山市淀山湖镇在2008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昆山市依托这一文化品牌,积极打造“戏曲之乡”,搭建百姓舞台。如今的淀山湖镇编、导、演、作曲、乐队、舞美俱全,全镇10个行***村已经建立了9支业余演出团队。一年一度的戏曲周、戏曲演唱赛、送戏下乡、群众文化艺术、小戏汇演、百姓戏台周周演,六大平台让全镇百姓一年四季有戏看,群众表演团队轮番登台,寓教于乐。
让百姓当主角是昆山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淀山湖镇平均每年创作小戏近10部,这些剧目素材来源于百姓生活,反映农村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编剧徐儒勤,作曲金国荣均是地道的淀山湖人。在淀山湖镇,欣赏、参与戏曲艺术活动已经成了人们“油盐酱醋茶”之外的第六件大事,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目前,昆山有9个镇获得苏州市级文化特色镇、5个镇获得省级和部级命名。周庄是水乡民俗文化之乡,陆家是舞龙之乡,周市是舞狮之乡,锦溪是民间文艺之乡(收藏)、宣卷之乡,千灯是昆曲之乡,淀山湖是戏曲之乡。昆山市和各区镇都有一本文化刊物,昆山市的《文笔》,昆山高新区的《玉泉水》,周市的《野马渡》,陆家的《溪》,周庄的《南湖月》等。昆山的各项文体活动更是枚不胜举,每年一次全国性文艺大赛,三年一届十佳青年、少年、中老年歌手大赛,两年一届街道文艺汇演等。
文化品牌的培育和载体的搭建,为群众搭建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群众明星不断涌现。从淀山湖镇走出去的周雪峰,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苏州昆剧团青年骨干演员;“湘蕾少儿戏曲班”,在全国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摘下了6朵戏剧“小梅花金奖”,2010年以来“湘蕾少儿戏向上海沪剧院、江苏省锡剧团、浙江昆曲院输送了8名人才。
启示:树立让群众当“主角”的观念。城乡一体化,重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居民。在做好经济富民的同时,从文化着手,抓好文化育民,就是抓到了文化建设的“牛鼻子”;让居民成为舞台的主角,成为城乡文化建设的主力***,就是抓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润物无声:文化引领昆山城乡更文明
实践和创新:2013年6月,作为周市镇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文体中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竣工投入使用。这是一座集***书馆、电子阅览室、体育馆、游泳馆、舞蹈室、电影院、文化展厅、健身广场、培训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中心。一些公益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游泳馆、电影院、培训中心等项目,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周市镇作为昆山的北部新城,始终把发展文体事业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体育生态公园、野马渡文体中心、中乐文体中心、市北农民公园等一系列建成或在建项目,为广大周市镇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2014年周市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多达425场次,评弹书场315场次,放映流动电影384场次。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物质的城镇化和人的现代化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把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大型文化赛事高潮迭起,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锦溪江浙沪宣卷演唱交流会、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等等,打响了区镇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提升了区镇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城乡文明共建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得到拓展。全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与行***村结成共建对子,形成覆盖城乡的精神文明共建网络。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三评三讲”活动实现“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道德公园、街巷小品、道德长廊等道德景观。依托乐仁学院、日知讲堂、好家风好家训、昆山特色价值观、道德讲堂,积极评议、选树和宣传“身边好人”,培育“好人文化”,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传递正能量。比如,周市镇创建“五学五争”文化品牌,“学理论,执好***,争做人民好当家”,“学历史,忆***恩,争做建设好标兵”,“学知识,提素质,争做家园好主人”,“学技能,强本领,争做岗位好能手”,“学法律,知荣辱,争做守法好公民”。文明之花正在昆山城乡开放。
启示:有花开才有春天。韩国有句谚语:“不是春天来了才有鲜花开,而是有了花开才有春天。”我们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种植文化之花,精心培育,迎来城乡文化繁荣的春天,沐浴在文化的春天里,昆山到处呈现一派安居乐业、融合发展的祥和景象。
(作者系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