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如梭篇1
美情人间,
感恩难忘。
师生情比天高。
苦辛历尽,
春晖遍四方。
学子表情达意,
绌作文、
为师吟唱。
今有幸,
巧遇人师,
脉脉情何如?
|胜哉!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
细雨润物。
银丝映日月,
记我心头。
丹心热血沃花,
持之恒、
勿忘心安。
旭日升,
望眼四观,
桃李满天下。
来往如梭篇2
枕一夜车轮与铁轨的撞击,睁眼便到了烟雨如梦的边城――凤凰。
5月4日清晨,我们怀着对古城美好的向往,登上了凤凰古南长城。我站在古城墙上遥望远方,逶迤的城墙连缀起一个南方边城的轮廓。“一将功成万骨枯”,抚摸城墙,上面点点刀疤印证着它沦桑的历史,城下漫山的树木,其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兵卒将帅的骸骨。一个南方的边陲,见证了一代代历史的兴亡。脚下山清水秀,谁又能想到在这腹地会依山垒石建造起这一雄伟的古堡,是为了抵御那长驱直入的塞外铁骑,还是为了挡住那历史更替的步伐?我们无法猜测,但凤凰印象却印入了我们的脑海。
走下古城,我们漫步沱江两岸。望着那静静的江水,缓缓流淌;两岸风姿独韵的吊脚楼,古香古色,如同置身于瑶台仙境。踩着青石瓦砖,隐隐足迹,见证着几代凤凰人的质朴和艰辛,也映照着来往游人如梭的身影。酒肆里,酒香浓烈,吆喝声此起彼伏;码头边,渔船泛舟江上川流不息;巷道里,游人和乡民来往如梭。南来北往的旅客、商贩,在这里停留或驻足,凤凰仿佛一件辗转破损后装裱失善的稀世珍藏。
我们沿着山间小道,登上了听涛山。山中无尽的青翠,松姿百态,佳木繁茂;脚边泉流如泣,晶莹透亮。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一小掌平地,正中央竖着一块五彩石,这就是一代宗师沈从文的墓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一半埋在这里。石碑正背面,是他和他妻妹的手迹,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我走上前,默默地俯下身子,献上一束早已被捂热的小花。在宁静和自然中,石碑中有一份坚强而永恒的信念。
离开凤凰时,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景物,望着那古迹与新城的结合,望着那正飞速发展的凤凰,心中又多了一份对雨后彩虹般的凤凰涅的梦想。
点评
有着沧桑历史的南长城,缓缓流淌的沱江渔船点点,风姿独韵的吊脚楼,埋藏一代宗师沈从文的听涛山……这些代表凤凰特色的景观在作者的文字中散发着悠悠古韵。游记离不开写景,徐业勤同学的写景虽说不上十分精彩,但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他抓住了景观的特色,写出了凤凰的魂――这是我们在写作游记乃至其他体裁的文章时应该追求的。
来往如梭篇3
重庆夜景
昨天,我和姐姐兴高采烈的去了重庆,它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当烈火般的骄阳刚从西山退去时,炎热的地气还慢延在人流如潮的中间,来往如梭的人群的额上还挂着一滴滴汗珠,当夜幕降临时,重庆山城灯火辉煌,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千家万户的照明灯,万紫千红的荧光灯---重庆霎时间被点缀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好似满天星星落人间,星落棋布的重庆夜景使我看得眼花燎乱,留连忘返。
随着汽笛声望去,一艘艘大轮船象整装待发的战舰,两岸灯火交相辉映在江水中象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放眼大桥比彩虹更美。眺望高楼大厦象悬挂的空中城市直入云霄,一望无际,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更象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回首大街小巷,人声鼎沸,欢乐声,火锅声,声声入耳,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车辆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华的“不夜城”,我爱重庆,我更爱重庆夜景。
重庆市武隆县鸭江小学五年级李金旺
二00八年八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