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矫情的人,认为大众口味是最值得警惕的东西,如果你向我推荐一部电影,说它获奖说它小众我并不一定就会买账,但对于烂大街的格格小燕子之流,我是一定不会买账的。不是我清高,我只是想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做一个不那么从众的人而已。当然不是所有大众热爱的东西都那么低级趣味,我也确实因为这个毛病错过了许多好电影。比如梦z)-出品的《功夫熊猫》,我不知道它和它的续集在中国一共赚了多少钱,因为中国的票房数据从来不可信,不过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它肯定是上亿了。在IMDB上,“熊猫”的评分不会像它的票房那么高,当然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因为这个在美国最有公信力的电影网站在内地被屏蔽了,我也懒得再去***。不过以我对好莱坞的了解,梦工厂的动画绝对比不过皮克斯,所以在好莱坞,
“熊猫”的技术和口碑肯定比不上任何一部“XX总动员”。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在对“熊猫”不屑啊,其实不然,我只是先用客观的眼光来对这部电影做一个总体评估,免得你对我的品位产生怀疑。下面的正文才是致敬――“熊猫”确实伟大到值得所有人――尤其是电影人――特别是中国电影人去致敬。因为它把文化糅杂得太巧妙了。我们都知道“功夫”一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所以在美国的录像带市场充斥了大量MQde in Hong Kong的武侠电影。这时我们在国际市场中唯一有竞争实力的电影类型。所以不管是孪安、张艺谋、还是陈凯歌,有国际视野和市场野心的导演都会把目光瞄准武侠题材,即使技术平平也能轻易在奥斯卡上露一脸,运气好的甚至还能收获一尊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
可是现在有了《功夫熊猫》,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已经被公然盗窃了。我说的不是那些亭台楼榭的场景和古筝韵味的配乐,也不是那些舞***弄棍的杂耍,脚底踩个风火轮,轻功好得飞檐走壁水上漂,这些都是最最表面的东西,完全可以轻易拿来复制。任何一种文化,“形”总是最容易被剽窃的,就好像“功夫熊猫”的盗版绒布玩偶可以一夜之间烂大街一样。但“神”不一样,“神”就像爱马仕,它能卖出5位数以上的价位,靠的绝非质量和款式。中国的武侠片,除了“嘿哈”的打斗之外,它应该是海纳百川,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神于一炉,这是武侠片的精髓,也是它的“神”。很不幸,《功夫熊猫》让我看到了危机,好莱坞不仅学会了形,更偷走了神。乌龟大师“没有意外”的禅机或无为哲学、羽化飞升的惊艳奇观,浣熊于“发源地”教授熊猫领悟功夫精华,无字天书“神龙秘笈”的真正含义,都使得这部用最俗套的好莱坞故事框架包装的动画制作充满了真正的“武侠片”气息――那是东方式的古奥深静――武侠里最“虚”的招数,被美国人拿捏得游刃有余。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骄傲,被异邦人轻易拿下。
在中国人争相拍摄3D电影的同时,在美国电影引进数量愈发宽松的今天,我们已经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你准备好怀旧了吗?
记得新《流星・蝴蝶・剑》开播时,采访刘德凯,他聊起与古龙生前的点滴往事,听的内心翻涌。在古龙的笔下,孙老伯武功高不可测,城府深不见底,他盘算精细,似乎凡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hold”得住的人。孙老伯若有了原著中的神韵,这部剧也就有了七分古龙。刘德凯是古龙生前好友,也陪着古龙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来演孙老伯,心中自是带着很多对老友的感念。对我们喜爱古龙的观众来说,谁管他演员有多帅有多少名气,谁抓住了我们年少时读那些武侠人物的感受,谁就“hold”住了我们。
“屋子里已只剩下四五个人,四五个近乎完全着的人。有的沉醉,有的拥睡,有的只是在怔征地凝视着酒桌旁的孤独。”这种表述方式是专属于古龙的,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你要么喜欢,要么讨厌,没有中间状态。就像当初的我们,对人对事,也没有中间状态。于是,我们口口声声的古龙意境,是拿来让我们怀旧的。相比金庸老爷子作品的无数翻拍,古龙先生的却难出精品,试想,谁真的能把萧十一郎像狼一样的孤独,把西门吹雪的一尘不染或者把《七种武器》萧杀中的温情拍出来?太难了。
所以当华策“武侠新世界”仪式刚启动时,有人说不会是一出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吧。不过也有看过《流星・蝴蝶・剑》的,会说一句:这部还挺像古龙的。这就够了。在我们的期待和忐忑相持不下中,古龙4部小说,金庸4部,8部剧拉来了序幕,对于武侠迷的世界来说,这真是一件大事。在钟汉良粉丝的喊叫声中,看完了《天涯・明月・刀》的片花,片花很美,让钟汉良来演傅红雪大概是准确的,与人气无关,当看到屏幕中的钟汉良有了傅红雪身上的脆弱和坚韧,冷酷和忧郁,你已经想到那句小说中的经典台词: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接着,当你还沉浸在焦恩俊扮演的小孪飞刀那迷茫的眼神里时,看到了吴秀波款款地说,自己是如何喜爱古龙笔下的人物,你不由得带着几分欣喜开始期待这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孪寻欢。
我们这一代人是时常会怀旧的一代。因为在我们长大后,那些曾经在我们身边最普通的读物变成了经典,还因为这个贫瘠的影视创作市场一直在让我们怀旧。他们翻拍它们,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一定会喜欢。而我们,是这个观众群体中的一部分主力:心智已经成熟、不会乱喷乱吐槽。于是,我们越来越怀旧,同时也更渴望原汁原味。前些日子,苗侨伟带着港味十足的《金枝玉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忘记了金天桥,还是会非常亲切叫他一声“三哥”。一开始,我们会冲着“三哥”去看这部剧。不过好剧的意义在于:让你忘记当初选择去看它的理由而自然地喜欢上它。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他们想捡现成的观众人气,但我们是带着情怀看这些让人怀旧的剧,所以只要别把情怀丢掉,就是最大的负责任了,我们够大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