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燕子楼”典故经常出现在唐宋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全宋词》中就有35首左右的宋词用到了该典故,其中不乏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著名词人。苏轼为“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使用树立了典范,并且为该典故在宋词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其他词人或是因袭苏轼,直接沿用苏轼用法;或是突破苏轼,使用该典故所蕴含的其他涵义。
关键词:宋词 燕子楼 典故 苏轼
北宋大文豪苏轼将“燕子楼”典故第一次运用到了宋词中,秦观、周邦彦、张孝祥、辛弃疾、和周密等著名词人也在其词作中使用了该典故。本文试***总结“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使用情况,并且考察该典故在用法上的流变。
一
“燕子楼”典故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燕子楼三首》的序中。北宋张君房《丽情集·燕子楼》(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关盼盼故事的本末。另外,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六《诗文类·燕子楼》,王世贞《艳异编》卷二十七《部二·张建封妓》,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三十二《唐·白居易》,冯梦龙《情史》卷一《情贞类·关盼盼》和《警世通言》第十卷《钱舍人题诗燕子楼》都详略不同地记载了关盼盼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全唐诗》管窥“燕子楼”故事。《全唐诗》卷八〇二录关盼盼诗,附小传,云:
关盼盼,徐州妓也,张建封纳之。张殁,独居彭城故燕子楼,历十馀年。白居易赠诗讽其死,盼盼得诗,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诗,旬日不食而卒。[1](P9119)
金启华《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中概括了“燕子楼”典故的内涵,[2](P1128-1129)但不够全面。其实,从关盼盼的故事可以看出,“燕子楼”典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佳人寡居、佳人离去、怀念远人、女子忠贞、反抗世俗、物是人非等。
二
在《全宋词》中,有25位左右的词人在其词作中用到了“燕子楼”典故,而使用该典故的宋词有35首左右。考察这些词作,我们可以发现,“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用法,既有很多因袭的成分,也有不少创新的成分。
(一)苏轼为该典故在宋词中的使用树立了典范,也为该典故在宋词中奠定了感情基调
苏轼夜宿燕子楼,梦关盼盼,作《永遇乐》一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3](P389)
后世对这件事论述较多。如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记载:
东坡守徐州,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传于城中,东坡讶焉。诘其所从来,乃谓发端于逻卒,东坡召而问之,对曰:“某稍知音律,尝夜宿张建封庙,闻有歌声,细听乃此词也。记而传之,初不知何谓。”东坡笑而遣之。[4](P2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中引用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的相关记载,在批评其事荒诞不足信的同时,也肯定了苏轼作词的高超水平。
清代叶申芗在《本事词》卷上《唐五代北宋·苏轼》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可见苏轼的这首词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南宋曾慥《髙斋词话》(沈辰垣《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词话·宋二》引)记载: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少游问公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5](P1930)
明代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卷五十二中也有类似记载。可见,苏轼这首词写得很好,尤其是“燕子楼”典故用得很出色,而苏轼本人对这首词也很满意。
后世对这首词评价很高。南宋张炎在《词源·用事》中对苏轼巧妙运用“燕子楼”典故作了这样的评价:
词用事最难,要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如东坡《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此皆用事,不为事所使。”[6](P1746)
苏轼这首词清刚隽秀,一唱三叹。在使用“燕子楼”典故时,讲究神情,而不注重迹象,既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惆怅,又凸显了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的失意和感伤。
(二)因袭苏轼为该典故所奠定的感情基调,直接沿用苏轼用法或有所创新
苏轼给“燕子楼”典故奠定了“空”的感情基调,后来的词人大都沿用这一基调,将“燕子楼空”的意蕴反复演绎,从而使之成为该典故在宋词中的主流意蕴。
秦观直接对苏轼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进行改造,变为“恋恋,楼中燕,燕子楼空春色晚,将***一去音容远,空锁楼中深怨”[7](P600)。二者相似之处不言而喻。张孝祥《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8](P2184)加强了“空”的意味。总而言之,直接使用和化用苏轼“燕子楼空”的词句大都聚焦在“空”字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毛滂《调笑》(盼盼)“楼空雨小春寒逼,钿晕罗衫烟色,帘前归燕看人立,却趁落花飞入”[9](P892),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10](P2420)将“燕子”和“楼”分开,使得“佳人离去”和“物是人非”的意境动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之后的词人多采用这种用法,如《新雁过妆楼》(夹钟羽)“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11](P3708),周密《忆旧游》(次韵筼房有怀东园)“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12](P4156),王沂孙《声声慢》“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13](P4255)。
(三)突破苏轼为该典故所奠定的感情基调,使用该典故所蕴含的其他涵义
周邦彦摆脱了“佳人离去”和“物是人非”的感情基调,将“燕子楼”典故赋予了另一种内涵,“怀念远人”,即“相思”。其《解连环》(商调·春景)“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14](P770),即表达了相思之情。陈允平《塞翁吟》“秦筝倦理梁尘暗,惆怅燕子楼空”,续雪谷《长相思》“笙寒燕子楼”[15](P3040)都沿用这一思路,继续赋予该典故“相思”之情。蔡伸《水调歌头》(用卢赞元韵别彭城)“绿野堂前桃李,燕子楼中歌吹,那忍首重回”[16](P1304)用该典故,以表达临别之时的深切情意,含有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有的词人将“燕子楼”典故最原本的内涵,即“佳人寡居”表现于其词作中,如柴望《念奴娇》(山河)“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17](P3836),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18](P4182)。
“燕子楼”作为一个意象虽然具有较为固定的寓意,但有的词人模糊其内涵,将其虚化、泛化,使得该典故更加耐人寻味。如吕渭老《木兰花慢》“奈燕子楼高,江南梦断,虚费相思”[19](P1466)中的“燕子楼”即是泛指。
三
以上概括了“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使用情况,梳理了该典故在用法上的因袭和创新。在分析过程中,有几点现象值得注意:
(一)使用“燕子楼”典故的词人中,有较多著名词人,如苏轼、秦观、周邦彦、张孝祥、辛弃疾、、周密等;
(二)“燕子楼”典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宋词中,该典故被赋予的主流内涵是“物是人非”,其他内涵,尤其是“反抗世俗”没有得到体现;
(三)“燕子楼”典故在宋词中的用法虽屡有创新,但更多程度上是因袭,这就导致该典故的用法变得程式化。
四
对宋词中“燕子楼”典故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加深对该典故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一分析,了解其他典故在宋词中使用的一般规律。另外,考察典故在用法上的流变,可以作为考察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发展状况的一个视角。
注释:
[1]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2]金启华:《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3][7][8][9][10][11][12][13][14][15][16][17][18][19]唐圭璋:《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4][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清]沈辰垣:《御选历代诗余》,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版。
[6][宋]张炎:《词源》,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邢猛 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宋词中的“燕子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