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冲夜奔》是扬琴、古筝中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曲目。它分别用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段展示了林冲英雄落难,雪夜投奔梁山的故事情节。
关键词: 扬琴古筝《林冲夜奔》 戏曲音调技法音乐表现
扬琴、古筝曲《林冲夜奔》都是音乐会中常被演奏的经典曲目。故事题材出自《水浒传》第十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均吸取了昆曲音调素材编写而成。笔者因同时学习演奏扬琴、古筝这两种乐器二十余年,又有数年学习传统戏曲音乐的基础,所以对这首曲目情有独钟。
扬琴曲《林冲夜奔》是扬琴大师项祖华1984年创作,作者运用昆曲音乐的腔韵,同时融合西方作曲技法,运用了双音琴竹、滑抹摇拨、山口滑拨、多声织体等创新技法,采用十多种打击乐器伴奏,刻画了林冲英雄落难、满腔愤怒、顶风踏雪、战胜险阻、逼上梁山的人物形象。
古筝曲《林冲夜奔》是王之、路修棠1962年以昆曲《宝剑记 .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以昆曲音乐的旋法揭示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感叹,运用长摇、短摇、扫摇、点指、摇双弦或多弦等技法生动刻画了林冲矛盾、愤怒、悲壮的内心世界。
一、引子与慢板
扬琴曲一开始的引子运用双音琴竹、带装饰音的低音奏法与大鼓相呼应,类似戏曲武场的“起鼓”,双音琴竹奏出的和弦音效果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强劲有力地突显出音乐主题。慢板是对人物内心的描述,林冲承受不白之冤,含冤入狱,有对朝廷奸臣的愤怒,有对世事炎凉的悲叹,也有对曾经一家美满幸福生活的回忆。技法采用带装饰音的轮音细腻刻画出人物内心感受,使旋律更加流动;双声部的轮奏体现出不同思绪的徘徊;高音区反竹轮音加低音区长轮音的衬托描写出“寒风瑟瑟”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心的悲凉;用“摘音”模仿戏曲中的响板,表达思索和犹豫。而古筝曲从左手由弱渐强的刮奏开始,回忆所遭受的挫折,百感交集。重弹5 1两音则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愤懑与憋气;低音区的切分节奏和中、高音区的摇指旋律似乎是林冲生气得近乎麻木的内心与女性哭喊的声音形成对应(书中林冲妻子的遭遇也十分悲惨)。左手的重颤音和上、下滑音细致的刻画出人物内心的不平与强忍悲痛的心境。
二、小快板
进入“夜奔”扬琴以低沉类似于贝司拨弦效果的节奏,描写出紧张的气氛和行进的步伐,“小快板”的音乐主题逐步展开表达了这种内心的坚定。旋律转G调后用传统戏曲中一“领”众“和”的形式加上打击乐的伴奏形象的刻画出林冲夜奔梁山的场景。旋律转C调后进入另一种“紧打慢唱”的戏曲音乐句式,运用衬音的技法加上板鼓、小锣、小钹的配合使音乐的进行更加紧凑。而古筝曲则用短摇开头,配合左手鲜明多变的节奏表达出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奏下,右手在高音区奏出急促的旋律,似乎描绘了林冲已经从犹豫、茫然转向抗争,下定决心的变化。
三、风雪段
扬琴曲运用大量强弱高低起伏的半音阶与简短的主题乐句相映衬,采用滑抹摇拨的技法(将三根29号钢弦调成减三和弦),左手用滑音指套由低到高连续多次滑抹,且一浪比一浪紧凑、尖锐。右手则用琴竹尾或拨片模仿古筝摇指技法,两手配合模拟出风雪交加的场景,把林冲内心情绪的刻画达到极限。古筝曲则以连续的刮奏、扫摇、扫弦、重吟和摇双弦(也可摇多弦)等技法,奏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旋律来描写漫天风雪、寒风扑面的情景交融场面。
四、广板与急板
扬琴此段标题为“上山”,再次用双音琴竹奏出沉稳、大气的广板,展示林冲犹豫、徘徊后豁然开朗、找到一条光明之路的心境,毅然、决然奔赴梁山的豪气。最后通过急速三连音进入到尾声,在京剧锣鼓“急急风”的节奏中画上完满的句号。古筝曲此段为急进的快板,旋律紧凑而坚定,反复时带低音在高八度演奏,用两手交替的大撮和双手和音表现出林冲终于下定决心投奔梁山的场景,以铿锵有力的和音与节奏收束在辉煌激情的高潮之中。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扬琴\古筝曲《林冲夜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