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岁月的诞生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肖邦的音乐被世俗气息曲解成靡靡之音,甚至连专业音乐院校都不愿再将肖邦的作品作为教学曲目。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兰的钢琴家和音乐教育者们决定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发扬肖邦的音乐精神,并发掘出优秀的肖邦音乐诠释者。
首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于1927年1月23日至30日举行,比赛地点设在华沙爱乐大厅,之后的1932年和1937年比赛同样在那里举行。根据组织者的意愿,该比赛每五年举办一次,但是原定于1942年举办的比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取消后,这项赛事在二战之后的几年内都无法继续。战后的第一次比赛也就是第四届比赛最终于1949年举行,地点在罗马音乐厅――当时华沙爱乐乐团和歌剧院的临时所在地,那届比赛也成为肖邦诞辰一百周年的一大盛事。再后来的比赛于1955年举办,当时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华沙爱乐音乐厅才刚刚重建完成。
1955年、1960年、1965年连续三届比赛都在冬天举行,接近于2月22日,也就是肖邦诞生的日子。后来由于2月份天气寒冷,比赛选手和评委容易因生病贻误比赛,之后的比赛便被安排在10月举行,也就是作曲家的忌日。
战前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由华沙音乐协会资助举办,这个组织后来建成了肖邦高等音乐学院。1949年的第四届比赛由肖邦百年诞辰执行委员会资助举办,经费由国家***提供。1955年的第五届比赛由文化部长组织成立的比赛执行委员会举办。从1960年起,肖邦协会成为了比赛的组织者,维持着整个比赛的组织运作。1995年以前,比赛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拨款,从1995年开始,第十三届比赛有20%的资金来自于企业赞助,2000年第十四届比赛之后,企业赞助越来越多。
评委和选手阵容的壮大
首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全部是来自波兰音乐界的权威人士,之后的比赛,组委会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向国外的音乐大师和专家伸出橄榄枝,其中就包括玛格丽特・隆、巴克豪斯、阿殊肯纳齐、陆特斯拉夫斯基、米开朗杰尼等人,后来还邀请了往届比赛的获奖者来担任评委,像奥伯林、马尔楚津斯基、车尔尼・斯特凡斯卡和阿格里奇。
而评委会***一般由波兰著名音乐家和钢琴家担任,他们都是为波兰音乐界做出过巨大贡献、德高望重的人士。1927年,华沙音乐协会的作曲家兼总监、肖邦高等音乐学院的Witold Maliszewski担任首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之后的两届比赛由华沙音乐协会及波兰作曲家协会总监维尼亚夫斯基担当;1949年、1955年、1960年、1965年连续四届比赛由克拉科夫和华沙高等音乐学院的钢琴家Zbigniew Drzewiecki担当;第八、九届比赛由华沙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作曲家Kazimierz Sikorski担当;1980年第十届比赛由国家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Kazimierz Kord担当;1985年、1990年、1995年连续三届比赛由华沙高等音乐学院的钢琴家Jan Ekier担当;2000年比赛的评委会***则由卡托维茨高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Andrzej Jasinski担当,之后继续按惯例邀请。
首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只有来自八个国家的二十六名选手参赛,之后比赛迅速扩大,吸引到越来越多的选手前来参赛。1980年,来自三十六个国家的一百四十九名青年钢琴家参与了比赛,是目前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届比赛,第十一届到第十四届也基本保持这一人数。
随着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音乐界的声望越来越高,这项赛事逐渐被年轻钢琴家视为迈向伟大钢琴家的第一步,并能在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比赛的前五届一直由波兰及苏联的参赛者雄霸冠***宝座,之后乐坛百花齐放,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参赛者得以入选决赛,二十世纪的很多著名钢琴家都曾在该赛事中获奖,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包括奥伯林、乌宁斯基、阿殊肯纳齐、傅聪、李云迪、波里尼、阿格里奇、齐玛曼等等。
由于参赛的选手不断增多,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成为了一个多阶段的比赛。首届比赛只有八天,而第四届和第五届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战前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而战后的第四、五、六、八届分成三个阶段,第七、九和之后的比赛还分成四个阶段,最后阶段即决赛阶段。
独树一帜的赛制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国际上其中一个仅演奏一位作曲家作品的音乐比赛。在比赛进行过程中,人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当今演奏肖邦作品的最高水平以及钢琴家们对肖邦作品看法的变化。比赛作品包含了肖邦各种体裁的曲目,如首届比赛在第一阶段规定选手演奏两首夜曲、两首练习曲、两首前奏曲、升f小调波兰舞曲Op.44、一首自选的叙事曲及两首马祖卡;第二阶段规定选手演奏自选的协奏曲中的两个乐章等等。制定规则的委员会在第八届比赛中又引入了一组波兰舞曲及平静行板和***罗乃兹E大调Op.22的独奏版本,之后曲目一直在变化。
在比赛的试听阶段,青年钢琴家们会按照字母排列顺序演奏,最开始的字母随机抽签决定,一般规则规定参赛选手的年龄在18到29岁之间,但有时也会有适当改变,在过去的比赛中,最年轻的选手只有16岁,而年龄最大的则为32岁。
每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颁发六项大奖及特别奖,赛事的特色是评委会根据参赛者的实际表现来评定奖项,若他们认为某一奖项没人有足够资格获得,就会将其空置,而不会让后来者补上。
1990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比赛首开先例,因为比赛结果没有一人令评委们满意,最终冠***空缺,第二名由美国人Kevin Kenner获得。1995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比赛同样由于参赛者水平原因出现头名空缺,第二名由法国的Philippe Giusiano和俄罗斯的Alexei Sultanov并列获得。首奖空缺终于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比赛被打破,来自中国的十八岁选手李云迪结束金奖连续两届空缺、长达十五年的沉寂,一举夺冠,成为开赛七十三年来首位获得冠***的中国人,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得主,他同时还获得了“***兰舞曲最佳演奏奖”。
比赛之外的特色活动
除了激烈的专业比赛,该项赛事还举办了很多其他活动:特别音乐会、歌剧芭蕾舞表演、讨论会、展览会,多年来,这些活动伴随着比赛进行。举行展览会的传统是从1932年第二届比赛开始的,当时新建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了很多肖邦的资料和纪念品,历史上肖邦钢琴比赛举办过三十多个展览会,如1960年第六届比赛展出肖邦海报和录音(从帕德列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到马尔楚津斯基),当时的资料还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华沙肖邦协会、华沙音乐学大学和国家***书馆;1975年第九届比赛展出“肖邦的画像”;1995年第十三届比赛展出“肖邦和李斯特”等等。
1975年起,永久举办的活动还包括肖邦逝世周年纪念会,10月17日是比赛当中的肖邦纪念日,在华沙克拉科夫的神圣十字教堂会上演了莫扎特的《安魂曲》。肖邦逝世之后,1849年10月同样的作品在巴黎马德林教堂上演。
八十多年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大赛早期前苏联和波兰钢琴家以技巧和音乐相抗衡,到二战后毛里齐奥・波里尼、玛莎・阿格里奇、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与伊沃・波格雷里奇等一系列当今最走红的钢琴大家的横空出世,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经成为国际钢琴家的摇篮。半个世纪以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钢琴大赛之一,也以其严格的评审标准还原肖邦及其作品应有的形象。从1957年开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从属于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是这个联盟创办者之一。
小 贴 士
第十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将于2015年10月2日至23日在波兰举行,欢迎有才华的你踊跃参与。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11月16日。比赛时间:2015年10月2日~2015年10月23日(共计22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钢琴家的摇篮――肖邦国际钢琴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