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是肖邦夜曲中最富有诗意的艺术作品之一。肖邦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性旋律、装饰音、和声进行以及前所未有的音响色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一、旋律特点
《降E大调夜曲》(Op.9 No.2)是肖邦在1830年创作的,这首钢琴曲是他夜曲中最为优秀的一首。在写作这首夜曲的时候,肖邦年仅20岁,此时的肖邦已经具备了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条件。 “在创作这首夜曲之后,肖邦在1831年去了法国定居,也就是在这时候,肖邦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夜曲是肖邦最富有诗意的作品之一,在每首作品的开头,他都几乎标上慢板或者行板的速度记号,由此可见抒情是肖邦夜曲的基本特点”(王培刚《肖邦的夜曲》P78―80,载《钢琴艺术》1998年第四期)。综合分析这首曲子的旋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与“器乐”相融合的旋律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的旋律,贝多芬的旋律是用那些机动性的结构来发展交响类型的旋律,以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而肖邦的旋律是声乐性与器乐性相结合的。肖邦个人非常喜欢当时的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他在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要求无论是音强还是音弱,都要把手指沉到琴键里面去,弹奏时手指就好像不愿离开琴键一样,从而使钢琴发出一种歌唱性的声音,肖邦巧妙地把人歌唱时的声音运用到钢琴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歌唱性的旋律。
谱例 1
肖邦抒情旋律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的有机结合,形成肖邦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这种歌唱性的旋律,能够充分把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充分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
(二)旋律与多种音乐体裁相融合
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位法国移民的中学法语教师。母亲是地道的波兰人,擅长钢琴和歌唱。肖邦在小时候深受母亲的音乐熏陶, 这使得他从小就热爱波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并且对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音乐体裁有很深的了解,肖邦在以后的创作中,巧妙地将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艺术体裁与自己的钢琴作品相联系,并将这些艺术体裁中多种表现特性融入到钢琴的旋律当中去,形成自己独有的抒情性旋律,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二、巧妙的装饰音
肖邦在装饰音的运用上,喜欢把它当作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丰富的装饰音,不但能装饰旋律,而且能发展音乐的乐思。在肖邦的抒情性旋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常用的装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回音、倚音、颤音等几种。
谱例2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在运用装饰音上,不单是装饰了旋律,使得旋律变得更有表现力,而且让这些装饰音成为抒情性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巧妙的运用装饰音的方法,使旋律更加具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韵味。
在颤音的运用上,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古典音乐家大都从上方二度音开始使用颤音。而肖邦的用法不同于他们,他把颤音从原位音开始用,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专门标了出来。在肖邦的抒情性旋律中,颤音的运用不仅是炫技的表现,最主要的是内容上的表现手段。例如《降E大调夜曲》(Op9 No2)。
谱例3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该乐段主题平和宁静,速度是小行板,随着音乐的发展,左手的的织体发生了变化,随后在音乐的主题上出现了颤音,这就使主题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响也变得丰富起来,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常常运用连接功能的经过句,所用到的音型一般是音阶和琶音。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钢琴作品。在肖邦的抒情性钢琴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出,颤音也同样起到一个连接功能,而且还是主题形象的构成部分。
肖邦经常运用一个快速音阶或琶音来将乐曲推向高潮。
谱例4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快速的半音音阶运动总是围绕着主题的,始终保持着音乐主题的歌唱性。从而得出肖邦在古典时期装饰音、音阶、琶音的运用上,融入了自己 浪漫主义的婉转的歌唱性。
这些结果表明,肖邦在装饰音和华彩经过句的运用上,把这些东西变成了抒情性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充了音乐的基本形象。
三、新颖的和声
在和声方面,肖邦是19世纪一位最伟大的革新者,他的和声和其他方面都与他的钢琴作品密不可分,并且对以后的音乐影响都很深,尤其是瓦格纳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肖邦在和声方面打破常规,他把半音的不协和和转调的手法推向前人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在普通的装饰音和经过音与伴奏音型的组合中产生了新奇的和声效果,肖邦不是让这些不协和的音像突然出现的细节一样一带而过,而是完全地表现出来,他创造了极富有的表情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十分大胆、十分新奇的和声效果。
肖邦经常使用一些特别的和弦,特别是减七和弦,因为使用减七和弦就会产生转调的无限可能。《降E大调夜曲》可以看出,整首曲子渗入了和声大调,并且使用了重属、副属等色彩性的和弦,还有低音半音的写法,使乐曲在色彩上产生了较为微妙的变化。在曲子中音乐由降E大调转入降B大调,降B大调是它的属调,在属调上我们能感觉到音乐情绪激动,色彩更加鲜明。在乐曲开头的1―4小节是全曲发展的主题,其和声进行如下:
从和声上来看,它是比较传统的和声功能进行,此乐句在整首乐曲中,一共变化了三次,肖邦在和声进行的同时,又在旋律上作了加花处理。这里充分体现了肖邦在和声进行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旋律装饰的艺术才能。在乐曲的尾声部分,27-35小节和声进行如下:
和声大调重属和弦的连续进行及Ⅳ级和弦的运用,使原本平静的音乐形成一定的紧张度并且在旋律的产生上也发生了色彩的变化,同时也为逐渐走向平稳的结尾作了铺垫。最后,全曲结束在静谧而安宁的气氛中。
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和声的运用,总是与旋律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和声的进行。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肖邦钢琴作品时,要注意将其和声的变化作为衬托旋律的色彩衬底,并将乐曲和声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及色彩相互转换,把新颖的和声完美地展示出来。
四、前所未有的音响色彩
肖邦是钢琴踏板方面的大师,他在音响和声色彩方面,把踏板的声音变化方面的各种可能都进行了探索,创造出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踏板效果,这在他已有的钢琴演奏当中形成了一种强有力而随心所欲的表情手段。肖邦在演奏中,他要求最大限度地、严格地使用踏板,并且对左右踏板还作了详细的说明。在乐曲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不用踏板,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需要细心地运用踏板,当在一首乐曲中转调或者在音色有变化时,往往是从右踏板转到左踏板。使这样的曲子具有一种特殊的迷人之处。《降E大调夜曲》(Op.9 No.2)开始的部分用一个踏板,在一个平静背景上,曲调能够轻松地、柔和地弹奏出来,能使夜曲进入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中。在曲子的高潮部分,同样用一个踏板,是情感与音响的结合,在前面响亮的回响下,经过装饰后的旋律暂时离开了曲调,这时的音响变化是肖邦所独有的,最后又回到了起初的宁静祥和的气氛当中。在演奏这首乐曲的时候,其踏板的控制要做到恰到好处,钢琴所发出的音响效果是无比美妙的。
综合肖邦在钢琴作品中运用踏板方面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肖邦运用踏板来连接作品中的许多最终的和弦,目的是为了增加共鸣的效果,而不是帮助连奏;(2)肖邦往往在音阶段落中使用踏板;(3)肖邦经常运用踏板对一个旋律的和声外音作经过性的处理;(4)踏板一般被肖邦用来增强力度;(5)肖邦往往运用踏板来使和声的连接变为模糊;(6)肖邦对有对比性的主题旋律以有鲜明对比性的踏板踩法。
总之,肖邦在钢琴创作中,巧妙地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歌唱性的旋律性。在抒情性旋律中出现独特的装饰音的方法,以及各种和声的运用,构成了他抒情性旋律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他还不断地挖掘和发现钢琴的表现潜能,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前沿的东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肖邦的钢琴作品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