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交网站的兴起,掀起了一场剧烈的互联网社交风暴。用户基于共同的经历、兴趣、爱好、活动等,利用软件在网络平台进行社会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多元,但对传统的人际传播依然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为了促进人们更好地社交,需要对社交网络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实现社交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最大化社交的有效性。本文将从二者的概念出发,分析社交网络媒介传播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消极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社交网络;人际传播;影响;应对策略
引 言
随着电话、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正日益成为大众交往的聚集地,社交网络媒介传播的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扩大了人际交流范围,便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际交往方式和渠道,也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当今信息时代高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但其对传统的人际传播依然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社交网络传播的方式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并试***结合实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应对消极影响的对策,促进社交有效性的提高。
一、社交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概念
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内、在特定的场所内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社交网络传播是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者通过非线性的形式广发信息以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而其他用户则是有选择性地传阅、反馈传播者所的信息。社交网络的传播者具有个性化、平民性和追求自我认同的特点,而受传者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角色转化,传播的信息具有分散性、多元化和共享性强的特点。而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传播方式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信息交流的双方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并且反馈较为及时,双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但相对大众传播,这种传播的信息量较少,覆盖面也较小,尤其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中,信息容易走样。
二、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人际传播的方式,扩大了人际传播的范围
以网络为渠道的沟通,没有地域的限制,也没有种族的限制。只要沟通双方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并且各有一台电脑终端与数据端口,就可以通过键盘进行交流互动。在互联网上,足不出户即可通达天下,大大地扩大了沟通的范围。网络交际使得人们无论身处世界何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通讯和交流,即使去国外出差或旅游,依然可以透过网络视频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这种社交网络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扩展了人际交流的范围,丰富了人际交流的方式和渠道,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或用书信邮件交流。
2、增强了人际传播的时效性
网络的即时性、便捷性有助于群体沟通中的协调效率。网络社区将有共同兴趣爱好或技术专长的人集合在一个无实体的交流平台中,社区的成员无需面对面就可以匿名通信,ID号不受真实姓名的约束可以自行设定和更改,人们不再束缚于身份、性别、年龄等从而能够畅所欲言。这种传播方式相比书信、文字阅读和电话交流等非对面进行的沟通少了沟通的反应时间差,时效性更强。在沟通中,得到的回应越快,沟通的效果越好。尤其在群体沟通方面,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时效性的增强更为明显。
3、社交网络传播丰富了人际传播的内容
网络交际形成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丰富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文化空缺,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网民通过社交平台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形成专属网络群体或社区文化氛围,很多线下不好意思交流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社交网络传播避免了人际传播的尴尬情况。社交网络传播虽然属于非面对面的虚拟交流,但可以实现多元化价值观和理念的碰撞,这种文化形态不受现实人际传播中财富、地位高低的影响,相对来说更为自由、多元化,且互动性更强。
(二)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的消极影响
1、加剧了人际传播的信任危机,使其冷漠化
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线上交流,线下的人际关系日渐疏远和冷漠化。虚拟社交网络对传播者的言行没有规范和约束,部分传播者可能会传播不实的信息,但如果受传者不加选择地相信,就会被误导,进而不再相信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传播就会出现信任危机,一旦这种不信任和失落感被带到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中,就会影响加剧人际传播的信任危机。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因为社交网络传播的不真实性而受到影响,人际关系也会被淡化,传播双方的关系也会出现疏远的现象。
2、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侵害了受传者的身心健康
社交网络几乎不存在言论限制,传播双方都可以进行无约束的信息,正因为这一点,大量不健康的文本、***片、音视频等存在于社交网络中,这给很多未成年受传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诱发其犯罪。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对暴力、***、偷抢、欺诈等不健康的信息缺少免***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由于很多社交网络传播者和受传者也是人际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社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势必会影响人际传播主体和客体的身心健康,使其出现情绪失控、失眠、易怒、神经衰弱等不良情绪,诱发各种心理疾病。
3、不利于人际传播中交流双方的隐私保护
大量社交网络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人际传播的主体,因此,社交网络传播对传播者的影响也会波及人际传播的传播者。由于社交网络中,网民在交流过程中会获取到他人的一些私人化的生活细节,在当事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或开玩笑或恶意曝光,导致事件主角的形象、名誉、财产等受到极大损伤,还会侵犯人们的隐私。一旦这种线上的消极影响波及线下,就会影响线下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极大地破坏交流双方的关系和亲密度。
三、应对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消极影响的对策
通过比较社交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应对消极影响的对策,具体如下:首先,传播双方需要自我发展,通过自身的一些活动参与能力展现来压缩看手机与电脑的时间,并把真正的人际交流放到面对面交流上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亲密关系,发挥人际沟通的最大优势,实现社交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其次,缩短上网的次数和时间,可以采取限制流量的使用方式,在需要进行心理交流时,如果时间充裕,尽可能采取线下交流的方式,这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对于面对面交流出现尴尬的内容,可以采取线上交流的方式。最后,加强对传播双方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社交网络或线下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提供心理辅导,此外,传播交流的双方都应加强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灵活过滤掉不良的信息,为自己打造一个相对健康、安全且舒适的人际环境。
四、结论
总之,网络具有复杂性,社交网络鱼龙混杂,其在交际方面虽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社交网络传播虽然丰富了人际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扩大了人际传播的范围,但同时也加剧了人际传播的信任危机,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外社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还会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人们在利用这两种方式进行社交时,应扬长避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网络世界中夹杂的负面影响,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恂,严星. 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112-117.
[2]杨念念,张敏,温富成. 社交网络传播特性及其中心性分析[J]. 中国报业,2014,02:14-15.
[3]邸焕双,王玉英. 网络语言信息传播的条件及对人际交往的影响[J]. 情报科学,2014,07:55-58+65.
[4]韩有业. 论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中人的特征的影响――基于网络交流沟通类应用形式的发展状况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01:99-103.
[5]田芳.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学理论,2012,36:219-220.
[6]金晓宇. 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J]. 城市地理,2015,22:242-243.
[7]陈叶,陈文华. 新媒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4,44:169-170.
[8]丁俊.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对人际交流的利弊影响分析[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115-117.
作者简介:李聪颖,女,1995、12、26,汉,籍贯:河北保定,学历:本科(即将大四),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广播电视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交网络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