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百年来闽南地区接触外来文化的最重要窗口,而闽南文化是中国文化里最保守的,它还几乎完整保留了唐宋以来儒家的那套伦理规范,以平和而缓慢的包容性来接纳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特区之一,厦门正因为这闽南文化的保守性,成为其中发展最慢的城市。又因为这种对外来人员与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的慢发展,让它在都市化的过程中有所保留,因此新的来了,但旧的也不弃。对于那些怀念闲散生活的人们来说,若要找寻昔日厦门的魅力,曾厝的渔村、白城的沙滩、大学路上的杂货铺子、避风坞里的打铁铺子、蜿蜒曲折老巷子里的泡茶摊子,这些随意散落,还不曾在现代化中消失干净的生活方式,处处都能觅得那一星半点的回味。
厦门是个随缘的城市,一个不用计划,想来就来的城市。有时突然厌烦了自己居住的城市、自己的办公室、自己的朋友,纵使只有三两天假期,也可以拎上一个小包就来厦门;如果有二三个月的空当,那就在曾厝的渔村找个民宿,日日在村子里,日日在海边悠游闲荡。厦门曾经还是一个几乎不流动的城市,没有胖子,没有秃头,没有胃疼这些所谓的现代病,公交车常常开到一半在路中间停下来,司机和路边的熟人打声招呼,大家也习惯这样,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好。这个城市总有这种别处比不得的闲散自在,吸引人们常常在此逗留。
通常一个城市能否愉快地散步,能否舒服地骑单车,是当为一个城市是否合适居住的很重要的指标。以厦门而言,2005年是个分水岭。2005年之前,厦门是可以的,从厦门大学可以一路骑车进城,穿过中山路,绕沿湖边一直骑到火车站。那时候路上汽车很少,骑车很舒服,尤其是夜晚,凉风习习,星星满天,那时觉得厦门很大,火车站很远。2005年之后,这个慢悠悠的城市也开始变调了,车子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公交车司机常常抢道,厦门莫名就变小了,要散步要骑车只能从厦大往海边走,城里是进不去了。可是老厦门还是老厦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随便转个弯,公园、百家村、中山路、民族路,那巷子口的泡茶摊子摆了几十年还摆在那儿,吃惯了的沙茶面、土笋冻、鱼丸汤、海鲜排档,它也还在那里。
几乎所有的厦门人的世界都很小,就是在厦门岛内,或者说就是他家门前的那个泡茶小摊子,不管这个城市披上多么华丽的霓虹闪烁的外衣,骨子里还是那个保守千年的不离乡土的在地文化。
人总是有一种冲动,想住到风景里去,如果你有钱没时间,你可以选择住在温德姆酒店,对着鼓浪屿海景一睡睡个两天;如果你没钱有时间,也可以投宿到曾厝的小渔村里,在村子里消磨个十天半个月;如果你有钱又有时间,那恭喜你,考虑搬来厦门吧,因为这里真是个适合终老的城市。
厦门,它不脱俗,但也不媚俗;它曾经沧桑,如今却风华正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曾经沧桑,如今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