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是一座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片古色古香、威严凝重的古建筑群,它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这座府衙是清王朝***治、经济、***事、文化的缩影,它历经了沧桑风云的变幻,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地处京畿重地总督位高权重
直隶,直接隶属也,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于元代,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8个皇帝,计有187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在清代180年间,它始终是京师的硕大拱卫圈,尤其是光绪年间,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其地理位置为“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
由于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便会危及朝廷,所以清朝历代的直隶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倚重的大臣,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被视为全国诸总督之首。直隶总督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民要***,涉及***治、经济、***事方方面面,代表清***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在清代自雍正至宣统8帝187年的历史中,直隶总督署历任总督共74人99任次,其中多为朝中重臣,著名的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帝信赖的“模范督抚”李卫;有勤***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李鸿章自同治九年继曾国藩之后任直隶总督,先后任职达25年之久,是直隶总督中任职最长者。这一时期是李鸿章为官的鼎盛时期,也是直隶总督权力的极盛时期。
清代第一官衙建筑肃穆森严
这座衙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是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宽134.4米,南北纵深约224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由中路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五进院落构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
大门前两侧那一对头上有13团卷毛、象征一品大员地位的怒目圆瞪的石狮,似乎仍在向世人宣示着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威严。
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多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挂一个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6个大字,白底黑字,显得庄严肃穆。两侧挂有一副黑底金字抱柱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这联勾划出了当年直隶署所管辖的北至蒙古大漠、南达九曲黄河的宽广疆域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还把直隶总督集内***外交、治吏统兵重权于一身的八面威风无遮无掩地宣示于世人。
进了大门,视野非常开阔,院内古柏参天,四季长青。经过60多米的甬道,才能到达总督的大堂。大堂即正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各级地方衙门内均设。大堂正中屏风上有丹顶鹤、海潮与东升的旭日,这是一品文职大员的衙门象征。屏风之上高悬的“恪恭首牧”匾是雍正帝御笔亲书。廊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楹联,有皇帝赐给直隶总督的御笔,也有曾国藩亲题亲书的一副楹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在大堂正南沿甬道不远处,有一座木质的四柱三顶戒石牌坊。牌坊南侧刻有宋代黄庭坚手书“公生明”3个大字,北面正对大堂刻有“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个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体之本末。总督坐堂理事,即可看到这个牌坊,用来儆诫自己谦恭尽职、公正廉明。
大堂后边是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取深思熟虑补其不足之意。这里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民事案件、举行一般礼仪活动的场所。二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贯通。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肃风清”匾额。
三堂又称官邸,为总督的内宅,外人不得擅入。正房明间为过厅,东侧屋为签押房,是总督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屋为书房,是总督读书写作、教育子女、休憩养性的地方。三堂的楹联为唐执玉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为官勤廉的写照。因为唐执玉甚得雍正皇帝的赏识,这副楹联历届总督都不曾更换。
三堂后面是四堂,也称上房,是总督及眷属起居的地方。这里官气很淡,清静幽雅,花木扶疏,生活气息很浓。总督署的建筑还有寅宾馆、武成王庙、幕府院、东花厅、外签押房、典吏厅、西花厅、办事厅、旗纛庙、箭道、花园、胥吏房、伙房、库房等,这些建筑有的如今已不复存在。
近代风云变幻与此休戚相关
直隶总督署承载了74位总督的是非功过,是直隶省兴替发展和清朝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自雍正以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镇压农民起义、兴农治水、察吏安民、外交事务、办理洋务及推行新***等等,都与这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雍正年间,早期的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保定古莲花池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办书院热情颇高,使之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作为当时直隶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先后存在175年之久,1908年停办。
乾隆七年上任的方观承,多次亲自率员巡堤查防,探水勘险。北起潮白河、拒马河、永定河,中经子牙河、大清河、滹沱河,南至漳河、黄河,处处留下他踏勘的足迹。他的治河功绩不仅为直隶百姓所称颂,而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充分肯定。方观承还重视农耕,为了推广棉花种植技术,他根据棉花生产的流程,亲自精笔绘制了一套《棉花***册》,把棉花生产需要把握的16个关键工序以16幅***精心绘出,每幅***都附以文字说明,并各配题七绝诗一首。适逢乾隆皇帝南巡路经保定,方观承将棉花***呈圣上御览。乾隆阅后不仅龙颜大悦,而且在每一幅***上御题七言绝句诗一首,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镌刻于青石上的《御题棉花***》。
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联***入侵保定,李鸿章在外地训令“以礼相待”,侵略***大肆烧杀抢掠。11月6日,以英少将盖司礼为首的侵略***将校端坐在总督署大堂正中,将直隶护理总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绑,在大堂跪审,并推出斩杀。这是在直隶总督署历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审”,留下了耻辱的一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历经沧桑的直隶总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