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都是对荆轲刺秦王故事的描写,材料的来源都是历史文献资料和民间的传说,但是两者对材料的选择、观念的塑造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历史文献资料 民间传说
中***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1 刺秦的目的不同
《燕丹子》创作上喜欢猎奇,其情节富有传奇性,更多地采用了小说笔法,而司马迁在构思荆轲传时更多的注意到史传文学的性质,叙述就显得严谨平实。如《燕丹子》开头写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太子丹缺乏应有的礼节,太子丹请求秦王放其回国, 秦王却故意刁难他:“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结果太子丹仰天一叹,“乌即白头,马生角”。于是,“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而“丹过之,桥为不发”,并且“夜到关,关门未开,丹为鸡鸣,众鸡皆鸣,遂得逃归”。这些描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荆轲传》也提到了太子丹质秦逃归之事,但只用很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及***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故丹怨而亡归。”另外,司马迁在篇末的“太史公曰” 还特别提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 太过。” 可见,并不是司马迁没听说过《燕丹子》 里所写的那些事情, 只是司马迁认为这些事情不真实,所以不用。
《燕丹子》上讲,太子丹的诚意换得荆轲悲壮入秦,为刺秦而壮烈牺牲。“刺秦”最终以失败告终,全书至此戛然而止,可以看出《燕丹子》是一个典型的复仇故事。实际上,《燕丹子》 的作者也没有客观地看待天下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而是极度渲染太子丹所受的侮辱和处心积虑地想报仇,很明显将所有的同情赋予了太子丹,这也多少增加了些传奇的色彩。《荆轲传》则把“刺秦”一事放在秦国日益强大、兼并其它诸侯国的历史背景中来写,在太子丹看来,单凭燕国无法与秦国抗衡,其它诸侯国因畏惧秦国,也无法形成合纵之势。可见,“刺秦”不再仅仅是因为太子丹和秦王之间的个人恩怨,更主要的是太子丹对付秦国侵略、解除自己国家危难的手段。而且太子丹对荆轲提出“刺秦” 的打算后, 也并没有马上变为一种行动,而是到了燕国形势更为严峻的时候才开始实施。另外,《荆轲传》写“刺秦”失败后, 还写了秦王大怒,调派名将王翦和李信率领大***攻打燕国,尽管燕王被迫杀了太子丹,但秦王还是不依不饶地灭了燕国。至此,文章也还没有打住,还继续写道:“其明年,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还写到高渐离以筑击秦王不成被杀,秦王终身不再接近六国之人。可见,司马迁是以一种非常客观的态度来描述当时矛盾斗争双方的情形。而“刺秦”之事,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司马迁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秦统一天下之不可阻挡的趋势,从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史家意识”。
2 刺客形象
《荆轲传》和《燕丹子》都把荆轲这一刺客的形象写得很感人,但具体分析又有不同。《燕丹子》中的荆轲,乃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形象,荆轲去行刺秦王,就是为了回报太子丹的恩遇。《燕丹子》写太子丹和荆轲的故事,就是围绕荆轲对太子丹知恩***报来展开的。太子丹拿黄金供荆轲投掷青蛙,脍千里马肝给荆轲,截美人手以玉盘盛送给荆轲。这些描写,作者本意是突显太子丹对荆轲的厚遇,但它显现出太子丹和荆轲之间的交易行为, 同时也显出荆轲身上的贪欲和残忍,而对太子丹的这种厚遇,荆轲自然是感激涕零。作为回报,荆轲主动请缨,可见《燕丹子》中的荆轲,纯粹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形象。《荆轲传》里的荆轲则不是,作者交代了荆轲的籍贯和身份,点明其父母之邦乃是卫国,介绍荆轲好读书击剑,表明荆轲文武双修,与那种专以武力行事缺乏大脑的刺客不同。“以术说卫元君”,说明荆轲对如何安邦定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主张,这些均可见出荆轲是个有远大***治追求的人。在“刺秦”一事上,作者更是写出了荆轲的大志向大气魄,《燕丹子》中“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多数人认为这是有去无回的事,如能侥幸杀得秦王, 已是大功告成,所以事前不会考虑要全身而退。而《荆轲传》则不同:“往而不返者, 竖子也!”他是既要把事情办成, 又要使自己活着回来。最后荆轲行刺失败后还说:“事所以不成者, 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的远大志向至死不变。司马迁以卓绝的史家意识,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而具有远大理想的荆轲形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荆轲传》显得较严谨平实,却真实可信。《燕丹子》中所描绘的荆轲就较神话,因为小说创作更追求艺术的感染性,而不必拘泥事件的真实性。而历史著作则不同,它一方面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对各种材料进行搜集,另一方面,还要对搜集来的各种材料进行考辨,去伪存真,对材料的使用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3 结语
《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荆柯的部分与以《战国策》为蓝本的小说《燕丹子 》皆以“刺秦”为叙事焦点,叙述着一个大致相同的事件,大致相同的过程,但是二者的叙事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前者追求严谨平实的史传风格,后者则向小说笔法靠拢。细加辨析两种文本大致在叙事结构模式、塑造形象的着眼点、作者价值观念的显与隐等存在着较大差异,显示出小说文学与史传文学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李泽需.《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8(14).
[2] 周诗高.《燕丹子》与《荆轲列传》人物塑造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6(5).
[3] 巩青燕.从叙事艺术看《燕丹子》的小说性质[J].聊城大学学报,201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中荆轲形象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