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社会福利企业管理,保护其合法权益,推动城乡福利生产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城乡残疾人员劳动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
第三条社会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员,是指身体状况达不到现行劳动就业体检标准,而又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视力残疾者、听力语言残疾者、肢体残疾者和智力残疾者(具体标准按《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保护、扶持***策,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兴办社会福利企业,就地、就近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联合会承担***府委托的任务,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五条各级民***部门负责对各类社会福利企业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审批
第六条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安置残疾人员达到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
(二)生产和经营的项目为国家法律、***策所允许,适合残疾人生产劳动或经营;
(三)具备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资金、设备、厂房(场所)和其它物质条件;
(四)企业中每个残疾职工应具有适当的劳动岗位;
(五)有适合残疾人生理状况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六)有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七条凡领取了营业执照的企业,须经县(市、区)以上(含县级,下同)民***部门审核认定其社会福利性质,经同级有关部门复核,由地、市、州民***部门申报省民***厅发给《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企业凭《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享受减免税收、银行贷款、物资分配等优惠待遇。
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而未达到35%的企业,经县以上民***部门核实残疾人员比例后,发给有关证明,税务部门审查核实符合减税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减税待遇。这类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更多地安置残疾人员,逐步达到社会福利企业的标准。
第八条企业向民***部门申请领取《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营业执照副本或经原发照机关同意的复印件;
(二)上级主办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报告;
(四)本企业章程;
(五)残疾人员就业登记表。
地、县民***部门应逐级向省民***厅提交下列文件:
(一)社会福利企业注册登记表;
(二)社会福利企业验收审批表;
(三)申请发证的报告。
第九条县(市、区)以上民***部门会同当地税务、工商行***管理机关有权对所管辖地区的社会福利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社会福利企业应当提供检查所需要的文件、帐册、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
第十条社会福利企业的合并、分立、转让等重大变更事项,需经民***部门审查同意,并由变更企业向工商行***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社会福利企业自行终止的,应由企业管理委员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企业主办单位和民***部门同意后,向工商行***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企业经注销登记后,由民***部门收回《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并报省民***厅备案。企业主办单位和有关部门应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社会福利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批准的范围内,享受下列权利:
(一)有权选择业务内容,安排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或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有权按国家有关***策来确定适应本企业情况的工资形式和奖惩办法;
(三)有权享受国家和各级地方***府及部门制定的优惠待遇;
(四)有权享受其他企业所享受的各项权利;
(五)有权进行各种技术协作和联合;
(六)有权依照国家和民***部门有关规定录用、辞退职工;
(七)有权拒绝一切非法摊派和收费。
第十三条社会福利企业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为残疾人谋福利的办厂宗旨;
(二)服从民***部门的统一管理,按规定要求及时汇报生产经营情况。接受工商行***管理、税务、银行、物价、财***、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三)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履行依法订立的合同;
(四)依法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收和有关费用;
(五)按有关规定及时缴纳管理费和福利生产发展基金;
(六)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消费者和用户负责;
(七)妥善安排残疾职工的生产和生活,不断改善残疾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福利设施,积极开展文娱活动和康复活动;
(八)加强职工的思想***治工作,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扶残助残活动;
(九)采取多种形式,做好职工的文化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十)其他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
第四章管理机构
第十四条民***直属社会福利企业,由民***部门直接领导,其他社会福利企业,由主办单位和民***部门实行双重领导。
第十五条各级民***部门管理社会福利企业的主要职责是:
(一)加强对福利企业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实施办法。
(二)指导、监督社会福利企业坚持正确的办厂方向,维护企业和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审批和检查各类社会福利企业,做好扶持资金的投放和回收工作;
(四)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的各项保护、扶持***策;
(五)为社会福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六)加强社会福利生产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
第十六条各级民***工业公司是***企分设、自负盈亏、***核算的经济实体,其主要任务是:
(一)帮助社会福利企业疏通产供销渠道;
(二)指导直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
(三)协助社会福利企业解决资金、原辅材料等具体困难;
(四)为社会福利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协助进行技术改造,做好其它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
(五)开展一定的自营业务。
第五章保护扶持
第十七条各级***府要把福利企业的生产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保护扶持***策,推动福利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策,具体按照国家和省税务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社会福利企业在不改变其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按产品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各地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生产布点时,要根据社会福利企业的特殊性予以照顾。对适合残疾人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销路比较稳定且社会福利企业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应优先调剂和安排给社会福利企业生产,逐步划定某些产品为社会福利企业专产专营。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制度;完善;落实
中***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我国小型企业大部分属私营个体性质,集权现象严重,并且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仍延续落后的思想和方法,没有认识到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的良好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小型企业制度的问题,完善并落实企业管理制度两方面进行讨论的。
一、联系实际找出小型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能让员工产生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大部分小型企业属私营个体性质,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企业领导者采取集权制度,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企业的效率直接与员工的工作效率挂钩。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员工很难体会到归属感,内部员工人心涣散,直接影响企业效率。那么这样的企业犹如一盘散沙,很难继续发展。[1]
2.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实用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大部分小型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状态,生产经营情况不佳,企业的责任人将企业运营重心放在生产经营方面而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受到重视。这些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以企业当前利益为重,不能考虑众多因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部分小型企业即使认识到管理制度完善的必然性,但大多照搬一些成功大企业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却不结合切身实际,往往建立不合自身的管理制度,而自身人员职位的不固定性造成管理制度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制度很难执行。
3.小型企业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然而制度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井然有序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而制度创新可以消除老制度的缺陷,使企业高效的运转。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受陈旧的管理思想影响,忽略市场调研,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化,继而不能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止步不前。由此,企业要懂得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人员,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素质。[2]
4.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能全面落实
企业中制度容易拟定,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落实情况欠佳。正是由于小型企业的特点即小型企业集权现象严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完备的落实部门,执行环境制约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全面落实管理制度相当困难。
二、完善并落实企业管理制度
小型企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合理,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刻不容缓的。
1.完善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
(1)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果断的决策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对高级管理层的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使管理者接受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其次,管理者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后,就企业现状,整合出一套最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案,将方案的管理思想下发到各个管理部门,并对下层部门的管理者进行公司内部培训,提高下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水平。最后,企业管理者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改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3]
(2)提高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管理者要提高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做到具有对信息观念灵敏的能力。现在是信息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搞全面掌握当下信息动态,也就把握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能正确的分析经济形势;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还要具备高度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动力,有了竞争,管理者就不得不以战略目标出发,协调好内部关系是企业能够与外部竞争的必要条件。[2]
(3)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对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当复杂,为了保证其高效运行,务必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环境关系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及落实,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管理者和员工都要做出努力。
从管理者来讲,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管理环境引起高度重视,俗话说环境决定命运,虽然不是绝对的,但管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所以说管理者要控制好企业的管理环境。而保证良好的管理环境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而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一定程度来讲依靠的是员工自身的主动性,但还有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程度。管理者不能只是注重工作效率,要完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福利制度等,只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及关怀,才能使员工变被动劳动为主动劳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从员工来讲,员工要严格执行管理者制定好的管理制度,为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奠定基础。第一,要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对企业良好制度运行的重要性,认识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及个人带来的利益。第二,员工要严格执行上级派发下来的任务,服从上级命令。第三,各员工之间要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员工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组织观念,将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团结协作,为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绩效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落实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只能为企业提供一项策略,要想企业管理方面井然有序,务必要落实好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要做到一旦提出管理制度就要坚决执行,全面落实。发挥小型企业灵活性高的特点,培养员工的灵敏性,避免墨守陈规。
总之,小型企业的现状告诉我们建立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迫切性。只有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才能保证企业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形势。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完善落实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迫使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萧凡.如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J].经济经纬,2007(08).
[2]张岳麓.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01).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摘 要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缺陷,并且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服务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 创新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概论
1.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可谓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只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且服务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伴随企业生产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创新、分配激励制度的创新、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营销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创新等。企业制度创新,是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是一个从领导治厂向企业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的过程。
2.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追求自我价值的需求
企业在追求发展成就的动力下,更加向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及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就激发了其不断创新的愿望。
(2)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据外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企业管理的模式都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是“管理无定式”。
(3)适应消费市场发展新要求
当前随着全球知识呈爆炸式传播以及信息技术升级改造速度日益加快,商品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偏好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才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4)市场竞争激烈日益激烈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体系、扩大销售网络,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建新的组织架构,应用新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策略,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得以灵活应对。
二、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缺陷
1.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企业内部管控的认识存在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其一,一些人习惯于旧的经营管理模式,认为只要按照现有的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就可以了,不思甚至抗拒创新。其二,有些人虽然意识到改革创新的意义,但是往往注重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变革,而对企业经营治理的其他管理机制不够重视,忽略了整体性,使宏观制度与微观机制相脱离。
2.缺乏创新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传统企业管理的内核是约束和压制,而忽视了对人的引导和激励,这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束缚的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和创造力,这无疑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使得企业无力进行创新。此外,企业家的求同心理也可能导致创新被扼杀,缺乏创新的企业文化。
3.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的监管评审都是由企业内的部门来完成,而这些承担监督审核职能的部门往往隶属于财务部门,监督的部门与被监督部门由同一人进行领导,这就使监督失去了***性。此外,企业的监督审核往往只针对会计账目,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完善与否、各个职能部门经营管理是否高效等其他内部稽查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快管理体制创新步伐
怎样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和组织架构,是企业面对解决的一个急切创新问题。从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知,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企业必须建立多种决策模式来应对外界各种突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环境适应力。这就要求企业需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改革原本***分散的管理组织结构,使各部门职能形成紧密协作、行动一致的经营管理整体,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任何形式的创新活动,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很多企业都参考了***府机关单位的作法,将企业内部不同管理级设置成部级、厅局级、处级、科级、科员等。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作法并不适合企业日常经营具体情况,并逐渐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紧密围绕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每一个岗位,并具体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内容,并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激励方案。为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3.重视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对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企业文化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当前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其实是速度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已成为当前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创新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对企业环境进行周密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发动更多的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来。
4.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服务质量才能够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和机会:只有紧密围绕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开展经营活动,做好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才能不断最大化企业经营利润,这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构建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主要是理顺产权关系、保证财******策明朗稳定、促进企业财务制度与国际会计管理规则相一致。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建立一套符合市场变化的高效经营决策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者金融风险意识,提高企业资金编制预算、计划和执行的运筹帷幄能力,合理促进资金周转速度,促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四、小结
本文认为,针对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缺陷,需要从加快管理体制创新步伐、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重视打造优秀企业文化以及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将会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鲁兆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与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2]胡子燕.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与创新性研究.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03).
[3]齐海鹏.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新思路.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是企业的体质基础与合理有序管理的保证,也是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体制保证。同时它自身也具备符合管理学原理的属性。任何管理制度如果要得到贯彻执行,它就必须具备规范性。
关键词:管理 制度 要素 规范 程序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56-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以便使企业为其所有者及社会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1 管理的概念
首先,管理是什么?最通俗的说法:“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因此在“管理”这个词的前面,可以加上各种限定性的词语,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国家管理、仓库管理,等等。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者。因此,可以将“管理”定义为: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所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一般社会企业来说即是创造财富和利润。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围绕着企业目标这个核心,影响着进入企业的人、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服务。另外,从管理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其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人,因此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管理是一种人际关系,管理的主要矛盾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统一。
2 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目标是否能实现。由于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古今中外对于人的复杂性的描述数不胜数,如何管理好人的行为就成为了“管理”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古往今来,为了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繁荣,无数国家都通过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由此可知,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好,制订一份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1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的体制基础
之前已提到,管理就是围绕企业目标,影响进入企业的人、财、物,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而企业作为人、财、物的集合体,实质上是通过管理制度来组织安排这些要素。因此,企业管理制度就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2.2 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活动合理有序的保证
管理活动要有效地影响人、财、物,并成功实现企业目标,合理及有序的管理行为就是必须具备的。合理,即管理活动的目的符合企业目标,同时符合社会经济规律和国家法律。有序,则是管理活动要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该程序要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管理活动,所以企业管理制度就是企业依据社会规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而制订的企业内部“法律法规”,企业用其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使之合理并有序。
2.3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及其机构的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体制保证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有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经营目的和观念、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同时,还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准则和体制保证。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无论是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生产管理活动,还是筹资、投资等金融商业管理活动,都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制度范围内并围绕企业目标这一共同目标进行,否则就是一盘散沙,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能与目标背道而驰。
2.4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所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包含了企业员工守则,其规定了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这里的企业员工上至公司CEO,下至一般普通员工,他们的行为都必须遵守和体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
2.5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良性发展,受到内外部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能否对进入企业的人、财、物等各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充分调动这些要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这些要素的最大功用。而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则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调动进入企业的各种要素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最重要的保证。
3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任何一种制度想要得到贯彻执行,那么规范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立法”,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3.1 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须符合现行的社会规律、国家法律和行业规范
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制度都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须依据社会规律和国家法律制订,否则企业管理制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而导致无效。其次,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符合该企业所属行业的基本规范。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因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企业管理制度,就是要求企业中的每位员工按照制度所规定的职位、职务、职责来开展相关的工作。同时,也规定了其分支机构和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只有在管理制度统一的规范活动中,企业才能实现其目标。
3.2 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
编制出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后,如何规范地实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管理企业一般有两种,人治与法治,在管理中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但以哪为主,哪个为辅,则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或时期灵活调整。一般在企业建立之初,由于企业目标未完全确定或业务范围还在积极扩张,因此相对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因此领导者在这个阶段一边积极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一边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进行干预,促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一阶段人治与法治并存,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等到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同时企业规模也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领导者应逐渐从对工作的直接管理中超脱出来,而是通过管理制度进行间接管理,把重心转移从直接管理到维护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运行上来。这个阶段以法治为主,人治为辅。
3.3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作为企业内部的“立法”,任何企业在制订其管理制度时,一定是非常谨慎和严谨的,从编制之初到最终评审通过并颁布,必定经历了层层把关和审核。这是因为如果企业的管理制度经常变化,必定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不堪,工作无人负责,或是不知道应该由谁负责;职能或责任重叠,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或相互推诿。更有甚者,由于朝令夕改,管理者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将受到质疑,导致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求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必须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
但长年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不一定就是适应的管理制度,社会不断地进步,这必将导致企业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程度的大小,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除了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动态时期。企业应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一般来说,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发生犹变化时的因素有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发生了变化,将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动态变化。因为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后,企业如果要想继续生存或发展,其原有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就需要做相应改变,将会相应地新增或减少部分部门或者岗位,即使不改变原有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但是其职能、职责也必将发生变化,这样一来,那么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职能、职责或是执行这些职能与职责的主体也将发生变化,这最终带来了企业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第二种情况,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或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发生变化。那么必然导致的是新增或者减少部分产品或是减少流程的一些中间环节,与之相关的物资采购、机械设备、人员岗位和技能必然将随之发生变化,从采购到生产到最终的销售,各个环节原有的流程和程序都将因此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包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第三种情况,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能达到这些目标的办法有很多,但其中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办法之一就是从企业管理制度上入手,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进行评估和考核,在责任落实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如果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着限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的主要要素,就有必要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以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为背景,国内大量电力行业设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建设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寻找项目与商机,这就是受目前国内电力建设市场趋于饱和这一经营环境的影响。各大企业为实现自身生存和企业发展,纷纷改变发展战略,向更大的国际市场寻找发展空间。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发现国内与国外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差异,为了适应这种差异,纷纷调整组织结构,成立了新的部门和岗位,专门负责对国外业务的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激励企业员工赴国外工作,大量企业对管理制度中的薪酬分配以及员工晋升制度进行了调整,提高出国人员的收入,并优先提拔。
4 结语
在实践工作中,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员,应该充分重视企业管理制度,无论职位高低,都要以企业管理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严格遵守、彻底执行。同时,也需要把眼光放宽、放远,不要一成不变地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并要注意观察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状态,根据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加具备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长期而有效地运行,为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4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因素分析
1.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任何企业制度的根本影响力,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更新均要通过人力完成。在制定方面:领导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完整的管理意识,以及是否拥有专业和先进的理论依据,关系着管理制度内容和方向的科学性。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就某一方面予以重视,那么必然造成该方面制度的松懈或缺失;管理人员思想守旧,则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使企业管理出现脱轨现象。在管理制度实施方面:管理人员意识薄弱或责任能力不强,则不能按照制度有效实施管理,可能出现、越权处理等情况;由于管理人员的威信不足或者是基层员工纪律性不强,则会有管理延迟、无效等情况发生。
2.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关系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走向,管理理念滞后,则管理制度落后,反之亦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下,企业各层均有可能受到社会中不良意识的影响,导致管理制度在制定方向上的偏移,例如:拜金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企业能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己用,不但关系着企业整体走向,同时也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能实现意识与社会主流接轨,那么该企业注定走向消亡。
3.物资实力。企业内部物资是企业各项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它能够解决企业员工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为理论性事物和策略的实现提供物质帮助。企业要想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地要进行设备的更换、经验交流、对外实地考察和研讨、试行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制度缺失的应对策略
要弥补制度缺失的不足,除了从制度的完善入手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与工具的因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与人紧密相联,人力是真正制约制度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作用发挥的核心。同时,各种先进工具的合理利用也使制度作用的发挥更为有力。
1.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制度的执行便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最终可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第一,制度覆盖要完整,编制体系要规范。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定制度前,要多了解实际情况,对现实的需求有深入的调查分析。例如:张瑞敏到海尔颁布的第一个管理制度的第一条规定是“不准随地大小便”,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这就是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事实证明,当年的制度确实为企业走上规范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例如:在强调“产品质量”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内容,而应该多一些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容。
2.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首先,作为企业领导阶层应当意识到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基于时展和企业长久生存考虑,有机地吸收相关先进社会科学管理理念,在不断充实自身管理素养的同时,科学地下达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指令。其次,优秀的领导应从全局角度去监督指导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程度,随时检查纠正,调整执行方案和方法,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公司制度的执行在干部、员工行为中的深入度,坚持用诚实可信、勤恳踏实的务实敬业作风去感化和影响自己的下属,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为企业服务。再者,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虽具有强制性,但也要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增加员工的信任度。企业领导者可以以会议传达、企业网站信息、简报等方式,使员工了解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及企业工作进展等。
3.提升企业基层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应当树立对员工进行精神培养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机会和途径。一方面,适时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及相关思想座谈会,通过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精神等先进思想的宣传和灌输,从根本上转变各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理解和配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即通过企业内部刊物、信息传播工具、活动等,构建一种有序、文明、科学、民主的氛围,为管理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造环境基础。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各方面素质的考核,强化考核标准,例如:优化监督考评机制,转变传统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为上下级不同部门的交叉性考核,促使领导管理人员居安思危,自我约束,同时增强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4.与时俱进的科技与制度的紧密结合。要想实现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就必须要管理设备具备相应的科学性,这样一是能够便于信息的收集,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二是能够通过相关通道使管理阶层与社会接触,有利于借鉴和学习。因此,企业应当考虑利用网络技术,建设企业内部网站,健全网络链接设备(电脑、光纤等),确保物质设施能够满足企业制度改革需要。
结语
制度虽不能天天变、月月变,但必须注意实时更新,就好比我们的杀毒软件一样。企业时刻面临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自身也处在变化状态中,企业管理制度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只会变成一纸空文,沦落为形式主义的范畴。当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在组织、管理、经营层面发生改变时,制度就应该掌握主动权,以更适宜的姿态帮助企业,达到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正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市场环境中,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既要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又要应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及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变革。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能昂首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保持企业鲜活的生命力,都需要从本质入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一个优秀企业的支架,只有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同步发展,那么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壮大亦指日可待。
一.企业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管理,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则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的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管理组织和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由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渗透进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里,要为员工搭建创新的舞台,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份子,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创造既独具特色又适合本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就像一条道轨,引领并规范着列车向目标前进,当没有道轨或道轨出了问题时,列车(企业)就会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总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的企业制度管理体系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
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比较曲折的过程。正如不想当将***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当然也想将企业发展壮大,那么想要取得成功,其企业就必然要不断追求管理制度上的规范与创新。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树立创新观念就是要在企业内外建立起创新体制,并为创新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证。
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管理理念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摒弃“等、拿、靠、要”思想,实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努力做好内部和谐,外部壮大,树立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意识、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超前服务的理念。
企业决策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即确立决策目标,搜集相关信息,谋划多决策方案,最优方案的选择与决定,执行决策,反馈控制的活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做决策,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的每个职能中都透着决策的影子,一个好的策略会使得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科技型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重要。大企业具有较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它们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与大规模的技术更新,而科技型小企业很多是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创办的,重在人才和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理念,机制灵活、决策果断,一旦有资金支持,会更愿意从事创新工作。
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即: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配置结构,开展资产重置与重组,按照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的组织创新不但要适应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的需要,更要着眼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以及活动范围进行系统筹划。企业的组织创新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加强实体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价值形态意识的培养。企业的组织创新还要建立能对市场信息变化作出及时反应的应变体系,适时调整管理思路和经营方式,完成安全生产、资产经营、项目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
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分配形式、管理理念等顶层设计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就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经济要发展要创新,那么它的管理层次就必须满足它发展的需求,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基础保障。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点是均是涉及对内外部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但是如何创新管理制度,则需要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在市场大环境中寻找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内容。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制度的创造或能动选择的过程,而企业制度变迁是市场对企业及其制度的选择过程。作这样的区分将有助于研究创新的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所谓“平庸的企业靠领导、优秀的企业靠制度,卓越的企业靠文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长盛不衰,首先就要从整章建制入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详细介绍了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当下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以中小企业的数量居多,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壮大,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原有的管理方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较多的依赖于最高管理者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稳定的发展优势。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目标,就要从内部的管理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宣贯落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管理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要功能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以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具有独特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没有创新,企业就不具有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想使企业重获新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从管理制度的创新上入手,在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没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企业就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根基不稳定的中小企业而言,更加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保持相应的地位,就要在企业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只有不断从内部激发出企业的活力,才能实现企业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落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首先要解决其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遗留下的缺陷。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创新精神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要加强对当前企业制度的有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将我国的企业培养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现代化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制度创新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下面笔者总结了当前企业制度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企业对制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我们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因为传统模式之所以在过去得到应用必然是具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是现代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因此传统模式所适应的环境不同了,因此其功能也不会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调整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企业缺少必要的创新精神,创新性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使企业实现飞跃的动力,目前的企业管理制度缺少创新性的精神就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表现形式,要想使企业实现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就要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多下功夫。第三,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创新,在企业中,负责内部管理的部门是财务部,而在财务审核上都是由同一领导把关的,这就造成工作效率以及审查方面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企业中虽然设置了不同的部门与组织机构,但是其功能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企业管理制度下的相关工作难以落实。
3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及解决办法
3.1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企业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循环升级式地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果在同一产品,在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表现效果上存在差距,创新性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的轨道上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2人本管理体制的创新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活力之源,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对新的市场环境产生一些不适应,出现一些新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获得管理上的支持力和内驱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好了,对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背后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所以作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国企想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能力和忠诚度对企业人员进行分析,对重点人才进行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设计,不单是靠金钱留人,靠感情留人,更是靠事业留人,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融为一体。
3.3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的财务制度应充分体现产权关系清晰、财会***策公平、企业自主理财并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原则,企业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体系和资金运营体系,增强投融资风险意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的运筹和控制,加快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会计制度,及时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真实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实行公司制的企业要健全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合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管理中的必然要求,制度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只有在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1,(21):86-87.
[2]祝爱民,王凯胜.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商情,2011,(10):153.
[3]郝院真.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2013,(12):261-262.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1深刻认识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在***工企业中的地位作用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先进适用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扎实可靠的基础管理“内功”,任何闪光的企业战略都是空中楼阁,综合保障能力的提升也无从谈起。目前***工企业集团化也好,***地一体化保障也好,都离不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企业本身就不同于地方企业,存在着其特殊性。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工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没有统一定型的模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这些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生产经营手段,使广大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章办事,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定编、定员,有利于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要求具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是融合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也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新保障能力的认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艺管理等多项不同归口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融合的平台,成为木桶管理除短板管理方法之外的横向贴合度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交叉重复的管理环节,避免部门间各自为***同一工作不同要求的现象出现。
2以国家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工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存在着其特殊性,应该说管理水平与地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缩小管理差距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标准体系框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则是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企业应以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GB/T13016—2003《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标准为基础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体系管理规定》等基础标准,具体规范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编写要求;标准分类、标准工作范围;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从而确保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最终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合理不出现缺漏项。其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尽量将体系表的“果肉”部分充实。因为企业的成熟度不同,某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同制度的指挥方向会有所调整,进一步细化分类根据本企业实际充实框架形成制度(标准)体系表,该项工作无法通过国家标准或相关参考书籍确定,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标准化知识和熟悉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利用关联***和鱼骨***等统计方法分析各部门主要工作事项和简要工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确保各制度(标准)内容间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从而为制度(标准)的适用性打下基础。
3标准制定要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突破地域、文化的障碍
***工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也有大多数企业所具有的普遍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和模式都不能完全依靠“拿来主义”,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适用、实用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为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企业的员工构成地域文化不同,比如南海的地域文化和天气炎热带来了企业职工、在修舰船的官兵穿拖鞋、吃槟榔等习惯,这种习惯在北方的企业是无法抵御严寒也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但在南海地区企业却是一个顽疾,为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是无法去照搬和模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或者找到某个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只有充分了解习惯背后的成因,在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中间找一条通道使二者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制定出既符合本企业实际又不违背管理初衷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制度被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管理不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可能最后会形成一种对立和抵触情绪最终阻碍了制度的执行,出现制度无法落实的尴尬局面。因地制宜疏堵并进,把习惯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比如在标准设计时可以把吃槟榔问题和吸烟问题同时考虑同时管理,安全防护用具、工作服设计和更换周期充分考虑天气等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使管理和习惯的矛盾最小化,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员工接受程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管理制度编制前我们要对正、负进行区分。对于正面的文化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行,通过修订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对于负面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习惯、文化,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加以明确、引导、限制,不宜照搬照抄,使标准执行难,最终阻碍了企业保障能力的提升。合理把握制度的“度”。制度的惩罚措施必须适度,如果超出了某个限度,制度的作用将走向反面。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标准)体系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标准、制度不适合企业或者制度自身“不靠谱”,那么这些制度必定会成为害群之马,在客观上损害了制度(标准)应有的权威和尊严,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变成“文件”束之高阁。人们常常把制度当作约束和控制人行为的工具,认为控制力度越大,制度就越先进,效果就越好。于是在制定制度时主观地将标准定得很高,要求过于苛刻,最后导致制度在执行环节出现各种问题。标准定得过高,使执行的人员因过度敬畏而产生的负作用或者最终执行难度过高而导致人们产生精神疲劳而不再理会。就像长在树上的苹果,我们跳起来可以摘到的,人们会努力去摘争取摘到更多,如果跳起来离苹果还是很远,最终人们要么会选择放弃,要么会选择“捷径”,可能会出现为迎合制度来投机取巧。再如现场管理制度因专业不同标准要有所区别,对于轮机修理车间如果把标准定得和MTU车间相同,那么对于轮机修理车间来说肯定会因为标准过高而无法执行。管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也能很好地说明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度”的把握的重要性。同样,制度不能过于松懈形同虚设,也要有约束力。应该宽严有“度”。
4制度要落地生根,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预警”功能
企业应对制度后的后续工作做出明确安排,应该说标准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一半工作,实施后的培训、跟踪、监督、修订也在标准化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就像好的战略规划关键在于合理的战略实施计划一样。任何工作只有设计没有好的落实,那么也只能作为文件束之高阁,成为人们思想上的标准而不是行动上的标准。将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内容在《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做出明确要求,定期检查考核。得力的跟踪和保障措施也能为管理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化办公室要在准备阶段组织好标准化国家标准及标准化专业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在体系构建前期随着基础标准的,要适时地对的标准进行宣贯、内涵解读、要求讲解。标准大量后要明确各业务处室在标准培训工作中的分工及培训广度和深度。很多企业依靠咨询公司制定了华丽的管理制度,符合标准化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合企业的,但因为标准后咨询公司撤出,本企业没有能做好后续的培训、跟踪、考核进而导致管理制度没有落实成为真正的“文件”,花费了人力物力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新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在企业内可能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前期也会有抵触情绪,需要管理层下决心并以身作则。管理制度不适用可以在发现后对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修订,尽量避免标准不适用为了生产而绕开管理制度的要求,领导带头违反规定走捷径的情况发生,不要到需要“灭火”时才想到管理制度,才想到用标准去处理责任人,救火员身份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推行的失败,要将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其“预警”功能。
5持续改进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持续改进,是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追求的永恒目标。企业只有不断修订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融合。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不断认真策划、创新,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软件支撑,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迅速提升的目的。企业战略的目的是“顺应趋势”“迎接竞争”,而制度创新正是大势所趋,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企业管理制度(标准)既是战略分析的要素,也是战略管理的要点,在战略SWOT分析法中,企业的管理制度(标准)是重要的参考和输入项。在战略方案的制订或者做出战略反应时,制度(标准)体系修订计划是战略方案的重要配套输出项。战略实施计划的落地也要先从配套的制度层面入手。所以管理制度(标准)体系需要持续改进才能与战略实施计划相融合,从而顺应企业战略方向,将企业战略从理论层转化为行为层,从领导层转化为全员参与上来,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制度 制订 要素
企业管理可分为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制度管人阶段,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会做制度,这是制度管理的前提。但现实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性、可行性有待提高,制度所需要的管理语言尚需完善。企业制度制定的流程和步骤、企业制度应具备的要素,这些都是管理者们必备的技能。
规章制度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差异化的,也就是制度的制订要符合企业的现实情况。第一,企业需要的制度大类不尽相同。例如,甲企业需要的制度,乙企业就不一定需要,这与行业属性、经营范围、企业所属区域的地方法规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在制度制订中不要采用“拿来主义”,很可能其他企业需要的制度你根本不需要。第二,同类制度在不同企业其内容不尽相同。同类制度内容有所差异,甚至悬殊很大,这主要是由企业高管的经营管理理念决定的,同时也受到行业属性和地区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一提到写制度,就上网***,然后将公司名字直接替换成自己的,内容几乎是照搬硬套。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写制度的时候,可以上网查资料,但不是将内容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查询,研究管理制度的形式、要素以及管理语言的运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因企业的不同千变万化,但我们总能从这千变万化的内容中总结提炼出具有共性的东西,这就是制度应具备的主体要素和辅助要素。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是一项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由以下10项内容构成。
1.目的。简要说明制定该制度的原因及意义,虽然这项要素对于制度的执行无关紧要,但制度的目的起着制度执行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制度目的的描述应该是具体的,简短的,不能长篇大论,也不能说“为了企业发展”等等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糊语言。
2.适用范围。指制度约束(使用)的部门和岗位,要全面列举,切忌遗漏。
3.适用工作。指制度所要规范、约束的工作范畴。
4.工作规则。这是制度主体要素中的重要部分,一般要说明工作原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工作规则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说明。
5.工作程序。指工作任务开展的具体流程步骤,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这项内容一般可用流程***来说明,这样更容易让人看明白。
6.处罚条款。指相关人员违背工作规则和办事程序后,对当事人采取的处罚措施,一般由经济处罚和行***处罚两种。
7.职责部门。指对该制度的执行情况承担第一责任的部门,一般是该项制度的推行部门。
8.监管机构。指有权力、有职责对制度的执行者进行监管与处罚的部门及岗位。
9.解释权属。指负责对制度进行讲解和释疑的部门或岗位,一般是制度的制定部门。
10.生效与修订。指制度颁布实施的条件、时间与修订的条件。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辅助要素
辅助要素虽然没有主体要素重要,但辅助要素是否健全,可以看出一项制度的规范程度。合理设置辅助要素,可以帮助制度管理者高效、无误地对各项制度进行分类管理。辅助要素一般由以下6项内容构成。
1.制度属性。即制度类别,一般可按职能分为行***制度、人力资源制度、财务制度、生产制度、营销制度、采购制度、研发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制度等等。
2.制度名称。指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名字,企业规章制度一般由“规定”、“制度”、“办法”、“规程”等后缀标识,但要注意后缀标识的一致性,保持各项制度的整体美感。
3.制度等级。一般指制度的重要性和涉及层面,比如可按适用层面分为基本制度与局域制度。基本制度是公司所有部门普遍适用的制度,比如考勤规定;局域制度是公司某一专业领域的制度,比如应收账款管理规定。
4.制度编号。对制度的编号有多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检索查询,这里不再列举。
5.制度版本。该项内容说明了制度的修订频次,这便于管理者清晰了解制度制订过程的来龙去脉。
6.页码标识。说明了某项制度的总页数和每一页的顺序数,方便了制度的管理和阅读。
理解了管理制度的每一项要素,制度制订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要素都是一个筐子,企业每一类工作都是由许多果子组成的果树,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就是将这些果子放进筐子的过程,我们将所有果子都放到对应的筐子里,那关于这颗果树的管理制度也就完成了。
作者简介
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 框架结构 要点内容 常用写法
中***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57-02
企业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健康运作的前提基础。撰写一项好的管理制度,既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需要考虑好制度的框架体系和要点内容,还应该注意制度内容的写法,以便员工清晰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因此,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上百个企业及集团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经验,从单项管理制度的框架结构、要点内容和常用写法上对如何撰写管理制度进行了介绍。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及作用
企业管理制度系指企业内一切规范员工行动、指示办事方法、规定工作流程的规章或约定。常见的有人事管理制度、公司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等等。将制度作为基础管理的主要工具代替单纯依靠领导的口头指示、事必躬亲来构筑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基础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制度的作用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使基础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制度,即使管理者突然离去,企业仍可继续有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至于搞得员工不知所措。
2.制度是规范员工行动的准绳。有了制度,员工可以照规定行事,而不必一再向主管请示;主管也不必重复下达指示或发号施令,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3.制度可以使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有了制度以后,员工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自行做出决策,不必层层请示;换言之,制度可以使管理者的授权更为明确、更为有效,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4.制度是员工与企业的工作合约,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的工具。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规范员工的行动,清楚的了解自己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努力方向,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5.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将劳动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单项管理制度的框架结构及要点内容
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对某项管理工作明确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因此,单项管理制度要从“宽度”把某项管理的工作对象、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应用规定下来,从“深度”把某项管理的工作原则、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确定下来。基于以上需求,笔者认为一项管理制度的框架结构和要点内容应首先满足以上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充、细化。
笔者认为,鉴定一项管理制度的好坏主要在于是否体现出了框架结构的逻辑性、内容的完整性、突出性和可操作性。纵观大部分的管理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框架结构一般包含总则、分则(主体为管理的规范和执行要求)及附则三部分内容。这种框架看起来段落明显,但分则内容一旦繁多,条条俱列,员工就必须面面俱看,还可能不明重点,工作不知从何下手。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管理制度的框架结构除了总则和附则外,主体内容中最好先将组织机构及职责内容从分则中单列出来,其他结构再根据管理工作的内容或流程来搭建,内容要点也应该照顾到这两者的需要。下面笔者拿战略管理制度来示例说明:
1.根据管理内容搭建。一般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战略文本内容、战略实施和战略考核等。而战略文本就包括战略与规划内容,战略实施包括战略监督、检查及调整,战略考核包括指标及结果应用等。根据以上内容,战略管理办法的框架结构可分为以下6个章节,且各章节的内容要点如下:(1)总则。要点应包括制度制定目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适用范围。(2)组织机构及职责。要点应包括负责或协同战略管理的部门、机构、人员及其相对应的职责,尤其是关键流程内容各部分的权限等。(3)战略与规划内容。要点应包括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战略与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编制的周期、调整内容的条件、要求及流程等。如集团和各二级单位层面的内容要求、总体战略与5年规划的内容要求、何时编制和调整等。(4)战略与规划实施。要点应包括实施条件、实施资源、实施检查监督周期、实施风险应对等。(5)战略绩效考核。要点应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及调整、考核周期、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应用等。(6)附则。要点应包括施行日期、解释权、修订权及其他补充说明。
2.根据工作流程搭建。一般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流程包括组织编写战略与规划、依据内容组织开展战略与规划实施、遇到变化开展战略与规划内容及实施调整、对实施效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等。基于以上流程,战略管理办法的框架结构可分为以下8个章节,且各章节的内容要点如下:(1)总则。要点应包括制度制定目的、原则、依据和适用范围。(2)组织机构及职责。要点应包括负责或协同战略管理的部门、机构、人员及其相对应的职责,尤其是关键流程内容各部分的权限等。(3)编写战略规划要求。要点应包括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战略与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点、编制的周期等。如集团和各二级单位层面的内容要求、总体战略与5年规划的内容要求等。(4)实施战略规划要求。要点应包括实施条件、实施资源、实施检查监督周期、实施风险应对等。(5)调整战略规划要求。调整内容的要求、方式及流程等。(6)考核战略绩效要求。要点应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及调整、考核周期、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等。(7)有关奖惩。要点包括责任追究、结果应用等。(8)附则。要点应包括施行日期、解释权、修订权及其他补充说明。
从以上两种方式来看单项管理制度的框架结构及内容搭建,只是制度的章节数量发生了变化,主体内容只是按照起草者的理解分布在不同的章节罢了,殊途同归。据此,笔者认为,亦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制度框架内容。框架结构中章节层次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关注的重点有多少。如某企业为了强化战略调整中的战略质询会的议程和流程,则可以单独将“战略质询会”内容单拉出一章内容出来。又比如某企业认为战略考核是战略实施保障的一个环节,亦可以将两部分内容合并为“战略实施与考核”一章内容。
三、单项管理制度内容的常用写法
企业建立管理制度是为了让员工理解管理的要求和程序,其内容必须满足清晰、易懂和可操作。清晰,就要求员工明白这个制度的主体内容有哪些板块,每板块包含哪些内容。主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度的框架结构上,笔者在前面已经说明。但每块内容有哪些,则需要在各条款中予以逐项逐条说明。易懂,则需要制度里的文字简洁通俗,不晦涩,便于理解。可操作,则需要对工作流程、周期、规范要求予以明确,同时也需要明确各流程对应的工作单位、部门和人员等。下面,笔者主要就达成这三方面目的,谈一下制度内容的写法。
要达到清晰,笔者认为管理制度从总体上最好采用章节式写法。即先依据管理内容或流程将框架结构搭建为章节内容。每一项主体内容为一章,而每一板块内容为一节,每一节内容则分解为条。这样,员工从大小标题上就能明晰整个管理办法的主辅内容,亦可依据自己的岗位职责重点理解相关工作的职责及流程。对于条款的内容,可以按照板块内容的时间顺序、逻辑关系或主体大小来逐条描述。比如战略考核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可先说**月制定目标计划,再说**月调整目标计划,最后说**月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和**月评价结果等。战略与规划内容板块按照主体大小,可先说集团战略应包含什么内容,再说各二级单位业务战略应包含什么内容。
要达到易懂,笔者认为管理制度的文字是首要。制度条款的文字不要追求新异,一定要通俗明了。条款的文字要明确地、直截了当地作出规定和实施说明,不做或极少做议论分析,语气坚决、肯定,尽量使用“应当”、“需要”等词。如第*条:各单位应当在每季度的第一周组织召开战略规划研讨会——。个别单位为了体现管理水平的先进性,故意将管理界新出现的一些时髦词语放进办法中,这种做法在制度宣贯上不仅要作大量的解释工作,往往还会造成员工对该名词和工作内容的困惑,是很不可取的。相反,部分单位由于历史传统原因,对某项工作流程沿袭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某一叫法,笔者认为倒是可以在管理办法中继续沿用下去。
要实现可操作性,笔者认为管理制度从写法上要尽量满足5W1H工作法,即每一章节(含每一条款)的内容要就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这样做(why)进行具体描述。基于笔者在上一段中提到“文字不做或极少做议论分析”,这里的(why)往往是我们写某条款的原因,可以在制度中适当简化或删减。但在企业制度培训时,建议给员工做出说明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另外,除了在管理制度中的文字中体现5W1H外,应尽量根据文字内容另行增加工作流程***,以便更直观的展现管理的内容及要求。一个好的流程***应该满足的条件,笔者不再在此多做介绍。
四、结束语
撰写企业管理制度除了搭建好框架结构,梳理要点内容和注意文字写法外,还需注意制度的句型结构和内容要素等。同时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比如集团管理级的制度可能强调原则性和指导性,单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偏重程序性和规范性。此类的或其他的问题在撰写制度时如何解决,笔者没有细化分析,但这些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蒋恩尧,李雁南.论企业管理制度.商业研究,第218期
(作者单位:1.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企划管理部 北京 100044;2.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管理部 北京 100044 作者简介:申海云,高级信息师、经济师、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企划管理部副部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助理;季松玲,高级工程师,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