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皤滩古镇旅游是近年来仙居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皤滩在古代浙江当属于交通枢纽型商业市镇,在经历了一段热销与辉煌后。也面临着良好发展态势后的诸多问题。如何认识与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古镇,也更有利于古镇的发展。笔者对皤滩古镇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手,探讨了如何处理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可持续发展是皤滩古镇发展的出路所在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皤滩古镇 资源特点 价值 旅游持续发展
自从上世纪来皤滩古镇被发现并先后进行旅游开发后,她就以其独特的鹅卵石“龙”形古街、悠久的盐运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形成必然性和其建筑独具风格的南国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旅游的发展给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商业化过浓,旅游产品开发雷同,旅游容量超载等严重问题。如何实现古镇的旅游发展与保护的两全其美,使二者相得益彰,实现双赢多赢,是皤滩吉镇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皤滩古镇旅游资源的概况
仙居县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县委、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将“建设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定为总体规划目标。而皤滩在明清时期,浙江市镇达到了其古代史上的最高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整个中国古代市镇发展的最高水平。皤滩在古代浙江当属于交通枢纽型商业市镇。以其独特的景观风貌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众多的景点脱颖而出。
(一)皤滩古镇的概念与内涵
这里描述的是浙江省台州地区仙居县的一个古老集镇皤滩。它位于仙居中部的河谷平原上,是台州灵江流域与浙西丘陵山地的水陆交汇点。南面靠山,紧连淡竹乡,有山道直通温州,东傍韦羌溪,与白塔镇为t;西淌朱母溪、万竹溪,与横溪接界,有苍岭古道通金华,直趋江西、湖南、安徽;北依永安溪,与埠头镇隔溪相望。皤滩是永安溪上的一座商埠,帆船从海门港可直达皤滩。盛时每天有四五百艘帆船在这一黄金水道上往返穿梭,把沿海的食盐等货物运到皤滩,再由皤滩经苍岭古道转运到内地。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皤滩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1 因水成镇,“龙形”古镇
皤滩古镇之所以从中国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大自然厚赐了江南人最好的礼物――水。水是古镇的灵魂。繁华的街道沿河而走,古老的民宅依水而建。皤滩古镇经过了千年的风云积淀,至今仍保存着3华里长、由鹅卵石铺砌成的“龙”型古街。水是皤滩古镇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独具风貌的皤滩古镇。
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
大多数江南古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进程。城镇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上仙居人向来的崇文重教,使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
3 民居建筑古朴,历史文脉连续性好
皤滩古镇的文物古建筑众多,而且建筑大多保存完好,街旁唐、宋、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古街两旁260多家店铺基本保留了“原味”,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价值。这些建筑多为深宅大院,画栋雕梁,构筑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
此外,还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古井、河埠、桥梁、古河道等古代构筑物,这些文化遗存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历史上,皤潍古镇因少战乱,罕灾荒而呈现比较完整的历史发展连续性,留存较为完好,更是直观地反映出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二、皤滩古镇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1月,皤滩古镇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经过修整正式对游客开放,由此拉开了皤滩古镇旅游开发的序幕。继而掀起了皤滩古镇周边旅游开发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繁华过后是荒芜,在经历了一段热销以后,几乎同时面临着良好发展态势后的窘境,表现在古镇资源开发破坏性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商业气氛过浓、旅游产品单一雷同。旅游消费日渐下降等,引起了外界和游客的普遍诟病。而这些也的确成了影响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一)旅游容量超载,直接导致古镇的污染与资源破坏严重
所谓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旅游环境保持稳定的条件下能容纳的游客最大量的水平。当游客数量超过这个最大值时。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乃至破坏。统计数字表明:仙居县在1997年接待国内游客0.77万人次,1998年接待国内游客3.55万人次,1999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2000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高速增长的游客数量,大大超过了古镇有限的旅游环境容量,在对古建筑和文物古迹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垃圾污染等一系列恶性问题。
(二)商业化气氛过浓,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古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由于急功近利,许多当地居民也拆墙破窗开店,“大搞农村现代化”,把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古建筑毁坏殆尽。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02年底,皤滩的旅游饭店已超100家,商铺更是超过了800家,古镇风味几乎已完全被现代商业气息所包围,游客几乎很难体验到淳朴的民风和乡土风情。殊不知,古镇的真正魅力在其乡土文化本身,而不是舍本逐末,抛弃自己的优势,把一流的古镇建成别的现代小城镇的翻版。
(三)旅游产品开发雷同,竞争激烈,影响了古镇的整体形象
“仙居皤滩花灯”起源于唐朝。人们把花灯称为“唐灯”,也有人叫它“神灯”。此灯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更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由用绣花针剌成各种花纹***案的纸片粘贴而成,且轻巧能飞。现在开发力度不够,后继少人,导致产品雷同,做工优劣不一。步入古镇,就会看到满街都是所谓正宗的“无骨花灯”,让人真假难辨,游兴索然。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皤滩古镇的整体形象。
(四)当地社区与居民参与不足,阻碍了古镇的持续发展
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受益是发展古镇旅游的核心目的和内容之一。但现实是,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曾将近一半的原住居民迁出老街,外出或打工做生意,赚钱后在古镇周边造比较现代的房屋,与古镇保护条例相违背,这就造成了当地居民参与不足。长此以往,大部分居民只会觉得旅游开发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必然会引起对游客的反感和对旅游的厌恶情绪。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维护古镇的风貌,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三、皤滩古镇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皤滩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